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6 20: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别人督促也很重要。当然,这里的“别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这样督促起来可以直截了当。由于有时讲了粗话自己还不知道,请别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检查的作用。督促还有另一层心理意义,那就是造成一种不利于原有条件反射自然发生的外界环境,以促进旧习惯的终止。
6.结巴
“结巴”是口吃的通称。“结巴”对于极个别人来说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是一种病态反应,他们也被称为口吃患者。口吃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讲话结巴,是领导语言交流的大忌。要想治愈说话“结巴”的毛病,除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心理障碍。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就是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常常朗诵课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嘴形,后来他成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试一试这个办法,坚持朗读文章,只要坚持不懈并保持良好心态,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7.毛手毛脚
毛手毛脚,意即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领导者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听着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根本不可能认真听你讲话。
六、利用当众演讲展现领导智慧
西方的一位哲人说过这样的话:“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好口才。”
领导也许不是演讲大师,但只有善于演说的领导,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则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演讲阐发自己的政治观点、施政纲领,是现代智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一个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领导,首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深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说出话来才能一针见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其次必须有严密的思维能力,懂得怎么样分析,判断和推理,说出话来才能滴水不漏,有条有理,最后,还必须有流畅的表达能力。
间接来说,只有知识渊博,话才能说得生动通顺、表达明确,也正是因为演讲具有综合能力的这个特征,所以我们说:善于演讲是知识渊博的标志,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纵观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历来都把演讲当作发表政见、阐明观点、批驳政敌、争取盟友的一个有力武器,尤其是现代社会正处于激烈变革的年代,这种社会作用就会显得更突出。
谋臣启奏,策士应付,诸侯施令、辩士游说,无不以演讲作为手段。英国作家麦卡雷说:“舌头是一把利剑,演讲比打仗更有威力。”拿破仑小时候出身寒微,在群雄角逐的年代,27岁时,他就获得当时法国3000万人民的崇拜,他不无骄傲地说:“一支笔、一条舌,能抵三千毛瑟枪。”
我国已故的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大师。他的雄辩在当时蜚声海内外,无人不知,他的应变机敏与非凡的气魄还有那柔中有刚的犀利言辞,不但令国人敬佩骄傲,就连敌手见了也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
曾经有一件这样的事,有一位美国人带有挑衅意味地向周恩来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该国的人口过多。”
周恩来并不赞成这个观点,他直接反驳道:“我们不同意你这种看法。英国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4500万,这并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时期内曾经是‘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和中国比较,中国也只是略大了一点点,但是中国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人口的五倍还要多,可是美国的海外驻军却达150万。中国的人口虽多,却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领土上,至于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更没有,由此就可看得出来,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与它的人口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却与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息息相关。
在这里,周总理以英美人口不多却向外扩张,与中国没有向外扩张相对照,真可谓是数据准确,论据详实,顺理成章,最终让这个美国人无言以对。
美国的第四十任总统里根,以自己的睿智风采成为美利坚历史上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1984年,已年届73岁的里根,在竞选总统是与对手蒙代尔进行电视辩论。
辩论中,蒙代尔以自己年轻力壮为优势,攻击里根年龄大,不适宜担此重任。里根并没有为自己进行辩解,他回答说:“蒙代尔说我年龄大且精力不充沛,我想我是不会把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作为一个有利的条件在竞争中加以利用的。”他的这一绝妙的回答立即博得全场的热烈掌声。最后,果然里根获胜当选总统。
面对年轻气盛的蒙代尔的如此攻击,里根并不以牙还牙,破口对骂,如果那样就会有失作为长辈的沉稳持重,老谋深算的优势;如果对此不理不睬的话,就会让人觉得自己是逆来顺受、装聋作哑,如果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与蒙代尔的锐气相比,显得老气横秋,没有什么作为了。
里根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尽量显示作为年长者的足智多谋、宽宏大度,委婉地抨击和映衬对方作为年轻人的浅薄和狭隘;他拿自己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相比,用了那种以柔克刚的策略;采取将计就计、以守为攻,在不动声色之中,以己之长,显彼之短,并且在讲话当中并没有忌讳自己比对手年龄大一点,却以那种“居高临下”用长者面对后对的挑衅不屑一驳的口气说:对手的年轻、不成熟这类问题我是不会作为一种弱点放在竞选中加以利用的。
这句话说得非常幽默,虽说他明里说的是“不会利用”,但是从他口里说出来这句话却毫不客气,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对方的“不成熟”。
他的这点不管是在论点上,还是在人品上,都成了一种很有利的反击工具,他以自己的辩才在观众面前树立了比对方更能胜任总统职务的美好形象。结果,里根在大选中获得连任,538个区域代表人中有525人投赞成票给里根。
在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领导干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出现在大众面前,一定要利用演讲这个舞台,塑造有魅力的领导者形象。
第五节 演讲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完美地施展自己的口才、做好一次演讲,事先必须有所准备。恰如建筑施工须有蓝图才能够顺利进行一样,在演讲之前,也得对演讲的听众有一定的了解,为演讲的有关内容、方式等构思出一幅蓝图,或藏在脑中,或诉诸笔端。如此预备妥当,演讲起来,方能舌绽春雷、口吐莲花、顺畅流利、优雅动人。
一是要明确演讲的主题。演讲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说、有明确的目的,说话要说到点子上。演讲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集中,观点鲜明,方能给听众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因此,必须注意从思考过的众多观点中选择出最能体现讲话宗旨的观点作为中心话题,而后围绕着一中心展开阐述,所有的论点和材料都必须为这个中心议题服务,绝不能急于表现自己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否则,听众就不会有清楚的认识。
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时,要恪守一条古老的格言:三思而后行。要对自己的主要思想、观点和议论,仔细思考和推敲,力求对事物有足够的认识。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明白再向别人叙说,千万不能信口开河。
许多人演讲时常常忽视这一点,以为只要说起来滔滔不绝如黄河之水就是有口才。其实,健谈并不等于有口才。健谈是“能说”,并不一定是“会说”。如果一开口就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反倒令人生厌。“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真正有演讲口才的人,并一定是说的多的人,而是能说到点子上的人,即能构触及问题实质、提出解决办法的人。
另外,要寻找最佳角度明确观点、独到的见解、巧妙地解说、常常能出奇制胜,赢得赞叹与喝彩。
二是分析听众的结构。一般来讲,不管你所面对的观众是谁,在你开口之前,他们都会对你做出及时的评判。他们会观看、倾听,然后作出分析。他们看到你的过程中,前十五秒钟时相当重要的。因此,任何一种公共演说,应该像演员对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一样。它是一种公共表演行为,具有一种内在表演因素。不管你是在作一次短时的讲话,还是在宴会后的一种重要演说,事实的确如此。当你演说的时候,你置身于一种被人评判的角度,你受到的赞许和批评与你所言说的内容一样多。因此,当你在场外的时候,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你需要确切地了解你所面对的观众。他们是高度的同一,还是由形形色色的人员所组成?他们是否对你态度不一、精神不一、期望不一?他们是否对你有所了解?他们期望什么?他们为什么坐着听你讲话?一个令你高兴的好消息是,绝大多数听众是宽厚仁慈的。
大多数听众至少在演讲开始时表现得友好而仁慈。但如果你表现不当,甚至对他们缺乏尊重,他们可不会轻易对你表现的那么客气。在此情况下,如果你无法应付,不要试图尝试。不要大发脾气,尽力获得大多数听众站在你的一边,控制住演讲局面。
三是反复修改演讲稿。演讲稿草稿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说,演讲稿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
1.修改的内容
(1)从主题(思想、观点、意向)着手。首先要看看你确定的主题是否健康、正确,再看看文字是否把你的主题表达出来了,是否充分,是否新颖,有无片面性。有时即使主题正确无误,在修改时也会出现一些预想之外的闪光思想和语言,比原来的要深刻和精彩,因此,修改就是弥补和扩展发挥的极好机会。
(2)审视结构。从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看,结构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开头、正文、结尾是比较明确的。修改时主要审视的是正文部分。主题有了变化,结构必须随之改动,即使主题没有什么变动,由于起草时只是作为一种构想写出来的,一旦落实在纸上,反复审视、推敲,就会发现一些毛病,如逻辑性不强,前后位置不当,层次不清,上下文重复,材料和引文用的不是地方,段落衔接不紧密等,这些都需要重新调整和修改,有时还要“动大手术”。
(3)推敲润色语言。修改演讲稿的目的,一是减少语言方面的毛病,二是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在草稿上,由于当时意念完全集中在主题的变现、时间的陈述等方面,往往无暇顾及语言的运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句子短缺、用词不准、丢字错字等,都需要修改,这是其一。其二,按平时定型的习惯写稿,易出现书面语言较多的倾向,如句子太长,诗歌化、散文化等。只有经过修改才能保持演讲语言的特点。
推敲、润色语言的主要目的是:
 把话说得明白: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进行交流的过程。一句话表示不明白就有可能使交流中断,甚至会影响下面的交流。做到把话说明白,首先要做到把话说正确,即选择意义贴切而确定的词语,其次要用现成的、通行的话,再次是用简明易懂的话,方言、术语尽量少用或不用。
 把话说得有力:有力是指每句话、每个词都讲的是地方,与语言环境配合得好。这与演讲者的思想修养、文字功夫有关。
 把话说得动听:动听就是使听者愿意听,这是作用于听众感情的结果。要让语言动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用词造句的感情色彩和韵味,表现出诚恳、热情、振作的风貌,利用词句自身具有的那种和谐优美的韵味,把话说得流畅、响亮、生动。
2.修改的技巧
(1)反复修改。演讲稿的修改方法与一般文章的修改方法大致相同,都需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对于比较重要的演讲稿不妨多看、多改它几遍,力求完美无瑕。
(2)边讲边改。就是一边讲、一边改,一边改、一边讲,手口耳并用。用嘴讲,可以使句子简洁、顺口、有韵味,符合口语特点;用手写,可以去掉口语中啰唆、重复等毛病,使之精炼、准确,达到文学化的要求;用耳听,可以发现那些纸面上虽然顺畅但听起来费解,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字句,可以发觉那些意义相近而平仄却不相宜的用语。对这些部分的修改,有助于达到入耳、动听的目的。
修改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绝对满意的时候。如果有条件,就应争取一直修改到演讲之前,有机会就一边讲,一边改,使之更加成熟。反复多次之后,嘴里讲的、手中写的、耳朵听的就会完全同一了。这样,上台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临场不慌,即使有临场发挥的成分也能得心应手,不会是结构紊乱。边讲边改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免去念稿、背诵之苦,因为你讲的是你写的,写的也是你讲的,讲熟了也就成为你心中的东西。只有这样,你才能神情自若,从容不迫地发挥态势的作用,同听众进行情感交流,保持演讲的顺畅,提高演讲效果。
第六节 组织演讲材料要做到“四性”
立屋要有梁柱,说话要有根据。你提出的观点或论点,也必须有充分的材料支持。这样演讲才会血肉丰满、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否则,就容易变成痴人说梦。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材料、内容或话题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呢?卡内基曾对此做过一番调查,那些亲身体验或最熟悉的事情往往是最有发言权的话题。其中有儿时的经历、早年的奋斗,自己的嗜好、信仰、愿望,以及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等。而那些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是讲不好的,拎起这样的话题,至多能涉及点皮毛,谈不出什么名堂来。
1.材料的主题性
主题是通篇演讲的中心,所用的材料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以是否能为中心服务作为取舍标准。主题与材料的关系是统帅于被统帅的关系,离开了主题,材料是零散、杂乱、毫无意义的东西;而离开了材料,再好的主题,也无法表达充分。要正确处理主题与材料的关系,用主题去统帅材料,用材料去表现主题。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能有力地说明、烘托、突出主题的就选用;凡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地反映主题的材料就舍弃。这是选材的首要原则。在选材上要做到宁缺毋滥,舍得忍痛割爱。少说废话的道理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有的人讲起话来,对所使用的材料不加鉴别和选择,造成内容芜杂,枝蔓丛生,结果想要表达的观点反而被冲淡、被淹没。有的人对自己积累的材料不舍得丢弃,影响了讲话效果。因此,讲话一定要选择那些能反映观点、支持观点的材料,力求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2.材料的可靠性
材料的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讲话真实准确,才能令听众信服。如果讲话内容被听众怀疑是否准确真实,即使讲的多么精彩,多么有趣,也会被大打折扣。真实准确是对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第一要求。保证讲话真实准确,首先要保证所用材料真实可靠。真实准确是选择使用材料的基本原则。在选材问题上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那种对材料任意加工,添枝加叶,主观臆造,随意引申,甚至把那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也拿来引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材料的真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其事,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决非杜撰虚构;二是合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是事物的本质,具有普遍意义。前者是局部的真实,后者是整体的真实。
在真实的基础上环要做到准确。准确是和真实相联系的。没有真实,就无准确可言。如果说真实多是从大处体现在质的规定性上的,那么准确多是从细处要求材料的恰如其分。人物、事实、细节、引文等都应经得起检验和推敲。这就要求平时积累资料时,力求做到精确无误,注明材料的详细出处,以便引用。如果引用材料含糊其辞,连自己都拿不准,怎么能让人信服,得不到听众信任的讲话,又有什么意义呢?讲话中要尽量少用“大约”、“左右”、“很久以前”、“可能是”等模糊词语,多用内涵比较确定的词语。在这方面,革命导师马克思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从不满足于间接得来的材料,总是找原著寻根究底,不管这样做有多么麻烦。即使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大英博物馆去一趟”。由于马克思“所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和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证实的”,因此,“反对马克思的人从来也不能证明他有一点疏忽,不能指出他的论证是建立在受不住严格考核的事实上的”。正因为如此,他的著作才“每一个字都是一枝必中的箭,每一句话都是有事实作根据的沉重控诉,是事实不可驳的赤裸的真理。
真实性是讲话的生命所在。只有材料真实可靠,才能使讲话做到事真、情真、理真,才能令人信服,对此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