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3|回复: 1

成功危机管理三要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6 08: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align=left>    危机发生后,不同的危机处理方式将会给组织和个人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对危机有足够的准备,组织和个人能够做到冷静应对、及时处理,通常能够化险为夷,甚至因祸得福。
<>    对于当代政府、企业来说,成功的危机管理是可以实现的,但前提是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关键因素:
<>    ——制度化、系统化的危机管理组织和业务流程。
<>    ——高层领导的重视和直接领导。
<P>    ——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
<P>    以下就这三个因素展开论述。
<P>    危机管理制度化
<P>    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内部应该有制度化、系统化的有关危机管理和灾难恢复方面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这些流程在业务正常时不起作用,但在危机发生时会及时启动并有效运转,对危机的处理发挥重要作用。这样一来,一旦危机出现,各部门、机构、员工知道做什么、说什么,而不必依靠某一个关键人物的急中生智力挽狂澜。
<P>    在危机发生时,一个政府和企业要照顾的方方面面何其多、要处理的工作何其繁杂,而这一切都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如果事前没有周全的计划、能够立即付诸实施的制度和流程、能够立即投入角色并展开工作的人员,可以预见,在危机发生时反应迟缓、内外部混乱都将无法避免。
<P>    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大公司在危机发生时往往能够应付自如,关键之一是它们具有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机制,从而在发生危机时可以快速启动相应机制,全面而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在企业这方面,我们前面提到的强生公司面临“泰诺”危机事件时的沉着应对就是一个典型的危机处理成功范例。
<P>    企业业务规模越大,政府的机构越复杂,危机造成的损失就可能越高,危机处理工作的难度也越大。因此大公司和大城市特别需要制定一整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危机管理制度和处理机制,以备不测之需。
<P>    那么政府和企业如何做到危机管理制度化呢?
<P>    总结许多国际大城市和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如下几点特别值得借鉴,即成文的危机管理制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具有危机意识的防范理念。
<P>    危机属于非常事件,组织无法按照现有制度来应对,必须事先拟订成文的有关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与应对计划,从而保证在危机发生时全体员工遵守共同的处理原则和方法,避免发生管理混乱。
<P>    危机管理需要有效的组织保障,即确保组织内信息通道畅通、信息能得到及时反馈、各部门及人员责权清晰、有专门的危机反应机构和专门授权,一旦发生任何危机先兆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而在危机处理时这种组织保障的有效性将更加明显。
<P>    就拿企业来说,在业务流程方面,企业可以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流程“再造”。例如德勤咨询曾经协助北美一家大型汽车公司对90个业务流程进行危机相关分析,对其中的30个“至关重要”的业务流程可能发生的重大危险进行重新设计,使这些流程不仅能满足企业正常运作时的要求,而且能够承受可能发生的一些重大危机,或者可以在危机发生时进行快速灾难恢复。
<P>    企业在资源方面也应进行相应储备以进行危机处理准备,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保证,还需要借助外脑进行危机处理,包括公关顾问、管理顾问、财务顾问、政府官员等等。如果不提前对此进行准备,在危机发生时很难找到合适人员,甚至可能严重影响危机处理效果。
<P>    相比较而言,政府也是一样。只不过“业务流程”变成了“权利分配”,即在危机来临时,各个政府部门需要明确职责,协调配合。
<P>    当然,以上这些制度化的先进经验都需要组织具有“危机意识”。在当今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危机可能随时发生,并可能对一个组织产生致命影响,只要看看美国的“9·11”和SARS就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好的政府和企业应该在其政府意识和企业文化中注入一定的危机感,使工作人员对危机有合理的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培训、研讨会和危机处理演习等来逐步培养。
<P>    高层的重视与直接参与
<P>    无论是危机预防还是处理,政府和企业最高领导对危机的重视和直接参与都极其重要,如果领导人意识不到其重要性,一旦危机发生很有可能会对组织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P>    这一点在我国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P>    由于我们的企业更多趋向于人治,企业高层的不重视往往直接导致整个企业对危机麻木不仁、反应迟缓。这首先表现在这种企业缺乏良好的预防措施和手段,因而不能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其次危机发生时,企业各部门反应迟钝,延误战机。
<P>    企业高层的直接参与和领导是有效解决危机的关键。担任危机领导小组组长(或称为“首席危机官”)的一般应该是企业一把手,或者是具备足够决策权的高层领导。因为危机处理工作通常是跨部门、跨地域的,不仅会对许多正常的业务流程和企业政策进行改动,还要及时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调拨分配。这种跨部门的工作是任何一个部门性管理人员都无法胜任的,而必须由能够支配协调各个部门的领导出面才能够“摆平”。
<P>    2003年的“非典”处理由国家领导人亲自负责指挥之后才逐渐走上正轨,正是因为“非典”的危机处理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个相关部门,仅仅依靠少数相关部门的权限是根本不够的。
<P>    危机处理工作对内涉及到从后勤、生产、营销到财务、法律、人事等各个部门,对外不仅需要与政府与媒体打交道,还要与消费者、客户、供应商、渠道商、股东、债权银行、工会等方方面面进行沟通。如果没有企业高层领导的统一指挥协调,很难想象这么多部门能够做到口径一致、步调一致、协作支持并快速行动。
<P>    信息系统日益重要
<P>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被应用于政府和企业管理,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危机管理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P>    信息系统作为预警机制的重要工具,能帮助在苗头出现早期及时识别和发现危机,并快速果断地进行处理,从而防患于未然。在危机处理时信息系统有助于有效诊断危机原因、及时汇总和传达相关信息,并有助于政府或者企业的各个部门统一口径,协调作业。
<P>    以美国政府为例,良好的信息系统为美国有效控制SARS立下汗马功劳。2003年3月初,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非典”警报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利用其信息系统在美国各政府部门、各级地方卫生机构、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间实现信息的即时传递、收集和整理,快速完成对疫情的全面评估,并迅速提供给国家领导人作为决策依据。美国还利用信息系统将药品制造、运输、销售和医院相联,从而保证了医药供应链的畅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药品送到病人手中。
<P>    由此可见,良好的、畅通的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政府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猜测和谣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保证关键物资的充足供应,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
<P>    2003年的“非典”危机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信息技术对企业在面临危机时的重大支持作用。
<P>    以鞋业巨头耐克为例,其90%的鞋在亚洲生产,而其中38%在中国制造。在2003年“非典”疫情加重、到中国的旅行受到限制之时,耐克的生产工厂却基本没受影响,因为耐克通过现代化的通信设施进行遥控式管理。总部的设计师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开发新鞋样,然后通过网络将之传给亚洲的加工厂,或通过快递公司把鞋样发给生产商。同时,耐克总部的设计师、检测师与大洋彼岸的加工商可以通过可视电话进行直接的交流,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式样和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P>    类似地,由于“非典”原因导致商务旅行受到限制,而很多具备良好信息系统的政府和企业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和可视电话等实现远程办公、远程客户服务和客户访问,从而将“非典”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这个角度来看,2003年的这次“非典”灾难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和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 </P></DI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6 08: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b>高效的危机管理团队</b><DIV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 align=left>    要想使危机公关发挥最大效应,势必要加强危机公关的协调指挥工作,其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危机公关的核心领导机构——危机管理小组,它的决策水平和预见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危机处理进程和结果。当危机管理小组的成员熟悉了他们的角色并知道了如何在一起合作时,危机的类型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    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危机管理团队,是我们下面要阐述的问题。 <>    对于一个具有高度危机意识的企业,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就是应该由一名具有足够权威的高级官员专门负责危机,而且这一官员需要具有足够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并且获得足够的授权。然而在具体分工中,许多组织习惯于按照原有的组织结构来分配危机管理的职责。这虽然可以和各部门原先所具有管理职能相配合,但是,由于各部门往往从各自部门利益出发,并因为想法不同、经验差异而造成扯皮现象的发生。当负责人将几个部门的领导找来一起开会讨论时,本意是想对危机进行评估,结果却往往是各部门的领导在会上争论起谁的部门最有能力或者是最有责任来管理危机。这显然无助于危机的管理。有效的团队应当做到在一个人的领导下由一个声音说话。 <>    在企业危机中,为了统一声音,提高危机管理效率,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位,而且是专门为危机管理设置的,这就是CCO——“首席危机官”(Chief Crisis Official)。 <P>    “首席危机官”是一种危机发生时专门成立的以克服危机为目标的项目式组织制度,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称号。尽管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职位名称,但是首席危机官的提出,还是反映了企业和各类组织对危机管理的重视。 <P>    首席危机官制度,除了他本人之外,实际上还应该有他领导的三个管理团队,这三个小组分别是:紧急应对小组,解救最紧迫受害者;危机处理小组,最大可能消除危机的影响;营运持续执行督导小组,保证正常的组织行为持续。 <P>    建立了危机管理体系的组织都有一份危机管理计划书的文本,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规定发生哪种类型级别危机由谁出任首席危机官,承担危机管理的领导责任。 <P>    危机管理计划书是非常必要的文件,因为它指定了何种情况下由谁来担当首席危机官的职责。如果缺乏这样的文本和预警机制,组织内部很可能自乱阵脚。 <P>    首席危机官一经确认,他(她)要立刻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调动内外部资源,制定危机管理的各种决策;二是代表组织形象,开展危机公关。 <P>    对于重大的危机,担任首席危机官这个角色的往往是组织的一把手,也可能是其他的高层管理人员。但不管由谁担任,一定要在处理问题前指定处理危机的最高指挥官,对危机的处理负总责,这是首席危机官制度的首要原则。如果责任人的位置缺失,危机的后果肯定会越来越严重。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P>    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石油公司(Exxon)的亚克隆·瓦尔迪兹号(The Exxon Valdez)油轮触礁并泄出267000桶共1100万加仑的原油,油污进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既没有埃克森石油公司的人负责,也没有阿拉斯加州政府出面,海岸巡警也没有立即开展行动。责任人的缺位,导致了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一次环境灾害——25万只海鸟、2000多只海獭和至少22只鲸鱼死亡。事后,埃克森公司付出了20亿美元的清理费,并被处以50亿美元的高额罚款。 <P>    国内的企业出现危机后首席危机官缺位的例子可能更多,一些企业在危机时刻,往往是铁将军把门,或者是由两个保安用手封堵记者镜头,万般无奈,则会让一两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出场,一律是“无可奉告”之类的不合作言辞。这样的危机管理和公关能力不但不能化解危机,往往还使得危机加剧。 <P>    不仅是企业,政府也是一样,在日常的危机管理计划中,每一个行政单位应该设立自己的危机管理负责人,这样在危机到来时,才不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从而引起恐慌。 <P>    不论怎么说,在危机发生以前,每一个组织就应该建立一支危机处理团队。而且这支团队在危机没有发生之前,就应该有一个危机管理负责人,确定各自的职权范围和负责领域,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和磨合。 <P>    危机管理团队应该包括所有与公众打交道的部门,而不仅仅是负责危机管理的人员。它既要利用重要的内部资源(如组织内部的各种人才),也要利用外部资源(如医疗机构和其他方面的专业人员)。在危机管理的团队中,必须要有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工作人员的参与,因为在每一次危机中,人们除了受到物质和身体方面实质性的伤害以外,心理的恐慌和创伤往往更为严重。危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当危机管理人员不得不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面对无数听众、回答无数问题时,他们需要了解组织行为、组织沟通、道德伦理、战略方针以及公共关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这些都需要平时就加以培养。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危机管理团队的成员首先要以有关危险程度的准确信息作为基础,想到最糟糕的结果,比如人员伤亡、经济状况受损或组织声誉受到影响等情况,再根据最糟糕的结果来确定这些意外事故的可能危害程度,根据预定计划,通过与专家们的协作,调动各方面资源,将灾害减少到最小程度。</P></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1-23 08:12 , Processed in 0.02436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