|
楼主 |
发表于 2007-6-10 22: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情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节 情商的内涵
在我国,情商早已不是新名词了,除了人们传阅的各类译著、著作外,还有网上专门设立的情商教育网,情商的概念和功效已渗入了我国的教育领域,更新着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但对于情商的看法却存在着明显的争议,一些人主张情商重于智商,情商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而另一些人则始终认为智商才是真正通往成功的“金钥匙”,而情商则是一个包罗万象,缺乏科学界定的概念,认为:“情商说所揭示的问题,完全可以用更科学的概念来解释,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情商说其实只推出了一个概念,一个不成型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全是借来的,我们完全可以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既有理论和方法加以阐释、解决,如‘非智因’理论,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等。智商高而成就低未必就是情商差的结果,其他因素如策略、动机、机遇都很重要。”[1]类似的争论仍在继续以各种形式进行着,相信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情商概念已被相当广泛的人群接受了,觉得颇受启发,并正在以实际行动改变过去那种智商高于一切的片面观念与做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情商一词被公众接受的程度,堪称心理学所有术语之最。因此,不论情商概念准确、科学与否,它带来的正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其实,只要接触一下大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就不难发现,对于在计划生育和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们而言,情商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在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相对发达的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大多在智商方面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开发,而在情绪、自制力、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有的大学生为一点小得让人费解的事情,就可以轻生,走上绝路。这几乎发生在每一所大学的同类事件,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大学生情商的内涵,探讨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情商的概念
情商也称为情绪智力,又称为情感智慧,英文表达是(EmotionalQuotient缩写为EQ)。情绪智力概念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Peter.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D.Mayer)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研究和实践证明:在人的成功的诸多主观上的因素里面,智商(IQ)因素大约占20%,而情商(EQ)则占80%左右。他们定义情绪智力“是指个人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和利用这些信号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2]认为情绪智力包括4种能力:由较基础的心理过程向较综合的心理过程依次是觉察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情绪促进思维过程的能力;理解情绪与情绪知识的能力;最高层的是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Goleman),在他1995年著作的《情绪智力》一书中,把情绪智力概括为5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3]由此看出,情商内涵可以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2个方面“内在的情商是指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天赋、才能,可以明确地觉察自己的情绪,以及面对挫折困扰时具有高度的容忍力等;外在的情商指有敏锐的观察力去判别他人的行事动机,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懂得如何与他人同心协力,共同合作,以达到团队的最终目标,能运用多种方法来圆满解决自我和人际间的困扰。”[4]实际上,情商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工作热情、责任心、主动性、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等。情商的提出,动摇了智力决定一切的统治地位,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人的成才,不仅要靠智商,而且要靠情商。丹尼尔•戈尔曼甚至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5]而心理学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也表明:人在一生中能否成功、快乐,主要取决于其情商的高低。
情商的概念引入我国后,心理学研究者把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考虑进来,对情商理论进行了完善,认为情商是指人认知和调控自我及他人的情感,把握自己心理平衡,形成自我激励、动机与兴趣相结合的内在动力机制;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情商主要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直觉、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指一个人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行为的能力。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人生发展的品质要素。情商是一种洞察人生价值、揭示人生目标的悟性,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一种生活智慧。
二、情商的内容
无论是彼得.沙洛维、约翰.梅耶还是丹尼尔.戈尔曼在提出他们的情商理论时,都对情商的构成部分做了较明确的界定,大体一致,但在个别观点上有一些差异。从情商的定义来看,情商的核心内容包括认知和管理情绪(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三方面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的知觉、评估和表达能力
1、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自己情绪的能力;
2、通过语言声音和仪表和行为从他人艺术作品、各种设计中辨认情绪的能力;
3、准确表达情绪以及表达与这些情绪有关的需要的能力
4、区分情绪表达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二)思维过程中的情绪促进能力
1、情绪思维的引导能力;
2、情绪影响对信息注意的方向;
3、生动鲜明的情绪对与情绪有关的判断和记忆过程产生了积极作用的能力;
4、心境的起伏使个体从积极到消极摆动变化,促使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
5、情绪状态对特定的问题解决所具有的促进能力。
(三)对情绪的理解、感悟能力
1、给情绪贴上标签,认识情绪本身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例如对“爱”与“喜欢”之间区别的认识
2、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
3、认识和分析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4、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例如爱与恨交织的感情。
5、认识情绪转换可能性的能力,例如愤怒可转换为满意,也可转换为羞耻。
(四)对情绪进行成熟调节的能力
1、以开放的心情接受各种情绪的能力;
2、根据所获知的信息与判断,成熟地浸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
3、成熟地监察与自己和他人有关的情绪的能力;
4、处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缓和消极情绪,加强积极情绪,并且做到没有压抑或夸张。
(五)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1、准确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与恰当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2、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技巧;
3、与人合作的能力;
4、处理人际交往中各种问题的应变能力。
(六)挫折应付能力
1、客观认知挫折的能力;
2、挫折合理归因的能力;
3、形成挫折防御机制与调节机制的能力;
三、情商的功能
在情商的定义与内容中,情绪是一个核心概念,与此相应的还有意志,做为情绪调节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有学者认为“情感+意志=EQ的核心”[6],只要认真分析情商的构成,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当然,情商还包括更广泛的内容。从总体上看,情商具有以下功能:
1、知觉、评价与表达功能
情商的首要内容就是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也就是对自己的情绪能及时地识别,能分析、明确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的手段将自己的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个体不仅能够知觉自己的情绪,而且能觉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态度,对他人的情绪作出准确地识别和评价。这种能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很重要的,它使人与人之间能相互理解,和谐相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评价、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同理心(Empathy)。使个体能够做到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更准确地体会与表达他人的情绪,这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良好的情商具有帮助个体准确地知觉、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功能。
2、调控功能
个体在准确识别自我和他人情绪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一些认知和行为策略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摆脱焦虑、忧郁、烦燥等不良情绪,并帮助他人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境。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的情绪调节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萨尔利(Saarni,1997)发现,在愤怒时人们采取问题解决策略;悲伤时采取寻求帮助策略;伤感时采取回避策略。[7]当个体清楚地识别到自己的消极情绪时,便可采用调节情绪的各种方法,回避或消除消极的情绪而使自己维持积极的心境状态。同时人们也能在觉察和理解别人情绪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认知活动或行为策略有效地调节和改变其他人的情绪反应。高夫曼(Goffman)等人对个体印象整饰方面的研究, 充分说明个体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进行整饰,可以使他人产生对自己所预期的印象和情感。这种能力也是情商的集中体现。个体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
3、解决问题的功能
情商在个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其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策略采取的方式等会产生系统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绪调节与意志的控制能力。研究表明,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情绪的波动可以帮助个体思考各种可能的结果;帮助个体打破定势,或受到某种原型的启发;可以使个体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茫然的情绪出现时,不仅仅是打断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而且可以利用这种情绪来审视和调整内部或外部的要求,重新地分配相应的注意资源,把注意力集中于情景中最重要的刺激,更有利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而解决问题。而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力使个体保持对问题的清晰的认知,选择恰当的方法,及时决策,无论有什么内外干扰,都能始终围绕问题的核心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4、动机激发功能
情商能激发动机来解决复杂的智力活动。主要表现在: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情绪也可能与动机引发的行为同时出现,情绪的表达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8]如有的个体可以把由于评价情境(如测验或临近的表 演等)带来的焦虑,转化为促使个体进入更全面的准备过程之中的动力。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与情绪激动水平有关。随着操作的难易和情绪的高低,学习效率也发生变化。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操作初等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的激动水平;操作简单反应时的高峰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这就表明情商具有激发活动动机的作用而成为引发活动的重要原因,并能调动一切有利于维持活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克服困难,从而促进活动目标的实现。
四、情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情商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001年10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上报告,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25.4%。[9]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显然不是智商问题,而往往是由于不能科学理解、分析自我情绪以及引起自我情绪产生的原因,而造成的消极的心理状态,持续得不到解决便形成了心理障碍。高情商者往往能有效地察觉出自己的情绪状态,找出促使某种情绪或心境产生的原因,并能很快对自我情绪作出必要的调节,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低情商者则因不能及时认识到自我情绪产生的原因,也无法自如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导致消极心态持续不退,乃至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此时容器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正好是00C),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状态下的“汽水”。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是澄清透明,无杂无色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10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辄生气的人很难健康。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调控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重要影响。著名的心脑血管专家洪昭光经过长期研究后,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健康=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这都充分地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民主的环境,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事物层出不穷,大学生在对新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常常由于情绪的控制不力而陷入迷茫,积多成疾,造成心理的不堪重负甚至严重扭曲,出现自闭症,抑郁症,妄想症等心理疾病。
小玲是大二的学生,刚进大学时,各方面都不错,身体健康,积极而热情。大一时参加了学校和系上的各类学生干部、干事的竞选,都失败了。长这么大,小丽第一次体会到如此“沉重”的打击,一向好胜的她陷入了自我否认的泥潭。情绪往往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大起大落,反复无常。但她努力学习,成绩还不错。在寝室好与人争执,很少忍让。大二评奖学金时,因1分与甲等奖学金擦肩而过,再度陷入失败感的折磨中。有一次,在寝室门外无意中听到了同学议论她,争强好胜,能力不怎么样,还总觉得谁都不如她,她怒不可遏,冲上去和那两个女生理论,最后竟然动手打了起来。从这以后,寝室同学都不敢“惹”她了,她的人际关系开始出现危机,她总怀疑别人在议论她,对每个室友都充满敌意。每当看到别人高兴地在一起玩儿或学习时,内心充满了孤独感,晚上常常做恶梦,睡眠出现问题,精神状态不佳,没有胃口,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变成了同学中的“另类”。她很痛苦,也努力试过改变,但坚持不下来。大二来询时,精神萎靡,对生活缺乏热情,自我否定几乎表现在她生活的所有内容中,产生自闭状态。
小玲的心理成长路程,可以说是艰难的。她的问题最初是由于以偏概全和绝对化思维造成的。一次干部竞选失败、一次奖学金等级不理想,导致了她的失败感,后面的发展就进入了自我认定的失败感之中;其次,小玲的情绪认知和控制能力差。既不知道自己情绪不良的原因,更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任情绪泛滥,造成了人际关系不良,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再者,小玲的挫折耐力较差。不善于进行客观的挫折归因,夸大挫折程度,缺乏应付挫折的意志力。在这些原因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情商发展不良是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情商低的人不可能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而且会影响到人的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高情商应成为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目标之一
我国的教育过于偏重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教育,即便是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而是遵循了教育标准大众化的模式,用相同的社会道德标准和传统的人格特征来要求所有学生,忽视了个体情商的差异,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倍功半,问题依然不断出现,社会需要众多类型的人才,无论何种专业的人才都将融入社会,能够与社会无限沟通必然需要具有高情商。许多国家的教育内容中都增加了专门的情商课程,重视情商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把情商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美国的情商教育课程[10]
目前在美国,与情商相关的情感教育课程计划一再许多学校进行。如:美国的“自我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自我意识: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积累情绪词汇,了解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2)个人决策:检查行动,了解行动结果,思考自己是立志决策还是冲动行事,进而抵制不适当的诱惑。(3)控制情绪:思考自我内心对话,看有无自我压抑的消极想法,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找出减少恐惧、焦虑和悲伤的方法。(4)减轻压力:学习运动、想象、放松的方法。(5)共情:了解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对事情的不同看法和感受。(6)交流:学习沟通感情,既善于倾听又善于提问,能区别他人言行与自己对其言行反应或判断之间的差异,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指责他人。(7)自我表露:了解坦诚和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知道可吐露个人隐私的时机。(8)领悟力:学习辨认情感及情感反应的模式,学习识别他人的同样反应模式。(9)自我接受:培养自豪感,正面评价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培养自我解嘲的能力。(10)自信:学习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情感,(11)集体观念:学习怎样与人合作,知道合适担起领导责任及怎样领导他人,懂得服从领导。(12)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能认识到自己决定和行动的后果,接受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做事有贯彻始终的毅力。(13)解决冲突的能力:学习与同伴、父母及老师进行合理地争论,学习“双方都赢”的谈判妥协的技巧。
高情商的大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了解产生情绪的原因;
2、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调节的各种方法,善于摆脱消极情绪,控制刺激情绪的根源;
3、学会自我激励:懂得整理情绪,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善于自我鼓励、自我监督、自我教育。
4、了解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具有同情心;
5、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理解并适应别人的情绪,理解、包容、大度,积极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主动与人沟通;
6、正确面对挫折:认识挫折的普遍性,能够理智地面对、归因挫折,掌握对付挫折的基本技能。
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商问题
大学生活是紧张的,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常常使大学生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一般认为,适度的、情境性的负性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如果能处理得当,不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如果负性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与调节,则会影响人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心理健康受损,甚至导致身体疾病。
从理性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的低情商特点似乎可概括为左倾与右倾两种,左倾情商的主要表现是:过分追求完美的个性,过分好强,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自我特色和自我实现,过高的自我关注度和目标定位,功利心过强,自我评价过高,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自我定位与实际能力错位;右倾情商的主要表现是:自我意识过弱,自我怀疑,自卑,抑郁,缺乏自信,6O分万岁;不能悦纳自我,感情脆弱,偶受挫折就一蹶不振,不能自拔;自私作祟,把与老师、同学或其他人交往当成实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的手段,缺少真诚、朴实和友爱;独立生活和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法纪意识淡漠。[11]
一、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由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负性情绪,是一种对未来某种可能发生的可怕情境即时的不愉快情绪体验。[12]个体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而又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而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和恐惧不同的是,焦虑没有值得害怕的明确对象和内容,但总有大祸临头的感觉和压力,心理上出现紧张的期待情绪反应,但当事人又说不出究竟害怕、担心什么,不能明确表述最终会发生什么灾难和不幸。
一般可以将焦虑分为两种:反应性焦虑和神经质焦虑。反应性焦虑是由可以知觉到的外在危机引起的,具有客观性和情境性,是每个人都会体验到的一种暂时而波动的情绪状态。神经质焦虑是由于长期的焦虑体验而在人格中累积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可以说,神经性焦虑是由反应性焦虑累积而形成的。虽然反应性焦虑也会带来情绪紧张或惊恐状态,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持续时间较短,所以危害并不大,而神经性焦虑者常常会毫无理由地有心忡忡,随时随地,在任何无关的情境中都会感到焦虑,表现为敏感、偏执、自我控制不利,导致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相应障碍。如出冷汗、心悸、失眠、食欲减退、胃痉挛等生理反应,注意力分散、记忆力衰退、思维呆滞、主体无助感等心理反应。
由于大学生特有的成长经历以及所处的独特环境,再加之社会变革的诸多影响,使他们面临着比同龄人更多、更复杂、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心理压力。在大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焦虑,有适应焦虑、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焦虑、择业焦虑、恋爱焦虑、贫困焦虑。这些情景并不是时刻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中,甚至根本没有发生过,也可能永远不会发生,但她们会由于童年的不愉快经历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常常感到焦虑。如:没谈恋爱的女生看到其他女生被男朋友抛弃,也会产生恋爱焦虑,甚至发誓终生不嫁;因为父母离异,而对婚姻感到焦虑;因看到大四的同学奔忙于就业,而产生焦虑。这些焦虑常常没有太明显的指向,但是会影响人的心境,给生活、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如不及时觉察并积极调整,严重时就会造成心理障碍。
二、抑郁
抑郁是一种特殊的心境,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复合负性情绪。它是低沉、灰暗的情绪基调,可从轻度心情烦闷、消沉、郁郁寡欢、状态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抑郁可以是许多心理疾病的症状之一,也可以是一种相对轻微的心境状态。大学生的抑郁绝大多数是属于后者,抑郁只是偶尔出现,具有弥散性和情景性,事过境迁很快便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导致抑郁症。一般来说,性格内向、敏感猜疑、不爱交际、依赖性强、遭遇意外挫折、有不良童年经历、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美国一项双生子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抑郁症方面,女性的遗传危险性要比男性大。研究发现,女性抑郁症发生中遗传所起的作用为42%,远高于男的29%。遗传基因通过改变女性体内的激素环境导致了抑郁症危险性的升高,尤其是在怀孕生产以后和月经前期。尽管基因和生育因素被公认为女性抑郁症的高发病率的解释,但研究证明,它与生活压力、社会经济问题、婚姻伙伴的支持等社会因素关系更为密切(Brems1995)。由于女性历史性地遵从既定的性别角色行为(被动、依附等),她们发现自己除了内化之外,无法应对愤怒的情绪,而内化是与抑郁联系在一起的防卫机制。[13]在我的教学与咨询经历中,我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感伤,更容易出现抑郁状态,如不及时宣泄与调整,久而久之,累积成为抑郁症。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对忧郁症的警惕或识别能力,应注意下列症状,它们中的几个现象同时出现,或许正是忧郁症发作的端倪。
1、因小事或无端的感到持久的愉快感缺乏,人逢喜事而心不爽;
2、无来由的对通常的若干嗜好,甚至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3、顽固性失眠,尤以早醒为特征,持续数周;
4、近期明显地不求进取,随遇而安;
5、常感自卑、自责、缺乏自信,对过去感到悔恨,对未来丧失信心;
6、查无实据的腹胀或腹泻、厌食、恶心,以及胃痛等消化道症状;
7、疑神疑鬼,尤其是怀疑自己得了大病;
8、思维迟钝,反应变慢,感觉自己变苯,遇事难作决断;
9、记忆力锐减,丢三落四;
10、注意力涣散,急躁易怒;
11、莫明的心慌、心悸;
12、找不到起源的头痛、腰痛、肢痛;
13、无可奈何的疲乏感,不想说话;
14、无原因的食欲、体重下降;
15、常感到的问题;
16、感到无助、无用,没有存在价值;
17、明显的减少社交活动,甚至闭门索居;
18、感到“大脑发慌”或“腿足发慌”;
19、不可名状的空虚、恐惧、孤寂或强迫感。
当然,大学生中常出现的是抑郁情绪而不是抑郁症,但如果不懂得调节,日积月累就可能发展成抑郁症。大学生出现抑郁的原因一般有: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不和谐、失恋、择业困扰、对生活事件的错误认知、挫折体验等。抑郁情绪出现后,她们可能出现的反应也分为两种:一是外泄,以各种形式宣泄情绪,达到心理平衡状态;如:大哭、购物、诉说、大吃大喝、大喊大叫等,女生们常说的戏言“化悲痛为食量”就是真实的写照。二是内隐,采用心力内报的方式压抑不良情绪,逃避或掩盖导致抑郁的各种问题情境,取得暂时的外在的平衡状态。我们建议用合理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我怎么了?
刚上大学时,有些不习惯,不过我适应能力还算好,不觉的很生疏,虽然我比较内向,但与班里的同学相处还比较好,大家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可是我却总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干什么事情总是没有精神,情绪很不稳定,尤其是这几天,大家都在复习,我看到大家都在读书,我就不想看书,觉得很难受,甚至有点痛恨她们在读书。
我经常一个人行动,上课,自习,吃饭,有活动我总是一个人,我觉得一个人很自在,不受约束。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不想跟任何人说,就吃东西。常常是一个人在这个食堂吃过,又跑到另一个去吃,然后再到超市买一大堆饼干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回宿舍吃,我觉得我近乎疯狂,不可理喻,我就想让胃撑满,有时近于疼痛,好像这样我会得到快感和满足,当我吃东西的时候,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我就想不停的吃下去,什么都不要想。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不想做任何事情。
但是我发现这种发泄带来了更多的问题。首先是钱的问题,我买的东西越来越贵,次数越来越多,好像越贵才越刺激,才越满足。但我家里并不宽裕,我觉得对不起父母,因而自责。但是越是这样,我就越想放纵自己。好像有两个我在作斗争,一个让我恢复理智,另一个在让我奢侈,让我放纵。而我总是屈服于后者。我郁闷。另一个问题是我长胖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女孩子很敏感的问题,我也不例外。我常常在晚上吃东西,不睡觉,有时候还偷偷摸摸,一直到吃完为止,或者直到胃口实在受不了,就去睡觉,第二天,当我清醒之后,我会照镜子,看看自己圆滚滚的肚皮,我会想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我怎么这样,我好像不是我了,不想接受自己的样子。可是下一次我又克制不住自己。
我把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紧要的事上,这样我的生活不规律,学习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我觉得生活学习一团糟,对什么都很没有信心,也许这就是我情绪不稳定,对什么都没兴趣的原因吧。我觉得我对不起所有对我有期望的人,父母、同学,师长,包括我自己,可是我还是很难控制我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我好像有两种人格在厮杀。我很害怕,但是不知该如何做……我想死。
这是一例以抑郁为主要特征的情绪问题,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兴趣减退、体重剧增、消极的自我观念、注意力不集中,通过面谈以及对她以往生活经历的追踪,核心问题仍然是情商问题,不断地吃只是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与焦虑的一种宣泄方式,尽管她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却无力控制。其实,在我们的女大学生中,为缓解抑郁而拼命吃、喝、玩、购物、上网等现象也并不鲜见。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该同学已经基本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社交恐惧
大学生的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且易趋固执。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求一种宽松与自由的环境。但部分学生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征”。对此,专家建议要善于发现对方优点,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调整对他人的期望水平。不少研究表明具有以下特征的人发生社交恐惧的比例相对较高。
(1)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者。内向者安静、内省、不喜欢接触人;情绪不稳定者易焦虑,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与人交往时,强烈的情绪反应影响正常适应。
(2)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过高,希望自己在所有人面前、在任何场合、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完美无缺,得到别人的称赞。但人无完人,这就不可避免造成反复的自我挫败,终于见人就紧张害怕。
(3)自我评价低的人。自卑,自我贬低,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和能力,内心恐惧,怕引起别人不好的反应。
(4)感觉过敏的人。感到别人能轻易看出自己的紧张和不自然,感觉能从别人的眼光中看出对方对自己厌恶和憎恨,从而怀疑对方,导致不愿与他人继续交谈,于是就更加紧张害怕。
(5)易受暗示者。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而且自己的心理状态会随着别人评价的内容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严重时还会伴有躯体反应。
社交恐惧的女生往往表现为:喜欢独处,很少到人多的地方,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很少与人交流,遇事不与人商量,习惯独自拿主意,表面冷漠,高傲,内心孤独,自卑,严重时表现为目光闪烁,不敢抬头正视他人,独来独往,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
性格内向的她,近10年来自己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她有强烈的与人交往愿望,羡慕别人的谈吐自如,但是自己一旦与别人接触就心慌,不敢与人对视,担心说错话,怕别人说自己长得丑,在社交场合觉得自己连走路姿势都难看,感觉别人总盯着自己,以至于手足出汗,显得极不自然,进大学后,这种状况有增无减,看到身边的同学整天充满朝气的样子,更觉得自己与她们的差距。因此,她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甚至不想上学,没有知心的朋友,学业也很糟糕。
从她谈话的内容了解到,她总认为自己长相不好(实际不错),经常无意识地夸大自己的“缺点”,尤其在社交场合,她十分关注自己的语言行为,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毛病”,因此紧张不安。
她为什么这么在意自己的“毛病”呢?原来她9岁,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记不清哥哥为什么生气,愤怒地训斥她:“以后不要这样看人,你的眼睛很难看!”
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她幼小的心灵。从此,她认为自己的眼睛很丑,常感觉眼部很不舒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想法和感觉日益明显,范围也从眼睛泛化到全身,表情也不再自然,心理痛苦伴随而生。
其实,她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惧: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此极力回避社交。她是一个极其敏感而容易受暗示的女孩,她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就因为哥哥的一句话,便形成了她对自己的形象的负认知,产生了对自己形象的过多关注,经过不断的强化,进入负向情绪的恶性循环,导致与人交往的恐惧心理。甚至伴有轻度的身体反应,眼睛不舒服,很显然是不良暗示与强化造成的。
在女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大多是由个性特征或不良经历的记忆与强化造成的。社交恐惧是可以改善的。
四、挫折“综合症”
挫折普遍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领域,每个人只要有追求、有欲望、有需求,就会有失败、有失望、有失落,就会有挫折感。由于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挫折给人带来的影响就截然不同,巴尔扎克所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人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因此,挫折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是双向的,积极地面对挫折,挫折便会成为人生的经验和财富,磨砺人的意志,使人通往成功;而消极面对挫折,缺乏起码的挫折承受能力,就会夸大挫折对自己的影响,更多地领会挫折带来的负作用,甚至被挫折击跨。所以,乐观面对挫折,理性应对挫折,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必修课。
对挫折缺乏理性的认知,常常只看到挫折的负面影响,而对挫折的积极作用往往视而不见。挫折具有五个特性:(1)挫折的必然性:大量事实证明,只要有人的存在,有社会生活的发生,就会有种种需要,就会有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行为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挫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客观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挫折也就成为了必然;(2)挫折的普遍性: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与这一阶段的发展现状、发展需求、自身条件、社会条件等相关的挫折情景,从而产生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挫折,一帆风顺并不是好事,也不可能持久;(3)挫折的否定性:挫折一方面否定了人生中的消极因素,它提示了受挫前的观念、思维方式的缺陷和主观努力的不足,应予以修正,另一方面,它又否定了前进、阻滞了前进,给人的前进设置了更大的阻碍。就前一种否定而言,挫折是人生的经验教训,就后一种否定而言,挫折是人的意志和勇气的试金石;(4)挫折的双重性:挫折一方面会给人的成长与发展带来阻碍,使人产生不良的心理感受,使自信心受损,但另一方面,挫折可能产生鼓舞的效果,成为促进人上进的力量。正如英国心理学家布朗(J.F.Brown)所言:“如果没有任何阻碍,一个人便会继续保持平庸、愚蠢、无想象力。”(5)挫折的差异性:挫折是客观的,但挫折感则是主观的,由于每个人对挫折的性质、对自己的重要性的估价不同,所获得的挫折感受和挫折反应也是有差异的。[14]
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由于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和顺利的成长道路,相当多的大学生生对挫折缺乏起码的认知,更谈不上积极的挫折经验,一旦遇到在她们看来足够大的挫折时,便会束手无策、盲目冲动、放弃追求、钻牛角尖、自我否认、悲观失望甚至轻生。如:因失恋而对人生绝望,采取过激行为,伤害他人或自己;因一次考试失败,全盘否定自我,意志消沉;因被好朋友欺骗,而拒绝与人交往;因相貌丑而否定人生的意义等等,这些例子在大学生身上发生的频数是比较高的。就显示出大学生在挫折认知与承受方面的不足。
当代大学生普遍地存在着惧怕挫折的心态。遇到挫折时惊慌失措,否定一切,夸大挫折的后果,要么大哭大闹,要么一声不响;要么到处倾诉,要么封闭自我;要么表现冷漠,要么表现冲动。可能为一件并不严重的事情走上极端。表现出明显的“挫折综合症”。我的调查结果表明女生认为女生比男生更依赖,更害怕挫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