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6 00: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连美罗大药厂销售渠道体系建设
案例目标
本案例着重分析大连美罗大药厂的销售渠道体系建设。该厂目前已形成OTC 药品销售、销售保健品的连锁健康屋、新特药品销售的医院网络、普药的销售网络以及在线健康网等五条销售通道,这五条销售渠道基本上覆盖了医药产品的销售通路。如此完整的销售渠道体系在国内医药企业中尚属少见,它为美罗大药厂成长为国家大型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构筑了竞争优势。本案例对于市场营销教学中的“销售渠道设计与决策”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案例资料
(一)大连美罗大药厂的历史演变
大连美罗大药厂的前身可追溯到建立于1925 年的大连满铁卫生研究所。1951年以该所为基础成立了大连制药厂,这是新中国最早的抗生素原料及制剂的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大连制药厂一度曾是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舒适的工作条件使该厂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就职单位。然而,到1996年,沉重的债务负担(2个多亿的债务,1个多亿的应收账款,不含1996年当年2700万元的亏损,还有7000多万元的潜亏;欠缴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欠发的职工工资等各项费用有数百万元),庞大的职工队伍(4000 多名在职职工,2000多名离退休人员)和落后的技术装备(10多年间无重大的技术改造,机器设备严重老化,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成本比其他同类企业高出1倍以上),使苦心经营40 余年的大连制药厂濒临破产的边缘。
为“挽救”大连制药厂,大连市政府有关领导出面“做媒”,让当时还没有上市的大连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其“输血”:将大连制药厂整体并入大连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大连美罗大药厂。为此,大连制药厂出让了原处市区的3.6万平方米厂区面积,搬迁到当时地价低廉的大连高新技术园区重新建厂,此次搬迁共获得搬迁补偿费和土地出让金达1.36亿元。美罗大药厂充分利用这笔资金,使企业发展逐步走上新的轨道。1997年通过资产重组并入大连医药集团;1999 年初,成为大连市14 个企业信息化管理工程建设试点单位之一;1999 年底实现盈利19.2 万元;2000年,美罗大药厂几个重要“战役”又同时打响:拆老厂、建新厂、下岗分流、GMP 认证、信息化建设等。
大连美罗大药厂新厂区坐落于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现有职工720 人,工程技术人员168人,已成为现代化高新技术制药企业。药厂还先后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认证、国家药品经营企业管理规范GSP 认证。目前,药厂已经形成年产50 吨合成原料药、10 亿片片剂、5 亿粒胶囊、1500 万袋颗粒剂、150 万支冻干剂、2.5亿支粉针剂的生产规模,形成了抗菌素类、高效化学合成药类、非处方药市场的中成药类、天然生物保健品类等4大系列、6个剂型、70多个品种的产品规模。其中,红霉素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乳糖酸红霉素、硬脂酸红霉素两个产品在全国占有40%的市场份额。
2001 年,美罗大药厂又投入了1000 多万元用于开发研制新产品,如“胃痛宁”、“抗感灵”、“妇康宁”、“咳喘宁”、“止痢宁”、“脑血栓片”等中药产品,并迅速推向全国零售市场。据中国医药工业协会2001 年的统计,大连美罗大药厂工业总产值名列全国药厂的第 92 位,销售收入列第 88 位,企业利润列第 55 位,达到 1200 万元。
2002 年,美罗大药厂接管了全国 21 家重点中药企业之一的大连中药厂。生产能力为片剂 10 亿片、胶囊 4 亿粒、颗粒剂 5000 万袋、口服液 5000 万支、水丸 2 亿粒、蜜丸 2 亿粒。并于 2002 年 5 月通过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剂型的 GMP 认证,具备了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如今大连美罗大药厂已经形成了集中西药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制药企业。
2003 年,美罗大药厂和英国 ARROW 集团在药品的生产、销售、研发上建立了长远的合作关系,合作开发国内外市场。与 ARROW 公司“拉坦前列素”滴眼剂等品种合作正在进行中,后续还有 24 个品种进行三方面的合作,其中 7 个品种拟在中国销售, 11 个品种由美罗生产, ARROW 公司在欧洲销售, 6 个滴眼剂产品将作为合资合作车间滴眼剂生产线的后续产品。美罗大药厂正在取得世界上最权威的药品质量认证书:英国 MCA 认证。此外,美罗大药厂非常重视药品研发和产品升级换代工作。以自行研制和联合开发相结合,“借用外脑”提升自己,快速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做到“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构思一代”。药厂正准备与大连和沈阳高校联合建立紧密型的新药研发体系,建成产学研国家级生物研发基地、建立多功能高效化学合成原料中试车间、建立市级技术中心。
(二)大连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大连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成立于 1948 年的原大连市医药公司,是一家以药品销售为主的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采购和销售的网络及庞大的客户资源。大连市政府“成人之美”促成了大连制药厂与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方联手组建企业集团。公司经过 4 年的运营,形成了以药品研发、制造和药品流通为一体的大型专业集团公司,其生产、批发和零售均得到国家 GMP 和 GSP 认证。 2000 年 11 月 16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集团公司下设15家分公司、 9 家控股子公司和 2 个药物研究院,总资产 8 . 71 亿元,净资产 6 . 26 亿元。其中美罗大药厂是美罗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药厂坚持新品种、高技术、大市场的原则,以处方药生产为主, OTC 产品和保健品生产为辅的产品结构。同时,药厂在原有的销售渠道基础上继续拓展市场,形成全国医院终端销售网络、全国零售药房连锁网络以及具有 ERP 支持系统为支撑的健康网的建设。
(三)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与市场走势分析
医药行业的发展表现为高增长和高收益的特性。据国家统计局分析, 2001 年全球制药市场销售额约为 43000 亿美元,其中 4 /5集中于仅占世界人口15%的北美洲、日本及欧洲三大地区。另据有关预测,未来 5 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率将维持在 7 %以上,高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人均生活费每提高 1 % ,药品消费水平将增加1.37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16 . 6 % ,医药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 36 个行业中排 18 一 20 位,属中等水平。 2001 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 2770 亿元,占同期 GDP 的 2 . 9 % ; 2002 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 3300亿元,占同期 CDP 的 3 . 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药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医药市场的潜力非常巨大。以 1997 年为例,城市人均医药费支出 180 元/年,农村人均医药费支出 25 元/年。与同期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医药费支出水平 40 一 50 美元/年相比,差距较大。我国老年人口( 60 岁以上)已达 1 . 3 亿,约占总人口的 10 % ,且以每年 3 %的速度增长。目前,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到总消费额的 50 %以上,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市场将更加广大。随着人们自我药疗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自购自用药品的现象也日益增多,非处方药( OTC )的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加快。据统计, 2001 年,我国非处方药( OTC )销售额已达到 240 亿元,占销售总额的 20 %。另据有关专家预测,到 2005 年,非处方药( OTC )销售额将达到 600 亿元。
我国现有医药企业 6000 多家,其中合资企业有 1 800 余家,大型企业 300 多家;医药商业企业 13 多万家,其中医药批发企业 1 . 65 万家,医药零售企业 11 . 5 万家。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主营医药的 52 家上市公司中,化学制药类有 20 家,中成药类 16 家,生物制药类10 家,医疗器械类3家,医药商业类3 家。但是,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差,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产量总体仍供过于求。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 2001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只有2家,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有10家,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有 23 家,超过 1 亿元的达到 250 家。
(四)大连美罗大药厂销售渠道体系建设
大连美罗大药厂根据其产品类型 ― 新特药(处方药)、非处方药 ( OTC )、普药、保健品,将销售渠道分为四条销售通路,加上已经开通的美罗药业健康网,实行网上采购和销售,构成了五条销售通道(参见图 1 )。其中,新特药(处方药)销售模式一般是由厂方的医药代表在医院进行推广,由医药商业公司配合销售,其销售过程比较漫长,比较关注市场占有率及销售增长、在客户中重点医院的占有率、重点推广产品的指标完成情况等,但是收益比较稳定。 OTC 销售模式强调通路概念, OTC 药品通过终端直接销售给广大消费者。厂家利用市场营销手段进行推广,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细分,寻找出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分析其消费心理类型,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类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定位和宣传策略。 OTC 与处方药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消费者为中心,后者以医生为中心。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单纯从事 OTC 药品生产的企业并不多,整个行业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 OTC 营销模式。普药模式是委托中间商进行终端操作,追求利润与效益,关注总体销量、总体费用、每个客户每笔交易的利润等。保健品模式类似于 OTC 模式,其终端大多在药房、超市、商场专柜等。
1.非处方药( OTC )的销售渠道建设
目前,我国OTC药品品种已达1860个,感冒药、止痛药、维生素以及消化道疾病治疗药是OTC药品市场上的四大主导产品。由于OTC药品销售直接面向消费者,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空间很大,药品密切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而一般消费者又难于识别药品质量的优劣,因而品牌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一般而言,消费者对OTC药品的消费存在三种如下行为模式:(l)习惯型。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此类药物时只认准自己常用的一个品牌,对其他品牌不关心、不留意。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使用某一药品品牌成为习惯, 66 %的消费者来自医生的影响,29%的消费者来自家人或朋友的推荐,只有5%的消费者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2)逻辑型。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会注意搜集信息,用自己的价值指标去衡量,从而指导购买。逻辑型消费者在购买药物时,关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疗效、价格、品牌等。由于消费者购买时注重疗效,而疗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品牌的认同度,因此树立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对影响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作用明显。(3)需求型。是指那些有相关症状,但还没有意识到需要用药治疗的消费者。他们会根据接触到的信息去进行判断,进而搜集更多的相关信息,最后决定购买。需求型消费者的需求强度决定于其症状的程度。对需求型消费者,教育、培养和刺激其消费需求是关键。据统计资料分析,一般OTC药品消费中以习惯型消费者为主导,逻辑型消费者也是OTC药品的重要消费群,但其具体比例因药品不同、区域不同会有相应变化。
大连美罗大药厂正是根据 OTC 市场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对OT 药品品牌、通路的运作模式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尝试。以网络化、终端化的服务直接控制终端销售,编织通路网络;以营销管理保证营销策略的实施;以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为核心营销理念。为此,药厂成立了OTC销售部门。销售队伍达到900人,主打产品“胃痛宁”、“可坦片”及兼营 4、5 个品种药品,年销售额近亿元。目前已在全国30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5万余家药店形成服务网络,实行区域特约经销制,利用经销商的渠道优势将产品分销到部分县镇终端。对已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实行统一供货价格,实行严格的市场保护。为加强营销管理,对终端药店进行分类管理,分成 A、B、C 三类。 A 类店销售额3000元以上/日,规定业务员访问2 次/周; B类店销售额1000一3000 元/日,规定业务员访问 1 次/周;其余是 C 类店,规定业务员访问 1 次/半月。为激励业务员努力工作,业务员的薪酬制度是以工资加奖金的方式,奖金发放根据销售任务定额完成情况按比例提成。美罗大药厂以“胃痛宁”为主打产品进行品牌推广策略,树立“美罗”品牌形象。在产品上市初期,以电影明星姜文为形象代言人的电视广告片,在央视及全国 60 多家电视台短时间内高频率密集型播放,形成强大的广告攻势,并利用经销商的网络,快速完成全面铺货,力争速胜。同时配以终端POP 广告和终端促销工作。通过药店内的横幅、挂旗、海报、 POP 广告宣传等,营造终端氛围,突出产品陈列,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企业形象是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进行了CIS 设计,建立了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 VI(视觉识别)等系统。公司的 Ml 是:企业使命:只为健康而存在;企业文化:至柔、至刚、至净的水文化;企业精神:和谐、忠诚、勤奋、绩效;企业原则:友谊、合作、平等、双赢。同时,还对公司名称、公司标志、产品造型、办公用品、服装、招牌及交通工具等视觉识别要素进行了设计和实施。
2.构建万家深入居民社区的连锁店
近期,美罗药业正在推出一种全新概念的社区健康服务网络 ― 美罗健康屋,其目标是成为“社会的健康使者,把健康送到家门口”,用服务拉动保健品的销售,并计划在五年内建设覆盖全国的万家连锁社区健康服务网络。
据悉,美罗集团对健康屋的酝酿始于2000年12月底。当时集团董事长张成海出国考察时发现,国外保健品的销售大多采用星罗棋布的会所形式,使得人们在获得保健服务的同时接受了该品牌。张成海认定这是一种先进的营销模式,回国后便责成旗下的美罗生物公司重点拓展这种连锁健康服务带动销售的模式。而当时的国内保健品市场正处于比拼广告力度的热潮,张成海没有一头扎进“砸广告”的漩涡,反其道而行之,大打“服务”牌,并坚守“获利较慢,但品牌效益好”的经营理念。美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美罗健康屋侧重提升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用服务来拉动保健品销售,抓住终端用户,这种形式目前在国内尚属独创。据了解,美罗健康屋一般设立在较为成熟的社区,里面配有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还有具备主治医师资格的健康顾问坐堂,为人们提供健康咨询、用药知识辅导等。健康屋借鉴西方的会员制,对每一名入会成员均建立健康档案,还赠送精美的健康卡,内有持卡者的血型、急症记录、药品存放处及亲属联系方式等,以备中老年患者外出发病之需。这些检测、咨询和会员待遇均免费提供。
目前,已经设立的美罗健康屋已达 50 多家。除大连本地外,美罗生物公司集中在江苏、浙江两省建立美罗健康屋。公司负责人解释说:“不选择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而选择此两地的理由是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富足,人们的保健意识强。作为处于摸索阶段的连锁健康屋,不能一下子铺那么大的摊子。等到这种运作模式在中小城市磨合完善后,再向高消费城市发展。”可见,美罗的胃口虽大,但并不强求速成。即使在江苏、浙江,他们也是精挑细选“试验田”,例如不选南京选杭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美罗健康屋覆盖全国的计划,为什么不采取特许加盟而采用合作方式?美罗生物公司负责人认为:“特许加盟对加盟商的要求极高,特许人还要收取加盟金。我们只采用合作方式,当地的合作者一般负责提供连锁屋的经营场所,聘请工作人员等。我们提供仪器设备、营销产品和人员培训。”这种新模式在推广过程中有困难,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合作者多是个人投资,期望短期回报高。而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追求长期效益,不能贪快求速。美罗生物公司负责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首先,挑选能够认同我们经营理念的合作对象。此外,在运作过程中,让合作方先享受到盈余,我们先吃些亏。巩固合作关系很重要”。
3.医院终端销售网络
大连美罗药业有限公司(或称小美罗公司)负责开发全国医院终端销售网络、销售处方药及新特药即高附加值的药品。医院终端销售网络的开发与建设,与厂方做好营销工作是分不开的。在医院市场的开发中,医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生对药品的信任和使用是医院多次重复采购的动力。医生最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馈意见。药品的疗效及副作用大小,是促成医生能否多次使用并取得信任的关键。另外,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也是促成医生推荐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医生是主要的营销对象。小美罗公司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公司的定位是“加强终端管理,加强专家网络建设和重点产品学术推广,提供好药品咨询,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在具体操作方面,公司为了使医生全面了解药品,采取药品说明会、推广会、人员推销等方式,还资助医生从事学术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等,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与医院建立良好的厂医关系,争取厂方良好的销售支持也是推动经销商顺利销售的重要因素。医药代表负责厂方在医院的销售支持(促销、销售人员推销、服务等)和营销推广工作,药品经销商将药品配送销售给医院,厂方与经销商进行结算。目前,公司已在全国设立了 29 个办事处,选用了150 多名医药代表,他们都是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小美罗公司的开发目标是2000个三级甲级医院、 160个重点批发商和50个大型零售连锁网络。
4.普药销售渠道建设
普药部是美罗制药厂最早的销售力量之一,其销售药品品种占全厂的60%,销售额占到全厂销售额的55%,它担负着全厂的所有生产成本及其他费用的开支。针对近期普药部出现的销售滑坡现象,药厂领导和普药部的经理们进行了认真分析。
这条渠道主要是经过中间商将药品分销出去的,由于医药流通市场的变化,给企业目前的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我国政府为了整顿医药市场秩序,堵住假冒伪劣药品泛滥的源头,1999年关闭了113个非法药品集贸市场,使农村药品供应的主渠道出现断层,而连接下一级终端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医生或个体诊所以及农村药店)供应渠道尚未形成,原供应农村网络的中间商陷入了困境。企业销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在剧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美罗品牌优势不明显,无价格优势且缺少灵活的营销政策,难以靠关系维系客户。第三,销售人员对于市场的变化难以适应,缺少应对的办法,在目标定额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影响。经过分析,药厂认为,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普药部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此,部门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改善目前的工作局面:一是对总部的任务详细分解,明确到人;二是抓好渠道建设,开发新客户;三是积极采取灵活的销售政策,促进销售;四是定期抽查考核各大区的商业渠道,跟踪产品流向,及时处理销售中出现的问题。
5.开通健康网,实现网上采购与销售
2001 年,大连美罗大药厂在上一年度投入500万元全面实施信息化工程、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又投入300万元,为 ERP系统增加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管理等新功能,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模式。2003年7月,企业内部首先进行了组织结构的变革,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取代了金字塔型的层级组织结构,将企业原有的18个部门整合为技术发展、生产、质量保证、营销、管理、保障服务6大系统。通过组织结构改革,药厂基本做到了组织结构扁平化与信息直达化,有效地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了运行成本。内部的信息化改造还为美罗健康网真正实现网上采购与销售提供了技术平台,使美罗健康网成为从提供信息服务到面向国内乃至世界客户的采购与销售的通道。美罗健康网开通后,仅采购成本一项当年就降低了 575 万元,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评
(一)你认为大连美罗大药厂的营销渠道模式是否为公司创造了竞争优势
从市场营销角度看,竞争优势可以看做这样一种状态:企业在满足目标顾客价值需要的时候,企业较之竞争者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企业若能做到这样,就可以在目标市场上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就可以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而企业若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资源与能力,特别是要具有核心竞争能力。据此分析,美罗大药厂的渠道建设属于战略性资源建设。它开辟了五条销售通路,并且通过这五条通路将企业生产的药品源源不断地销售出去。俗话说:“只有卖不出去的商品,没有生产不出来的商品。”药厂在渠道建设中形成了与其他药厂不同的渠道资源,从销售队伍、销售网络、营销策略、管理方法等形成自身独特的销售能力,在竞争中形成了竞争优势。
透视目前国内医药生产企业的营销模式,共有三种模式:(l)全国总经销模式。即某一机构或个人在中国境内全权经销制药企业的单一品种或数个品种。此时的制药企业充当的角色只是一个生产、供应商而已,只生产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即可,销售方面的事情可概不过问,其地位十分被动。(2)区域总代理(底价承包)模式。在东北,大多数制药企业均采用这种模式,这种营销模式指的是制药企业通过招商或加盟的形式将产品以供应底价的现款现货方式出售给组织或个人,组织或个人在购买一定批量的产品后,与供货方即制药企业达成区域总经销协议,从而获得该产品在某一特定区域的销售权,成为该区域的独家总代理商,代表制药企业在区域内从事产品销售和营销管理工作。区域总代理模式又可分为大区总代理、省级总代理、地级总代理、县级总代理几种形式。区域代理商的管理难度非常大。销售公司下设办事处 ——自己做终端模式。国内一些大公司,如“西安杨森”、“中美史克”、“上海施贵宝”等制药企业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抢占销售市场。(3)经销商模式。经销商在药品销售中的作用在不同渠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 OTC 药品销售、医院销售网络、美罗健康网中,经销商配合药厂将药品配送至销售终端。销售终端基本上控制在厂家手里。在普药销售中,经销商仍起着分销的作用,厂家依靠经销商的分销能力销售药品。
(二) OTC 药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品牌效应,在美罗大药厂的品牌建设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医药产品属特殊商品。它既有消费品的特征,由消费者自主决策和购买,又有药品的特征,消费者高度理性决策,有高参与性和不安全感。因此,取得消费者信任是关键,建立强势品牌是取得消费者信任的主要途径。美罗大药厂从塑造企业形象入手,聘请专业公司进行 CIS 系统设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它代表着企业的信誉、产品质量、人员素质、股票价值等。其核心是MI,它是整个CIS的最高决策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VI表达出来。所有的行为活动与视觉设计都是围绕着MI这个中心展开的,成功的BI与VI就是将企业富有个性的独特的精神准确地表达出来。广告是塑造品牌的重要手段。虽然市场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外有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公关等,内有研发、生产、服务、管理等,环环相扣产生巨大的合力,而广告只是其中的一环。如果这一环运作好使企业如虎添翼,如果运作不好或没有这一环,也将是“酒香锁在深巷中”,不为人知,难以树立品牌形象。“哈药模式”在医药行业是成功的,哈药成功的经验被认为就是广告。在这里我们不想为哈药辩解,哈药的确是因为投入巨额广告费而成功的,但是没有其他方面的配合,哈药恐怕不能维持至今,而且业绩如此骄人。仅2000年,就实现了80 亿元的销售收入。但是,过度的广告投入不应提倡。企业品牌的树立和形象维护应坚持长期的广告投入,而不只为新产品上市狂轰滥炸,平时销声匿迹。应当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广告投放,树立品牌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