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 时:54-72 学 分:3 一、 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后续课程有企业生产管理、班组管理以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等。
二、设计思路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必须围绕企业目标进行,其工作组成有着严格合理的工作环节,具体包括职位分析工作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使用与调配、职业生涯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劳动关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在与人力资源专业咨询机构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路,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活动的深入分析,在多个工作岗位任务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确立了具有职业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对照企业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行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出相应工作内容,依据职业教育学相关原理,参照职业技术水平,结合职业活动难易,设计出了工作活动。 学习目标中的“认识”意指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无差错地理解相关职业活动要求;“掌握”或“把握”意指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无差错地完成相应职业活动任务。 依据职业活动要求,建议参考课时为54-72课时。 三、职业描述
四、能力目标 | | | |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 1.能够整体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整体把握,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活动,认识沟通交流的重要作用; 4.通过完成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工作任务,认识企业组织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树立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劳动组织、安全和法制观念。 5.通过完成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 | 具备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制定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管理要求,熟练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设计并制作管理方案;根据具体任务要求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熟练地撰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能够理解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并对各环节工作进行自我评价。 | 1.根据不同管理要求,能熟练进行工作分析,编写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2.灵活运用招聘方法,进行员工招聘活动; 3.熟练设计员工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 4.能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绩效评价策划与实施工作,并能够熟练进行相关文案的制作; 5.熟练进行员工日常管理工作; 6.能够根据预定目标,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并完整地撰写工作报告; 7.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整体的认识,并能总结工作过程中的经验。 | | 具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能够熟练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 1.能够独立完成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设计; 2.能够将一般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灵活地运用于不同组织中。 3.能够将典型案例解决方案运用于一般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活动。 4.能够独立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个案的设计与实施,并及时进行自我评价。 5.能够将一般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运用于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
五、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并能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活动过程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框架。理解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活动的基本原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职业技能目标 能根据项目要求,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自此基础上,恰当运用有关方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能够认识整个职业活动过程,能够进行小型调查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具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行业从业人员法律保护意识。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获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等。
六、学习内容 任务1 人力资源管理认知 学时:6 | | 任务1.1人力资源管理认知 任务1.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认知 任务1.3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认知 | | | | 1.能认识人力资源的内涵。 2.能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 3.能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工作过程要素。 | 1.能体会生活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2.举例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3.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初步认识。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相关内容的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工作,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实训活动,特别是为拓展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概念、原理的认知,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任务2 职位分析与工作设计 学时:6 | | 2.1职位分析的准备 2.2职位分析 2.3工作设计 | | | | 1.能认识职位分析的内涵与作用。 2.能认识职位分析的内容与程序。 3.能认识工作涉及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 1.能说明职位分析与设计的意义。 2.能编写工作说明书。 3.能对职位分析过程有整体认识。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工作分析与设计相关内容的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实训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工作分析与设计工作,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工作分析与设计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工作活动,特别是为延伸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工作分析、工作设计的认知,学会确定工作分析。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任务3 人力资源规划制定 学时:6 | | 3.1人力资源规划认知 3.2人力资源供需分析 3.3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 | | | 1.能认知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2.能认识人力资源供需预测的方法。 3.能认识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的程序。 | 1.能说明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2.能举例说明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3.能对人力资源规划活动有整体认识。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人力资源规划制定相关内容的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实训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工作,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工作活动,特别是为拓展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知,学会制定工作方案。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任务4 员工招聘与选拔 学时:10 | | 4.1员工招聘准备 4.2员工选拔 4.3员工录用 | | | | 1.能认识员工招聘的原因和要求。 2.能认识员工招聘的渠道和方法。 3.能认识员工招聘的程序和特点。 | 1.能说明员工招聘的意义。 2.能组织小型面试项目。 3.能对员工招聘与选拔活动有整体认识。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员工招聘与选拔的相关内容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员工招聘方法的选择,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员工招聘方法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工作活动,特别是为拓展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员工招聘方法的认知,学会招聘方法的运用。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任务5 员工培训与开发 学时:8 | | 5.1员工培训工作的准备 5.2员工培训工作的组织 5.3员工培训工作的评估 | | | | 1.能认识员工培训的原因和特点。 2.能认识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3.能认识员工培训的类型和程序。 | 1.能说明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2.能组织小型培训项目。 3.能对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过程有整体认识。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相关内容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员工培训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工作活动,特别是为拓展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认知,学会组织员工培训。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实训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任务6 职业生涯管理 学时:6 | | 6.1职业生涯规划认知 6.2个人职业生涯管理 6.3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 | | | 1.能认识员工职业生涯的含义。 2.能认识职业生涯管理的含义。 3.能认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 1.能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能举例说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 3.能够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整体认识。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的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工作活动,特别是为拓展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学会具体的管理工作。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任务7 员工使用与调配 学时:6 | | 7.1员工使用 7.2员工调配 7.3员工流动管理 | | | | 1.能认识员工使用的含义。 2.能认识员工调配的含义。 3.能认识员工流动管理的含义。 | 1.能认识员工使用的程序及意义。 2.能举例说明员工调配的作用。 3.能对员工使用与调配有整体认识。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员工使用与调配的相关内容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员工使用与调配组织管理工作,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员工使用与调配组织管理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工作活动,特别是为拓展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员工使用与调配组织管理的认知,学会设计、组织、项目控制等工作。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任务8 绩效管理 学时:6 | | 8.1绩效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8.2绩效评价的组织与安排 8.3绩效评价结果的沟通 | | | | 1.能认识绩效的含义。 2.能认识绩效计划。 3.能认识绩效评价的程序。 | 1.能认识绩效管理的意义。 2.能认识绩效管理与其他职能的关系。 3.能对绩效管理有整体认识。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员工绩效管理工作,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绩效管理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工作活动,特别是为拓展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员工绩效管理的认知,学会设计、管理、组织、控制等工作。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任务9 薪酬管理 学时:10 | | 9.1薪酬体系的设计 9.2薪酬制度的执行 9.3员工薪酬的调整 | | | | 1.能认识薪酬的含义与内容。 2.能认识薪酬制度的含义与内容。 3.能认识薪酬设计的程序。 | 1.能认识薪酬管理的意义。 2.能认识薪酬管理与其他职能的关系。 3.能够对薪酬管理有整体认识。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薪酬管理的相关内容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薪酬管理工作,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员工薪酬管理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工作活动,特别是为拓展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薪酬管理的认知,学会设计、管理工作。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任务10 劳动关系管理 学时:8 | | 10.1劳动合同管理 10.2日常事务管理 10.3劳动争议管理 | | | | 1.能认识劳动关系的含义。 2.能认识劳动合同的类型与内容。 3.能认识员工日常事务管理的内容。 | 1.能认识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及意义。 2.能举例说明员工日常事务管理的意义。 3.能对劳动关系管理工有整体把握。 | | | 根据课程目标,完成劳动关系管理相关内容的讲授,并能根据课程需要,及时补充课程资源;适应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小组,并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组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 | | 在教师指导下,或者借助其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自主完成工作活动。最终能够认识员工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并能自我进行任务总结。 | | | 学习任务涉及劳动关系管理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较强。建议分层:封闭型:基础概念部分,以讲授为主;开放型:原理部分,建议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性:操作部分,建议采用实务借鉴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方式。 认真组织课后工作活动,特别是为拓展活动创造条件。 | | 学生根据任务的层次差异,在教师指导下,依次完成对员工劳动关系的认知,学会劳动关系管理工作。重视并积极完成各任务后安排的实训活动,特别是拓展活动,并认真完成学生自我工作总结。 | | | | |
七、教学条件 本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应本着“课程资源优化、优质资源共享”的原则加以实施。应该具备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院)系部,要积极引进社会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与教学,从而使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达到最优。 通过完善教学资料不断加强对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应建立完整的教学案例资源库、多采集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等,这些都可以创设生动的模拟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设网络教学,将电子课件、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习题等大部分资源公开发布,供学生更好的参考和学习讨论,使课程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开设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完善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画面、图像、文字等多种方式,强化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此外,可以进行阶段性练习、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强化教学内容。 合理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实践产学结合,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合理利用学校现有实训资源,实现教学与实训的结合,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八、教学组织 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性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学习的结合。 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听课兴趣,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等能力和团队精神。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从应用能力出发,每个任务项目均设有案例分析,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和应用能力。同时课程设有实践教学环节——同步实训,通过知识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动态过程来控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良好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九、检查评价 以职业工作任务为引领,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平时作业、业务操作、实训报告、实际业绩等方式的考核形成重要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依据,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考核的项目主要由团队项目业绩及团队项目的个人考核和个人平时表现部分构成。其中个人平时表现(平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考勤)占10%,团队项目(同步实训)整体业绩及团队项目组内的个人考核占90%。具体的评价方式是: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平时表现+项目1权重×小组自评×教师评价系数+项目2权重×小组自评×教师评价系数+项目2+……+项目18权重×小组自评×教师评价系数。(其中,各项目的分数权重由教师确定,小组自评掌握的下列比例:90分以上:15%;80—90分:30%;70—80分:30%;70分以下:25%。教师的评价系数区间为:0—1)。 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结合形成性评价,构筑起完整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