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6|回复: 11

[曾仕强交际课堂]《十大职业经理交际法则》职业人士必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22 1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仕强交际课堂]
《十大职业经理交际法则》职业人士必看
一表人才
中国人从小就被培养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的意识,中国人的一切都是从人际关系开始的。成功的人际关系,是中国人共同的愿望。中国人普遍相信一条定律: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的意思,当然是“依靠关系”。于是靠得住或靠不住,便成为中国人十分重视的变量。靠不靠得住,必须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考验。而朋友众多,选择靠得住的朋友的几率也比较大。中国人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便是希望广泛地结交朋友,然后从中寻找知己。就算不能成为知己,朋友也总比陌生人要好得多。


很多人用其一生来寻觅若干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知己,以期成大功、立大业。如果说中国人一生都在努力建立靠得住的关系,大概并不为过。伯牙、子期虽然谱写了《高山流水》的千古绝唱,但在现代社会,像伯牙这样的人却不值得推崇。知己难逢,我们最好扩大交友的范围,然后由疏而亲,由浅及深,在众多的朋友中寻觅知己。


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庆幸的是,中国人善于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人际关系的建立技巧可以简化为十大要领,分别是一表人才、两套西装、三杯酒量、四圈麻将、五方交游、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九分努力、十分忍耐。这十个要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要诀,缺一不可,必须合理应用,以确保成效。十大要领通俗易懂,学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要领虽然只有十个,但内涵丰富,不可局限于字面上的意思。按照这十点去做,基本不会产生太大的冲突。


十个要领可以归纳成五个方面:人际关系的起点、人际关系的媒介、人际关系的交往、人际关系的技巧、人际关系的修养。这五个方面,中国人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即一阴一阳之为道。这十个要点就是道,归纳成的五个方面都是一阴一阳、两两相对的,例如,一表人才是指先天的,两套西装是指后天的。


一表人才有三个重要的含义:第一,一表人才通常叫做第一印象。当你看到一个人的时候,首先会对他有个初步的印象,这就是第一印象。在现实生活中,千万不要用第一印象来论断一个人,这是很危险的做法。因为外表看起来很忠厚的人,内心可能非常阴险;外表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实际上很可能是个草包。外表不能够代表人的全部,有很多人就吃过这个亏,只凭第一印象判断别人,这种做法太武断了。


第二,很多人都会凭第一印象来论断你。这就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你不要犯这个错误,但是你无法禁止别人犯这个错误。太多的人都是凭第一印象来决定他喜不喜欢你,甚至很多年轻人凭第一印象来找自己的终身伴侣,即所谓的一见钟情,结婚后才发现彼此根本不适合,结果只能草草结束婚姻。


第三,外表有利也有弊。并不是说人长成什么样,就一定有什么样的成就。人的脸孔是经常改变的,这是自然的转变,而不是要做整容手术。所谓相随心转,就是说心在改变,相貌就跟着改变。所以你跟别人见面时,不要再讲这种老话:“好久不见,你一点都没有变。”这是骂人家不长进。从生理的角度讲,人体一直在进行新陈代谢,经过一个周期,人体的大部分细胞都会更新,所以人时时刻刻都在变。


不要以貌取人


我们都知道,不要以第一印象来论断别人,因为人不可貌相。一眼就要看穿别人,实在非常不可靠。但是,别人常常以第一印象来论断我们,往往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表现出欣赏或不屑的样子。


人际关系与人的长相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是说人长得漂亮,人际关系就好,人长得丑,人际关系就差。但不可否认,有人靠长相,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占了很大的便宜,同时也有人因长相吃了很大的亏。举个例子,在《三国演义》中,最出色、最具传奇色彩的恐怕要属诸葛亮了。但不要忘了,当时还有一个与诸葛亮齐名的人,就是庞统,“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可以说二人的实力差不多。可是二人的际遇却大不相同: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诸葛亮出山,并奉诸葛亮为军师,以师礼待之。而庞统虽然巧献连环计,帮了刘备一个大忙,却需要拿着诸葛亮的荐书去谋个一官半职,最后刘备只派他当个耒阳县令,要不是张飞误打误撞,使庞统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估计他一辈子就是“县太爷”的命了。诸葛亮成为蜀国的丞相,帮助刘备三分天下,而庞统可以说寸功未立,就惨死于落凤坡。


为什么实力相当的两个人,际遇如此不同?是庞统浪得虚名吗?不是,我们再看书中对诸葛亮的相貌描写:“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再看庞统:“(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这恐怕就是关键所在。就因为庞统长得难看,估计又形成恃才傲物的性格,所以孙权不喜欢他,刘备也不喜欢他。我想,他初见刘备之时,就算拿出诸葛亮的荐书,恐怕刘备也只是碍于情面,封他一官半职,而非真正欣赏他的才华。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也是以貌取人的代价。


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也不能忽视别人的长相。一表人才也提醒我们仔细端详别人的长相,因为相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即“相由心生”。但是,如果完全凭一个人的相貌来判断他的心,就容易犯致命的错误。


人是很善于伪装的,所以要特别小心,看人的时候要多看几遍,要多来往几次。


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目露凶光,说明他很凶狠;目光暗淡,说明他没有什么能力;双目无神,说明这个人的运气不好。当一个人看到你,目光就闪烁不定,根本不敢跟你对视时,要看他是男人还是女人。一个男人想骗你的时候,他根本不敢看你的眼睛,而是会躲来躲去;女人则刚好相反,她在盯着你的眼睛的时候才开始骗你。这就是男女有别,不要上当。


其次,看他的鼻子。

    ……

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每个人都带着一个面具。随着人际关系的加强,你要使他主动拿掉面具,达到真诚交往的目的。但是你不能要求每个人一见面就很真诚地对你,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真诚是一个人重要的美德,但是原本很真诚的人,会变得非常不真诚。很可能是因为他真诚待人,上过几次当以后,就对真诚失去了信心,变得比谁都不真诚了。所以,我们培养人际关系的时候应该记住,要谨慎地保护自己,使自己永远对真诚有信心。只有步步为营的人,才会少吃亏,而少吃亏,才能保持真诚的态度。


其实中国人的信任感是很低的,一开始都不太相信别人,因为历史往往证明,轻信别人肯定吃亏。所以中国人的谨慎小心,不是为了耍别人,而是为了保持自己对别人的信赖感。


提升第一印象


既然你无法阻止别人以貌取人,那么,在外貌方面你该讲究的还是要讲究。为了防止别人以第一印象论断你,避免受到鄙视或排斥,丧失建立人际关系的大好机会,你必须用心调整自己,表现出“一表人才”的样子,使人一见面就产生比较良好的印象,对建立及开拓人际关系,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有人认为外在美不重要,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理直气壮地忽视外在美。殊不知,如果不先展现自己的外在美,谁会有耐心慢慢发掘你的内在美?



当然,你无需因别人错误的要求,就扭曲或压抑自己的形象,虚伪做作是不会讨人喜欢的;也无需因为完美主义作祟,而压迫自己原有的形象,过分追求外在美,把自己打扮得油头粉面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形象,没有虚饰,也没有伪装。当然,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真实形象变得更美好,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人四十岁以后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就是说,人的相貌是天生的,但是成年之后,我们的经历、我们的体验、我们的情感会在自己的脸上留下痕迹。到四十岁以后,人的先天相貌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后天所形成的相貌。有的人四十岁时仍然精神焕发,有的人则老态龙钟。至于变得如何,心态很重要。


要想提升自己的形象,我的建议是:第一,要保持身心健康。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总是容光焕发的,只要健康,你长成什么样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你长得再漂亮,脸色灰灰暗暗,目光无神,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好感。


要想做到“一表人才”,最好的办法是靠内心的修炼,即真心诚意,不胡思乱想,慢慢的,你的相貌就会变得端正。好不好看是另外一回事,最起码要相貌端正,使别人不会对你产生提防心理,不会看到你就害怕,然后会乐意跟你接近,喜欢跟你沟通。能做到这一点,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发展得比较快。


所以,人每天早上起来,不是看自己长得怎么样,而是看以下几个方面:


鼻梁正不正。鼻梁不正,代表心不正。你没有办法把鼻梁扭过来,只有调整心态,哪一天心态端正了,鼻梁就会正了。所以照镜子是看鼻子的两边对不对称,不对称的话,就说明你的心思歪了。


看自己的气色好不好。气色不好,就说明你的身体有问题,而且给人的感觉也不好。


再看自己的心情好不好。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人,一定要有好心情,心情不好看到谁都不顺眼。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尽量掩饰,但是掩饰不意味着装笑脸,不要给人皮笑肉不笑的感觉,只要不表现出愤怒、悲伤等情绪就好。


第二,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


一表人才,主要来自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先天相貌由父母的遗传来决定,后天相貌可以经由自己的学习,透过“相随心转”的运作,来加以改变。学识丰富,内心充实,行为端庄,加上仪容整齐,不就是一表人才了吗?心一改变,外表也跟着改变,不妨试试看。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一个人长得都不一样,即使是双胞胎,也有微小的区别,这叫做个别差异。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老天要费那么多心思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长得不一样?这表明上天不喜欢我们一模一样。而今天的教育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一样的人,是违反天理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不拘一格降人才”,“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用”在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即使长得不好看,也不必介怀,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就要接受这个样子。明白这一点,就比较容易了解自己。一个人照镜子不是为了看自己美不美,而是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想想自己是来干什么的。有的人永远都不清楚自己这辈子到底要做什么。


随着时间的变化,每个人给别人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人大概可以归纳成四种:第一种,第一眼看上去会觉得他很了不起,然而越看越觉得他没有什么;第二种,第一眼看上去觉得他很了不起,然后越看越觉得他了不起;第三种,一开始就觉得他不起眼,事后证明他的确很不起眼;第四种,一开始觉得他没什么,越看越觉得他了不起。通常是第四种人将来成就最大,因为他不会引人注目,不会遭受别人的打击。凡是长得很漂亮的人,都会引起别人的戒心。所以很多中国人聪明却不喜欢外露,就是这个道理。


每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都要反省一下:自己现在做的事正确吗?


我们在安排自己人生的时候,要记住适可而止。不要奢望达到人生的顶点,这是错误的观念,爬过山的人都知道,一旦爬到了顶点,就开始走下坡路。没有达到人生的顶点,你是很快乐的;一旦达到人生的顶点,你就会苦恼不堪,高处不胜寒,但这是你自找的。人最怕的就是盲目地要往上爬,真是没有必要,人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向上升迁。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也要记住这个观点:你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很多人都喜欢跟你在一起;一旦你不断地要往上升,你必定要排挤别人,必定要踩在别人头上,别人看到你就有危机感。


人要有上进心,但并非要不断地升迁。找到你最快乐的位置,找到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才有意义。如果你有这样的人生观,你的人际关系自然会改善,你的“一表人才”会自动显现。不管你长得怎么样,很多人都会喜欢你。很多人是由不了解到慢慢了解,由了解到彼此相交很深;也有很多人是因不了解而彼此交往很深,因了解而分开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套西装
两套西装与一表人才说的都是外表,但是二者的重点不同。一表人才指的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比如,你的头发长成什么样,你的额头高不高,你的鼻子直不直,你的嘴巴大不大……而两套西装是指后天附加的东西,比如,你戴什么帽子,戴什么眼镜,穿什么衣服,打什么领带……这些都是两套西装的范围。


一表人才与两套西装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你的人际关系好不好,首先看你的本钱。你是不是一表人才,是不是会打扮自己,这就是本钱。


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同样重要


两套西装是指外在的、后天的东西。在这里,两套西装也有三层含义:第一,就是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穿衣服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保暖,另一方面是尊重别人。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不能由你的兴趣决定,因为人是要合群的,要合群就必须要彼此尊重。比如,你要去游泳池,就要换上泳衣,倘若你穿戴整齐地走进去,会被当成怪物;一旦你离开游泳池,就不能再穿泳衣,哪怕是短暂的离开也不应该。你没有换好衣服就是你的不对,就是看不起别人,就是给别人难堪。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观念。


文学家但丁有一回受邀参加国宴,故意穿得破旧邋遢,丝毫不起眼,一进宫门,立刻被安排在宴会厅的偏僻角落,没有被盛情款待。等他再接受国王邀请时,改以华服美饰装扮出现,结果立刻被邀至国王身旁的贵宾席位。


宴会进行中,但丁把美酒倒在衣服上,把美食往身上涂,国王以及宾客们都看傻了眼。这时,但丁说,这次所以被礼遇是因为这套衣服,可见被邀请的是衣服,而不是他本人。


看完这个故事,人们可能有不同的感想,如果你认为国王的仆人势利眼,对华冠丽服的人另眼看待,也没错。可是按照中国人反求诸己的想法,其实错在但丁。他不修边幅,被安排在偏僻角落,无可厚非。他故意如此,反过来责备别人,有故意使人难堪之嫌。


第二,什么身份穿什么衣服。有的人经常被别人当做不三不四的人,那也没办法,谁叫他打扮得不三不四的。不合乎身份的打扮,对你是非常不利的。我曾亲耳听见一个老板说:“某人各方面的才能都很好,就是他老穿那套衣服,我实在没有办法提升他。”因为衣服丢了前程,太不应该。不要讽刺别人“只认衣衫不认人”,其实错在自己。


不止是衣服,你的发型,你的眼镜……你身上所有一切外加的东西,都要符合场合。


第三,穿着要合禁忌。就是说,你的打扮不要犯了忌讳。在中国,喜庆穿红,丧事穿素,如果你硬要反过来,就是存心找别扭。


人的外表应符合社会文化背景


西方人对别人充满了好奇,所以他们经常改变自己,以吸引别人的注意。中国人追求长远,希望慢慢地互相了解。你该变的部分变化了,别人都能接受;你不该变的部分总是在变的话,别人就会接受不了。当你变到让人家对你失去信心的时候,你就被视为不定时的炸弹,别人会对你敬而远之。


一个不会给别人难堪的人,人际关系会比较好。如果一个人平常都很支持你,突然间会当面给你难堪,你以后就会疏远他。西方人可以当面说:“我不赞成你的意见。”中国人一般不会这样做。


文化不同,人们的表现也不同。假如一个老板大声斥责员工:“你去死!”员工该怎么做?如果员工同样怒不可遏,对老板说:“你去死!”试问,这样的员工谁敢用?当然,员工也不可能真的去死。他应该说:“好的,我这就去死。”然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中国人犯不着当面去反驳别人,但背后可以不照他的意思去做。西方人说“我去死”是真的要去死,而中国人说“我去死”,不去死又怎样?我们有太多的自由,干吗学西方人呢?


凡是后天学习的东西,千万要符合文化背景。一个西方人说“我要退休了”,就会真的退休。一个中国人经常说“我要退休了”,结果十年都没有退休。西方人说了不做,就会失去信用,受到别人的质疑;中国人说:“我一直都想退休,领导不让我退休,我有什么办法?”照样生活得很好,别人也会见怪不怪。就单纯拿穿衣服来说,中国人结婚时新娘子喜欢穿红衣服,越红越喜气;西方人结婚时新娘子会穿白色婚纱,象征圣洁。文化不同,习俗也不同。


人际关系离不开社会的文化背景。有些事情在西方国家可以做,但在中国还是少做为妙。不过有很多事情,我们都接受了错误的信息。没有去过外国的人,都是通过电影、电视了解外国人的,然而,电影、电视所传达的信息往往有误差。


比如,在电影上看到的美国人在家里都穿拖鞋,据我所知,美国人从来不穿拖鞋。就算家里铺着雪白的地毯,客人照样穿着皮鞋走来走去。主人没有权利叫客人换鞋,客人也不需要换。


美国人家里干干净净,如果家庭主妇们需要到外面取信、晾衣服,也都是光着脚出去的,根本不用穿鞋。美国人的观念是外面和里面一样干净,为什么要穿鞋?所以不要相信道听途说的东西。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基本的标准,不能乱来,规规矩矩的,人际关系才会好。比如,很多人吃自助餐,在取食物的时候,还聊着天,把口水都喷到食物上了,这是吃自助餐的大忌。还有的人,看见前面的人正在夹菜,等不及,就用自己用过的筷子去夹。


像这些外在的表现,我都归入两套西装的范畴。也就是说,凡是外加的东西,都要符合你的身份,符合场所,符合文化背景。每一个人要选择自己合适的东西,不要盲目地跟潮流。


所以,建立人际关系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一个人如果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就会降低人们的信任度。


一个人穿惯了休闲装以后,穿正装会觉得不舒服。人一旦习惯了放松的状态后,再想绷紧会痛苦不堪。所以,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太舒适,一旦懒散就很难严谨起来,要去磨炼它。在精神方面,人越舒适越自由越好,但肉体方面要多加磨炼,要让自己吃一点苦,才能走更长远的路。


所以,只要你站得住,就不要坐下;只要你坐得住,就不要躺下。人活着就是要承受磨炼,否则就无法形成必要的抗压性。现在,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抗压性,很容易走到崩溃的边缘。


一表人才与两套西装,都是告诉你,要随时准备好与别人见面。你必须接受自己的面貌,哪怕天生有缺陷也要坦然接受。我曾经遇到一个盲人,令我很佩服,他说:“正常人只有两只眼睛,而我全身都是眼睛。”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管你缺乏什么,都可以想办法补全,这才是自信的表现。不要把信心建立在成功上面,总想着“我一定要成功”并没有什么用。“我既然活下来就不会饿死”,这才是我们的信心。“只要我动脑筋我一定有办法”,“只要我喜欢自己,别人一定会喜欢我”,要有这样的信念,然后再去调理自己,实现有形和无形的变化。这样,你很快就能建立令自己满意的人际关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杯酒量
三杯酒量并非只是指喝酒而已,抽烟、喝茶等能吃(喝)进自己的肚子里的东西,都属于三杯酒量的范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需要一些社交活动,喝酒、品茶、喝咖啡、吃饭等并非只是吃吃喝喝,填饱肚子,而是必要的社交方式,能传达很多意思。这些吃吃喝喝的活动,是增进彼此关系的手段,完全不予理会,并非良策。适时、适地、适质也适量地参与,彼此愉快,而且能确保安全。


爱好并非是坏事


当一个人不断地充实自己,使得自己具备很好的条件时,别人看到你就会喜欢,就会想办法来跟你互动,你就是一表人才;加上你的衣着打扮恰如其分,你就已经在人际关系方面站到了非常好的起点上。可是,你有这样的优势,却舍不得跟别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那就叫做独善其身,或者叫做孤芳自赏,人际关系还是没有办法开展。所以一个人条件再好,也要有诚心去交朋友。


三杯酒量就是人际关系开展的媒介。为什么要谈酒?中国人最清楚,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的“朋”字,不是两个月亮,而是两块肉的意思,而且这两块肉还是臭的,如果是香的就变成两条狗了(狗肉通常被称为香肉)。因此说,朋友就是臭味相投的人。你喜欢打麻将,我也喜欢打麻将,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凑在一起;你喜欢钓鱼,我也喜欢钓鱼,我们很快就会志同道合。所以当你要结交一个朋友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听他到底喜欢什么,投其所好。


当一个人没有什么名气的时候,你要认识他很容易,他也很乐意认识你。可是一个人有了名誉、地位以后,就很怕陌生人去打搅他。你登门拜访,他不见你;打电话,他通常会挂掉;你托人介绍,他把介绍人也拒之门外。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打听到他喜欢什么。比如,你要向一个人推销汽车,打听到他喜欢钓鱼,那你就赶快去练习钓鱼。然后打听他喜欢在哪个地方钓鱼,你也去钓。你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坐在他旁边,就跟他说你喜欢钓鱼,这样他会马上提高警觉,认为你不怀好意。你只管钓你的鱼,并且假装没有看到他,你越不在乎,他就越不防备。慢慢地,你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凑在一起,他如果问你是做什么的,千万不要马上把名片拿给他,这样就前功尽弃了。你只有若无其事地钓鱼,他才会觉得你的动机很纯正,对他没有什么不良的企图。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告诉你自己是干什么的,而你什么也不要说,欲速则不达。


等他非要了解你是干什么的,你才可以告诉他:“我是卖汽车的。”他可能会说:“你怎么不早说?我前两天刚买了一辆,你早说的话我就向你买了。”你应该说:“没有关系,我来这里主要是钓鱼,生意可以另找时间去做。”你这样说,他反而会主动为你提供信息:“我的朋友还要买汽车,我打电话叫他买你的。”


这样一来,你就掌握了主动权,不要总去求别人,要做到让别人来求你。


一个人要懂得布局,也就是说设下圈套,让别人掉进来。不要以为这是奸诈、耍阴谋,任何事情,你往好处想它就是好的,你往坏处想它就是坏的。两个人有共同的乐趣,才容易情投意合,进而志同道合。可是要了解一个人很不容易,因为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隔肚皮,不能不防。在西方,你吃亏上当,别人会同情你,因为他们有同理心。在中国,没有人同情你,我们没有同理心,如果有的话,那就容易相处了,大家遵守同样的道理就行了。可是跟中国人讲道理,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只相信自己的道理,从来不相信别人的道理,我们很固执,经常自以为是。但这不是缺点,我从不认为中国人有什么缺点,一个人的缺点就是他的优点,一个人的优点正好是他的缺点。要想建立人际关系,就不要有缺点、优点的观念。


一个人喜欢喝酒好不好?没有什么好不好。人与人之间隔着一层假面具,很难彼此诚心诚意地沟通。要使一个人对你不设防,有两个办法:其一是请他去泡温泉,这时大家都赤裸相对,会暂时摘下假面具。其二是请他去喝酒,酒一喝多,就会把持不住。


凡事要适可而止


据说,我国各地出土了大量的酒器,有些酒器的年代非常久远,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喝酒。为什么要喝酒?为了酒后吐真言。交朋友很容易,要变成知心朋友就非常困难。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如何彻底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灌醉,看他醉后是什么样子,你就可以判断这个朋友可交不可交。


喝酒的本意就在于此,但事实经常是你把对方灌醉了,却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子,因为你也喝醉了。会喝酒的人能让别人醉,而自己保持不醉。


酒这个东西,很容易使人茫茫然,控制不了自己,然后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本性。我五六岁的时候,我的祖父就让我喝酒。后来我就问我祖父:“我那么小,你怎么就让我喝酒?”他说:“我得知道你醉了以后是什么样子,才有办法教导你。”


人就怕醉了以后乱讲话。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秘密,坦白地说,我们是靠合理的秘密在过日子的,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完全没有秘密。因为人们的立场不同,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样,所以关系很难协调。适当地隐瞒一些,可以维持正常的关系。


这种隐瞒,如果按西方人的标准,就叫欺骗;如果按中国人的标准,就算不上欺骗,因为我们的出发点只是不想让对方生气。中国人是很诚实的,绝不欺骗,只是没有讲实话而已。这个标准在西方是不成立的,西方人认为,你没有讲实话就是欺骗。


吸烟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但是酒少喝有益,多喝有害。所以我们只说“三杯酒量”,没有说“两盒香烟”。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还有大量的人在吸烟,可见吸烟也有它的道理,因为社交场合所有人都吸烟,你不吸的话,就融不进他们的圈子。但为健康考虑,还是不吸为妙。


记住,人是主宰,烟酒只是工具,你不能让它们反过来控制你。所有的社交工具、社交媒介都是为我们所用的,我们一定要抓住主控权,绝不做物质的奴隶。一个人如果变成物质的奴隶,非怎么样不可,是很凄惨的。任何活动只要你不沉迷,不上瘾,都没有多大坏处。


可是千万记住,所有的媒介一定要有正当性。酒和色经常是纠缠在一起的,而色情是高度危险的东西。男女之间,一定要坚守最后的防线,一旦攻破了你就全完了。但是很多人都陷了进去,从来没有觉悟过。已婚男女之间只能有友情,不可以发生爱情,这是三杯酒量的一个重要原则。


酒桌交际的技巧


很多时候,人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喝酒的。没有一个人,一入席就把杯子翻过来,说:“我们今天不喝酒。”这种人是不受欢迎的。有的人喜欢喝,你凭什么说“今天不喝酒”?或者你说:“我今天不喝酒。”这样做,你就会跟别人格格不入。


我的酒量并不好,但是我从来没有醉过。第一,我从来不说“我不会喝酒”,这种话一说出来,就会打草惊蛇,所有的人都想把你灌醉,因为你最容易醉,不灌你灌谁?这是自找麻烦。第二,我不主动去敬酒。第三,任何人敬我,我都毫不推脱,然后很快拿起杯子,猛喝一口,结果一点也没喝进去,我做了一点手脚。


在喝酒的场合是不能讲道理的,当然你最后还有一招,就是把医生给你开的证明拿出来摆在桌上,说“再喝就会死”。但是这样的话,所有人都会很快跟你疏远了,你就失去很多交往的机会。


所以三杯酒量要求,你要有起码的社交活动的本事:乒乓球打得不好,但是最起码要能应付;桥牌打得不好,最起码知道怎么跟别人配合;麻将打得不好,最起码不要讨厌打麻将的人。


做人要坚持原则,但态度要随和,这是孔子所讲的“和而不同”,不要标榜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要随和,但是也要坚持原则:要喝酒就喝,但绝不喝醉;要打麻将就打,但绝不赌博;要钓鱼就钓,但绝不沉迷。人永远要做自己的主宰,不要变成任何人或者任何神的奴隶。


总之,三杯酒量要求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否则你一个朋友都交不到;也不能沉迷,否则后果堪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圈麻将
这里的四圈麻将与上面的三杯酒量一样范围很广,打球、跳舞等不会吃(喝)进肚子里的东西都属于此范畴。很多人对打麻将非常不屑,其实如果把它当做一种社交活动的话,无可厚非,但沉迷于赌博就不好了。


三杯酒量与四圈麻将都是人际关系的媒介。也就是说,要想建立人际关系,就要投入这些有形无形的活动中,这样才能同他人加强交往,才会维持人际关系。


打麻将不一定完全有害无利,不必对麻将深恶痛绝,但要适可而止,不影响健康,也不妨害正常生活,才能宾主尽欢。


我们当然不会鼓励别人都去打麻将,但是我们也不鼓励大家对打麻将深恶痛绝。因为世间一切事务,离不开“自作自受”的因果法则,一人做事,最后必须由自己承担所有的后果。既然跑不掉,打麻将的人自己应当会替自己想才对!


赢到后来总是输


为什么要讲“四圈”麻将?因为上台容易下台难。上台时,声明只打四圈,输赢不论,可是等到四圈打完了,那个输家绝对不肯放你走。所以开始很愉快,最后都会吵架。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只有一个,大家都想赢。为了避免吵架,最好的办法是,先问你自己要输多少,而不是问要赢多少。因为打麻将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友谊,如果你输200块钱对你影响不大,那输掉200块,却赢了一些朋友不是很好吗?如果总想着要赢200块,结果所有朋友都跑光了,岂不是得不偿失?如果你常常输钱,别人就喜欢和你打麻将;如果你每次都赢,那渐渐地就不会有人跟你打了。千万记住,无关紧要的事情宁可输不要赢。


假如你很喜欢下象棋,你的老板也喜欢下象棋,有一天,他把你叫过去杀几盘,这对你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为你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老板接触过。但是,你却连赢他三盘,以后他再也不会请你下棋了,除非他是白痴。天底下最笨的人,就是跟老板下棋居然连赢他三盘的人。但是,如果你连输他三盘,他以后也不会叫你来下棋了。你赢,他不高兴;你输,他觉得没有兴趣。那有赢有输岂不好?非也,你只要赢他一盘,他就不高兴了。那如何讨他欢心?只有一个办法,让他感觉到跟你下象棋很吃力,而到紧要关头他却能赢你,他就会兴致勃勃,每次都会找你。明着强调下棋是不能让的,实际上你不让他才怪。


打麻将也是一样,你去跟老板打麻将,拼命赢他,他不高兴;你拼命输,他会怀疑你有什么企图。记住,中国人是有高度警觉性的,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想半天。


下棋也好,打麻将也好,该赢的时候才赢,该输的时候一定要输,这不是靠技术,而是看情况。你无法说这是游戏,因为这根本不是游戏,而是促进或者败坏人际关系的手段。


人际关系要经营


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不是静止的,人际关系也是一样:不是越来越亲密,就是越来越疏远;不是越来越好,就是越来越坏;不是越来越信赖,就是越来越猜疑。总之,始终是动态的。我们常说维持现状,那是自欺欺人,凡事都不可能维持现状。所以人际关系是要经营的,经营人际关系与经营事业一样,只要一段时间不经营,就会变冷淡了。


尤其是当今社会,变动非常快,比如电话,一阵子不联系的话,就可能找不到人了,所以我建议人们要做好几件事情:


第一,每年把电话簿更新一次。最好在元旦的时候,一是比较有空,可以把电话簿拿出来,按照上面的号码一个一个地打;二是可以有个借口,说:“我知道你平时很忙,不敢打搅你,现在是元旦假期,问候你一下。”碰到打不通的电话,就赶快把电话号码划掉。电话簿每年要更新,它才有用。


第二,要把电话号码按地域分区。这样做,是为了你有机会去某地时,可以给当地的各位朋友都打个电话。不然的话,他们会责怪你:“来到我的地方都不和我打个招呼,你眼里还有我这个朋友吗?”我在深圳有几个朋友,每次到了深圳我不去拜访他们,因为怕打搅他们,但是总会给他们一一打个电话,打不通算你幸运,这样既打了招呼,又不会给彼此添麻烦。朋友要经常联系,但不要互相打搅。这样可以加强对方对你的好印象,使对方对你越来越有好感。


胡雪岩出身穷苦,但他的事业越做越大,主要原因是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他有一个诀窍:“走官场先拜宝眷,会同行先说油水。”


到生疏的地方创立事业,最要紧的是建立人际关系,有人好办事。找人,找什么人呢?找官场的人,可以有个靠山;找同行的人,能够打听行情。官场、同行都有人协助,对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必定有很好的助益。


找做官的人之前先去找他的眷属,不要先去找他本人。因为做官的人最怕惹事,对陌生人的警觉性很高,生怕会看错人使自己惹上麻烦。而且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截了当地谈论涉及金钱的事情。他们打惯了官腔,摆惯了官架子,说惯了冠冕堂皇的官话,一下子调整不过来。倒不如想办法找官夫人,送礼、谈回扣都比较方便。出了状况,做官的可以用一句话就把责任推掉:“怎么有这回事,我完全不知道呀!我家里的人从来不插手公务,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从官夫人处打通关系,再见官谈事情,通常很有效。


会见同行就要开门见山地说明给对方多少好处。大家都是内行人,用不着拐弯抹角,不妨开门见山,把如何分享油水说清楚,免得互相猜疑,反而增加沟通的障碍。油水分享得宜,其他就比较好谈。见面不说油水,对方以为不付费白请教,当然不肯供应情报;说不定还会提供一些不正确的信息,混淆视听。该讲的话一句不可少,不该讲的话一句不可多,这就是人际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表现。


有一次左宗棠问胡雪岩:“你一个小小商人,出手这么大方,献给我这么多米,为什么?”胡雪岩心里好笑:你这样问,叫我怎么回答?我当然不会告诉你,这些米本来是要卖给太平军的,因为我要赚钱,不小心被你们劫到,我只能说是献给官兵的。胡雪岩很聪明,他回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只是略尽绵力,作为一个老百姓,本来就应该这样。”这样一说,滴水不漏。


有的人叫别人替他打牌时交代:“赢了算你的,输了算我的。”做人要有这个气魄,如果你说:“你替我打,只许赢,不许输。”那谁还敢替你打?很多人就是因为输不起,才破坏了人际关系。能不赢最好不要赢,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会好;如果时时刻刻想赢,最后一定会输得精光。


一个人要多多参与社交活动,但要把握分寸。一个人会唱歌好不好?有一个人,本来很得老板的赏识,但是公司连续几次提升干部都没有他的份儿,原因很简单:每次公司组织唱卡拉OK,因为老板歌唱得不好,所以每次老板唱歌他都助唱。他以为这是帮老板壮声色,殊不知,本来老板唱得不好,一般人还没有感觉出来,他这一帮忙,人们立即听出高下来了。老板心里十分害怕出丑,偏偏他不识相。所以我觉得,很多事情都不能怪别人,千万要回头想想自己有什么做错的地方,天下并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当领导的一定要记住,平常不要主动去拉别人参加什么活动。我们中国人是以领导为中心的:领导喜欢打高尔夫球,下属马上就去练习高尔夫球;领导喜欢钓鱼,下属就练习钓鱼。因为中国人的眼睛是往上长的,下属很自然会去揣摩领导喜欢什么。所以当领导的人根本不用倡导,只要以身做则,下面的人自然就会响应。但是,所有的人际关系媒介都应正常化、正当化,凡是跟色情赌博有关的,千万不要沾染。


有时候,领导也会拿这一点来测试下属,做下属的一定要提高警觉。如果领导问:“这附近有没有什么消遣的地方?”有的人积极推荐,要唱歌到哪里去,要跳舞到哪里去……领导一听就知道,这个人平时不务正业,只想着吃喝玩乐。从另一个角度讲,做业务的人,如果连附近的娱乐场所都不清楚,那他就不太适合做业务,因为他们要经常与客户联络感情,离不开这些场所。但是,做业务的人沉迷此道也不对,跟客户来往,不需要进行不正当的活动,因为做生意,条条大道通罗马。正当性、正常性的活动照样可以联络感情,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最好要有防备,否则有一天会吃大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方交游    “五方”指的是东南西北中,也就是说,你要结交各方面的朋友,将来有困难时,才会有人来帮助你。人是很复杂的,你认为能救你的人将来可能会害你,你认为与你毫无关系的人,可能会成为你的死敌。所以,人只有广交朋友,才能保证在你需要时,有人会假以援手。最可怕的是只与自己的学业或工作相关的人交往,而不接触其他的人。五方交游,意思是不要自我设限,尽量扩大交友的范围,与三教九流的人都可以放心地交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


中国人深知“山不转人转”的道理,一方面力求不得罪人,以免冤家路窄;一方面则广结善缘,以便随时、随地可以找到熟人,比较方便办事。同时,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不但可以扩大见闻,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随时请教,不致请问无门。


我一直认为,有人赏识你、提拔你,比你自己努力奋斗更重要。这个观点也许有人不同意,他们宁可选择自己奋斗,我宁愿有人提拔我、赏识我,实在没有办法时,我才会自己去奋斗。但是话讲回来,一个人自己不努力、不奋斗的话,没有人会赏识你,也没有人会提拔你,这就叫互为因果。


一个人只知自己奋斗,而无人赏识,进步会很慢。所以你除了要懂得很多社交的媒介、掌握很多社交原则外,还要多方去尝试。五方交游就是说把你的触角伸得广阔一点,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碰到赏识你的人,中国人通常称这种人为贵人。你若是真能得到一两个贵人相助,很快就能出人头地。


一个人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加上有眼光,有朝一日巧觅有力靠山,彼此互利互惠,就有如神助了。先充实自己,再巧觅靠山,才有发挥的余地。不充实自己,一味等待靠山的提携,是本末倒置,不可能成功。


胡雪岩就是一个例子,他一生有两个贵人,王有龄和左宗棠。当年王有龄穷困潦倒,根本没有人看得起他,但是胡雪岩送给他五百两银子,结果他当了官,又正好派回到杭州。那最受益的就是胡雪岩了。


求人不如求己。一切靠自己,总比样样依赖别人要安全、可靠得多。但是,有人相助,要比单打独斗来得轻松愉快,也是不争的事实。何况当今世界,单打独斗能够成功的机会愈来愈少。有贵人协助,成功的几率必然提高。


胡雪岩先得王有龄的帮助,再获左宗棠的支持,才能够青云直上,快速地开展事业。遇贵人,自然有福气;有实力,贵人的力量才能发挥得出来。


一个人想要赚大钱、立大业,单凭自己努力,终究不如有人提携。好比爬山,靠自己一阶一石向上攀登,哪里比得上有人从上面放下一条绳索,把你拉上去来得轻松、省力而愉快!

    “有人好办事”这句话,可以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来看。对上,有人提拔,使自己扶摇直上。平行,有人依靠,替自己分忧解劳。对下,有人跑腿,把自己吩咐的事情圆满完成。这样,还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

这上、中、下三层次的人都是贵人。空有上面的贵人提携,缺乏左右和下面的辅助、支持,成不了大业。得到下面和左右的支持,找不到上面那一根提拔的绳索,辛苦一辈子,成就了了。


上、中、下都有贵人,自己当然也就成了贵人。但是,贵人毕竟可遇不可求,而如何“遇”,就看你的修为如何了。


不要存心做什么事,否则不会有好结果。记住一句话,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易经》中,讲感应的卦,不叫感卦,而叫咸卦。就是说,你要感动别人,一定不要别有用心。存心去感动别人,是感动不了任何人的。


一般人都爱凑热闹,看谁官运亨通就围着谁,殊不知,风水是轮流转的。平常要存好心,照顾那些被冷落的人,这是你最好的机会。要认识一个人,最好是在他默默无闻的时候接近他;帮助一个人,要在他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赏识一个人,要在他还没有发挥潜力的时候去赏识他。现在一些企业设立奖学金,资助贫苦或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企业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专门高薪挖墙脚,那么你挖来的人才可能很快就另谋高就。总之,一句话,人才是要靠自己培养的,而不是去挖现成的。


一个人四面八方都有朋友,将来做什么事情都很方便。但这时候要小心,不要认为太方便就投机取巧。建立人际关系最大的忌讳就是投机取巧。你可以随机应变,但是随机应变过度,就很可能变成投机取巧。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会自己节制、自己防备,没有后遗症。


贵人的脸上从来不写“贵人”二字,所以我们分不清到底谁是我们的贵人。偏偏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是贵人的,事后才发现他其实是害你的人。你认为对你没有好处的人,才是真的贵人。


世事都有两面性,有一句话叫“恩生于害”,就是说,从某种角度讲,所有害你的人都是你的大恩人;所有对你有恩惠的人,其实也在害你。对年轻人来讲,客气不是福气。老板对你要求越苛刻,你获利越多;老板对你越客气,你受害越深。不要以为老板对你太好了,是你上辈子修来的。一个人没有经过磨炼,是无法成功的。就像父母教育子女一样,中国人有句话,叫“棍棒出孝子”,当然,父母不可以乱打孩子,但是一定要有适当的惩罚。正所谓,爱他就是要限制他。一个老板给下属诸多限制,就是希望他们能长进。父母真的爱子女,就要告诉他们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


有个人还小的时候,母亲对他极为宠爱,凡事都由着他,他干了坏事母亲也从不指责。有一次,他偷了别人一件东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问他偷东西时是否被人看到,他说没有,母亲就心安理得地收了,毫无责备之意。从此,他的胆子越来越大。真个是“小时偷针,大时偷金”,长大后,他因盗窃罪被判极刑。临刑前,他只有一个要求,要见他母亲一面。看管他的人觉得他很有孝心,就网开一面,让他们母子相见。结果,这个犯人对他母亲说:“我从小喝你的奶水长大,现在我快死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想再吃一口奶水。”母亲信以为真,结果被儿子凶狠地把乳头咬掉了。


这个犯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恨母亲!要不是母亲在他小时候一味地纵容娇惯他,他绝对不会成为死刑囚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如果当初教育得当,及时制止他的错误,如今他走的也许就是另外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了。


很多事情都要多方面考虑:好心经常做坏事,坏心经常做好事。这是不争的事实。


朋友之间要互相勉励、互相择善,要彼此规劝而不是同流合污。朋友有错,要苦口婆心地进行规劝。有时候,家人反而很难规劝。夫子不择善,朋友要规劝,中国人易子而教,就这个道理。


严于律己获益多


一个人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确实存在着风险。因为隔行如隔山,你不可能很清楚别人所处的行业是怎么回事。但是,广交朋友,也可以得到很多好处。我比较喜欢科系多、规模大的综合大学,而不喜欢专业性大学。原因很简单,比如医大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五六年时间,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和医学有关的。综合大学的学生就不一样了,有学农的、学工的、学商的,等等,大家可以探讨不同门类的东西,彼此能学到很多知识,丰富自己的见闻。


专业只能让你有饭吃,而不能让你过好日子。人要吃饭就不得不有专业,可是有了专业以后,生活的乐趣就大大减少了。一辈子从事一个行当,一辈子只懂这一行,有什么乐趣?


如果你涉猎的知识很多,别人讲“商”你听得懂,讲“工”你听得懂,讲“农”你也很在行,岂不是很愉快?你永远不知道谁是自己的贵人,永远不知道将来你会怎样,所以一个人一定要多方面准备才有安全感。尤其是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说不定哪一天,你所从事的工作突然失去存在的必要,那你该怎么办?


一个人在扩大交友范围时要多请教少发表意见。有很多人,虽然有很多朋友,但是他没有长进。就是因为他看到谁都拼命宣讲自己的那一套理论,这样做的话,有再多的朋友也没有用。比如,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医生做朋友,经常咨询他医学方面的知识,这样你会受益良多。如果一见面你就拼命讲自己的专业,你将一无所得。交朋友是要增加见闻的,而不是吹嘘自己。你讲得越多,人际关系越坏,因为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只听你一个人滔滔不绝,那别人还有什么意思?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人会多关心别人,让别人多说话。中国有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说小孩子有耳朵,有眼睛,没有嘴巴。就是说,小孩子要多听多看,少说话,才能增长智慧。


中国人,第一次请你提意见是客套,不要当真,他说“有意见请说”,其实心里想:“你还要说什么?”有时候领导会对下属说:“不要客气,我们是一家人,有话请说。”下属说了就会对自己不利。


以喝茶为例,西方人请你喝茶你就喝,没什么好客气的。中国人自己要喝茶时,也会说“请喝茶”,其实这根本不是在请你喝,只是给你一点面子,客套一下而已。所以,很多事情都要推让两三次以后,你才会清楚他是真的还是假的。


再举个例子,你到别人家里去,正赶上他们家在吃晚餐,主人一定招呼你一起用餐,这时你应不应该过去?换成外国人,就会直接过去吃饭,而中国人就不行,虽然此时你肚子饿得要命,也要说“我刚吃饱”。如果你像外国人一样真的过去用餐,你会发现桌上菜也没有了,汤也没有了,你这不是自寻烦恼吗?主人会想:“你还真的过来一起吃啊,我只是给你面子,招呼你一下。”所以当中国人第一次招呼你用餐时,你要说“我刚吃饱”;他说:“不要客气,过来吃点。”你要说“我才吃了三碗”。等他第三次招呼你,而你看见饭菜很丰盛,就不必客气了。此时你再吃三碗也没什么,没有人会笨到问你“怎么一顿饭要吃六碗”。


很多时候,中国人有自己特殊的习惯,不能以常理来判断。下面这个小测验可以测试出你的人际关系技巧如何(仅限于男性):假如你烟瘾发作,你发现烟盒里就剩下一支烟而周围有很多熟人,请问你怎么办?


烟这个东西,你只要伸手递给别人,人家随手就拿走了。但是你躲起来抽也不是办法,你不躲起来没有人会注意你,一躲起来所有人都会看到你。这时,人家会说:“一支烟也不值多少钱,你还躲起来抽,像话吗?”


碰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做法:你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下午才买的烟怎么就剩下一支呢”,即告诉所有人你只有一支烟。然后照样请别人抽烟,当然没有人会接过来,那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自己抽。我还有个更聪明的做法:首先让别人知道你只剩下一支烟,然后对别人说:“来,我们一人一半。”没有人会要你这半支烟的,这样你既可以抽烟,又能大得人心,广结善缘。


不要以为这种人花样太多。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花样。美国人的一套花样就叫美国文化;日本人的一套花样就叫日本文化;我们中国人的一套花样就叫中国文化。端午节划龙舟就是花样,清明节大家去扫墓也是花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讲的是诸葛亮的故事,意在说明,人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凡事难免遭遇困难,若是遇到挫折便心灰意懒,何以成大事?交友过程中,有时会引起误会,如果因此而垂头丧气,如何培植深厚的友谊?必须坚定信心,以愈挫愈勇的精神,排除万难,而且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大家才会相信,拉近彼此的关系。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现在企业管理都讲求可行性分析,这种做法看似科学,我却不以为然。人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预知未来?现实中有很多歪打正着的事,如果不去试的话,怎么可能断言不会成功?科学只能接近真理,永远无法达到真理。


诸葛亮为什么要六出祁山?像他这么聪明的人,掐指一算就知道后果如何,他为什么还一次次地不辞辛苦地带兵打仗?为的就是让后代人明白,他真的是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西方人重利害,凡事计算来计算去,无利可图就会放弃。中国人重势利,无利可图也会做。五方交游与六出祁山讲的是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交往,一方面要扩大范围,一方面要拓展深度。就是说,好不容易交到一个朋友,要深入地去交往,这就是六出祁山的含义。


祁山是个地名,在三国时期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当时,魏蜀吴三分天下,蜀国要想攻打魏国,一定要经过祁山。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诸葛亮,或者诸葛亮不出山,曹操会很快统一全国。可以说,曹操最大的克星就是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天下的局势,这是事实。但是话说回来,诸葛亮出山又怎样?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话说,诸葛亮“得其主而不得其时”,难道诸葛亮不明白这一点吗?他当然清楚,但是既然刘备这么有诚意,只好努力去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诸葛亮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人不要过于重视结果。


今天很多人都奉行结果论,认为“成则王侯败则寇”。但是中国有句老话——不以成败论英雄,结果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人能控制的只是过程。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一定要认真谋划,要全心全意投入,至于结果怎么样,由上天来决定。同理,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至于跟别人互动的部分,永远没有把握。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听天由命,这不是宿命论,也不是消极思想在作怪,我只是强调,既然你可以控制过程,就要全力以赴,至于结果,不要考虑得太多,不要因为结果可能不理想,就束手束脚。凡事“尽人事,听天命”就可以了。


朋友之间可以通财


通财只是朋友互动的一种形式,不要只局限于字面意思,朋友之间的各种互助形式都在通财的范围内。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深入地跟一些人交往,否则的话,就是“朋友满天下,知心无一人”,那你交那么多朋友有什么意义呢?一般的朋友叫做点头之交、泛泛之交,在紧要关头是帮不上忙的。我们要有三五个知心朋友,当你危急的时候,他们真的会仗义相助。


很多人平常不在乎有没有朋友,在危急的时候才意识到,朋友是很宝贵的。可是等到危急的时候再去交朋友已经来不及了。临渴掘井是愚蠢的行为,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宁可一辈子不用他们,也不要用的时候找不着人。假如有一天,你急需钱用,你会找谁?你只要向三个人开口却无功而返的话,你就会心灰意冷了。


当你不需要钱的时候,要试着跟你的朋友去借钱,看看能不能借到。一旦真的需要钱的时候,才知道找谁借才不会落空。如果你有一大群朋友,就要自己去规划:这几个朋友,我跟他开口借钱没有用;这几个朋友,我根本开不了口;这几个朋友上次跟我借钱,我没借给他们,如果再跟他们开口岂不是笑话吗?去掉完全不可能的,然后看看还剩下哪几个。这时,你可以拿起电话跟他们借钱,看他们如何回答。你一开口他就说不行,那这个人你是借不到钱的。你一开口,他满口答应,这个人你也是借不到钱的。中国人在“没有问题”后面常常加上四个字“从此不提”。如果对方说:“你是要现金还是要支票?”那这个人就会借你钱,不然他不会多此一问,这样的朋友就值得交。但事情还没有结束,等对方把钱送来以后,你要不动声色地拖几天,看对方是什么反应。如果对方第二天就急着问你什么时候还钱,那这个朋友还是很麻烦的。如果过几天后他还若无其事,你就可以把钱还他,并致谢。以后,你真的需要用钱的时候,就可以找他。中国人是救急不救穷,穷人没有办法救,因为那是无底洞。连“急”都不救的话,那要这种朋友干什么?平常要跟你的朋友多进行互动,你才知道他哪些方面是值得你信赖的,哪些方面是他力所不能及的。


在人际交往中,千万不要留下遗憾。人生最要紧的,就是做到自己不后悔,如此而已。好坏是一回事,成败是一回事,只求不后悔。老实讲有时候失败的人,反而比成功的人日子更好过。我相信各位也听过这样的故事:


楼上楼下有两家人,楼上住着大富翁,整天笑也笑不出来。楼下住的是穷人,他整天唱着歌,快乐得不得了。楼上的那个富翁就很感慨:为什么人家那么穷,还整天开心,我这么有钱,却整天苦恼?他的朋友告诉他:“你想要快乐吗?那你就把钱送给楼下的穷人好了。”富翁真的这样做了。从此楼下的人整天愁眉苦脸,不知道拿这些钱怎么办,而富翁却开始笑了。


钱有很多好处,但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个方面,所以,人无论相信什么,只相信到差不多就可以了。“差不多”真正的意思是不能差太多,不能差太多就是刚刚好。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术打马
人际关系其实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不完全是自己跟别人的关系。一个人先要接受自己,别人才会接纳你。一表人才,应该由内而外。我们现在过分地重视外在,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这是错误的方向。内在的东西才是主导,外在的一切都是根据内在来改变的。所以当你觉得对外面不满意的时候,应该从里面去修正。


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好还不够,还要做好各种准备,这就是两套西装所讲的。如果你要去参加会议,事先打听一下,应该穿什么衣服,带什么用具,然后再确定怎么做。和别人一模一样,不好;和别人完全不同,也不好。人与人之间,最好大同小异。完全相同你就不显眼了,但不同到特殊的地步,同样对你很不利。


我们平常还要练习一些社交所需要的活动,一个样样都不会的人,是没法和别人打成一片的。没有办法跟别人互动,你有再好的条件也没有用。


所以一个人要有三杯酒量,要懂得四圈麻将。“三杯”的意思是,吃喝方面要适当地加以控制,过量的话,对自己身体有害,而且没有人会同情你。“四圈”是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但不能过分。社交的媒介是用来促进人际关系的,一旦变成破坏性活动的话,就会适得其反。


另外,还要扩大交友的范围,交各方面的朋友,要多多地向他们学习。


多说恭维话


如果能做到上面这些,就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这就涉及七术打马的内容。七术打马就是俗话说的拍马屁,为什么不用拍马,用打马?因为中国人是不喜欢马屁精的。总有人认为中国人喜欢拍马屁,拍马屁就能成功,这是绝对错误的。这种说法是用来骗别人的,千万不要用来骗自己。一旦相信拍马屁能成功的话,就会走上歧途。


西方人不反对你骗自己,只反对你骗别人。中国人相反,你骗不骗别人无所谓,千万不要骗自己。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光靠拍马屁就能够得到提升的。很多管理者都非常讨厌马屁精,因为他们相信,马屁精会害死他们。


虽说这里的七术打马也是这个意思,但重点在于“术”。很简单,要是你有本事,拍马屁拍到好像没有拍一样,让上司、长辈对你的举动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遇到机会就会主动提拔你一下。如果你一行动,别人就知道你在拍马屁,那就算了,你连拍马屁的本事都没有,还拍什么?


中国人最讨厌拍马屁的人,但是很喜欢享受“马屁”的味道。所以有本事的人,不去拍马屁,而是制造“马屁”的味道,这就叫七术打马。为什么魏徵那么出名?就是因为几千年只出了这一个,物以稀为贵。如果每个人都犯颜直谏,那魏徵就不会出名了。凡是当面说实话的人,大都下场悲惨,难得有一个魏徵,说了实话却没被砍头,更加说明唐太宗很了不起。


中国人要特别小心自己的耳朵,因为它只听悦耳的话,不愿意听逆耳的话。其实,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耳朵。一个人出生以后,耳朵就开始慢慢退化。职位低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听,不听就会挨骂;职位慢慢高了以后,就只听自己喜欢听的话;到最后,什么话都不听,唯我独尊,变成孤家寡人一个。


喜欢听好听的话,而不是真实的话,这是人最大的毛病。所以,我们讲话的时候,如果不加上适当的恭维,对方根本听不进去。讲话首先要让对方听得进去,否则就是白费唇舌。对方听不进去,你的话再对、再真实也没有用。


恭维话是不是等于奉承话?如果是的话,岂不是人人都是小人,喜欢被奉承?恭维话不等于奉承话,一般人把这两种话混在一起,分不清楚,以致产生严重的误会,认为吹牛、拍马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成功的人,实际上不吹牛也不拍马屁,却装得像吹牛、拍马屁一样。换句话说,即用吹牛、拍马屁的形式,说出有根有据的实话。忠言逆耳,而奉承话又十分危险,容易被对方听成挖苦话。现在把忠言逆耳和奉承话统合起来,说出一番有事实根据,能让对方听得进去,而且听起来很受用的恭维话,才是有效的途径。


把事实的重点说出来,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叫做宣传。如果没有事实的依据,只是加上了很多形容词,就成为不实的广告。恭维话和奉承话的不同,大概和宣传与不实广告的区别差不多。


多说恭维话,少说奉承话,说得恰到好处,效果必定良好。


所以说,美国人的沟通方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因为美国人听话跟中国人听话的目的不一样。美国人听话,是听这句话是真是假,中国人听话,是听对方的立场如何。我们比较在乎对方同自己是不是同一立场,而不在乎你讲真话还是讲假话。美国人只在乎你讲话的内容,不在乎你怎么讲。而在中国人看来,形式大于内容,你讲什么都无所谓,就是不能“这样”讲。


讲话的态度,讲话的形式,在中国人眼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别人要说恭维话,就是因为我们都比较爱面子。


有些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倡同理心,注重礼貌和道歉。其实不然,西方人做错事是要道歉的,在中国,很多人认为道歉没有用。如果别人打你一下,再对你说“对不起”,你会高兴吗?中国人一般是不太接受道歉的。


现在,美国的大型百货公司的售货员都会说日语,我到美国的时候,经常有售货员误以为我是日本人,就用日语招呼我。当我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对方就会很诚恳地道歉。但我一点也不感动,我不相信中国人会因为别人的道歉而感动,我只是觉得好笑而已:这有什么好道歉的?如果这事发生在中国,情况会大不一样,中国人如果把别人当成了日本人,会觉得不好意思,但是嘴上绝对不会认错,反而会说:“你怎么长得像日本人呢?”意思是,明明是你长得像日本人,所以我才会跟你说日语。中国人嘴上不会认错,心里会认错,这是我们跟西方人不一样的地方。


不要强求中国人嘴上认错,因为道歉通常是假的。在中国的组织中,通常是职位高的人认错,职位低的人不要认错。假如开检讨会的时候,职位低的人开口就承认自己错了,他就惨了,所有人都会把错误推给他,那他会无缘无故地背很多黑锅。假如是老板承认错误,说:“这件事大家都没有错,是我一个人的错。”那么,所有的干部都会承认是他们做得不好。

如果干部没有反应,那老板会问:“李经理,你听了我的话有什么感想?”如果李经理还是无动于衷的话,老板就会说:“那你真的认为我错了,你没有错?”李经理绝对不敢点头说“是”。中国人的一言一行是高度艺术化的东西,这不是奸诈,只是诚心诚意地玩一些花样,而非假仁假义地玩弄权术,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哪个人特别爱面子,你就多对他说一些恭维话,让他觉得有面子,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替你做事情,这才是最轻松的方法。建立人际关系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你要从中得到一些好处,这不是丢脸的事情。交朋友就是当你碰到危机的时候好向别人寻求援助,如果紧要关头你的朋友都袖手旁观,那你就知道自己交错朋友了。


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也不必求人,因为一开口相求,你自然矮人一等。你只需要会讲恭维话就可以了,千万不能拍马屁,那是死路一条,而讲恭维话才会有机会。


很多人吃亏,就在于说话不好听。下面这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晚上做了一个梦,第二天上朝,他对大臣们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你们找一个人来圆一圆,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大臣们很快就找到一个人来圆梦,那个人说:“启禀国王,您这个梦是说,您的朋友一个一个都死掉了,最后只剩下您一个人。”这个国王越听越伤心,就把这个圆梦的人推出去杀掉了。


不久,大臣们又找了一个人来圆梦,那个人心里想,国王的梦预示的内容和第一个人讲的差不多,但是如果实话实说,就会落得像第一个人那样的下场,所以他说:“恭喜国王,贺喜国王,因为您是您所有朋友里面最长寿的。”国王听了非常高兴,赏赐给他大量的财物。


两个人说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国王的朋友一个个都死掉了,那他就是最长寿的。但结果是,第一个人被砍头了,第二个人获得了丰厚的赏赐。那我们为什么不学学第二个人,把话说得好听一点呢?


一个人嘴巴要甜一点,才能受欢迎。心坏没有人知道,嘴巴坏的话,所有人都讨厌你。同样一句话,有正反两种说法,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了。


恭维人家也要适度,你把人家捧得太高,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有什么用?说恭维话与拍马屁是不同的,举个例子,当你的主管讲完一句话,你马上说:“这样做最好,这真是明智的决定。”这不是拍马屁是什么?所有人都认定你是在拍马屁,连你的主管都会觉得不自在。但是,当你的主管讲完话,你稍微停一下,说:“这么一来,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你这就是在恭维别人,因为你说的是事实。就算要拍马屁,也要拍得不让别人感到肉麻;你一拍马屁,所有人都坐立不安,全身发麻,那不如不拍。


少去讨好人


有人以为“中国人喜欢被讨好”,似乎只要肯用心去讨好中国人,自然左右逢源,什么事都办得通。其实,中国人最不容易讨好,因为我们的警觉性很高,遇到有人讨好,立即提高警觉:“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因而怀疑“他究竟安的是什么心”,以至“心里好笑”,处处加以防备。


历史上有很多事实,证明喜欢被讨好的人,最后被小人所包围,因而拖累了自己。喜欢讨好别人的人,由于讨好所有的人结果等于没有讨好任何人,势必采取押宝的方式,押对了固然可以得势一时,但终究会败下阵来。万一押错了,徒然费尽心机而毫无所得,亦将会悔恨不堪。


喜欢被讨好和喜欢讨好人,都得不到实质利益,中国人明白这番道理,当然不屑为之。


自古以来,没有人立志亲近小人,也没有人愿意成为小人,那又为什么会不断形成“小人当道”的局面?其关键在于,恭维话和奉承话很不容易区别,以致自己受害、社会不安,而国家也难以求治。


举个例子,下属主动替上司分忧解劳,算不算拍马屁?那要看情况:如果自己的工作做得乱七八糟,却经常跑到上司面前问“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的”,当然是拍马屁;如果分内的工作做得很好,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为上司分忧解劳,谁敢说他拍马屁!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个人确实不简单,有机会升迁,非他莫属。


问题就出在现代人越来越搞不清楚这种判断标准。当上司的,看见下属热心分忧解劳,不管他本职工作有没有办妥,便认定他是好下属;做下属的,不管自己分内工作有没有做好,就厚着脸皮要为上司分忧解劳:结果都造成小人当道的局面。


不以讨好的方式,不抱讨好的态度,却能够得到他人的欢迎,在他人心目中占据牢固的位置,这才是人际关系的精髓所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口吹牛
拍马屁的对象是别人,吹牛主要是吹自己。吹牛也包括很多意思:凡是自己表现得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将其放大,这就是吹牛;凡是把自己碰到的倒霉事都推给别人的,也是一种吹牛的方式。一个人要适当地奉承一下别人,适当地吹嘘一下自己,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吹破了。最容易吹破的就是“第一人”这三个字,很多人宣称自己是某方面的第一人,结果很快就被戳破了。又没有正式比赛,你凭什么就号称自己是第一人?


要自己肯定自己


七术打马和八口吹牛是人际关系的技巧,用得合理就能发挥很大功效,但太过分了,只会伤害自己。


一个人应该谦虚,却不可以看轻自己。这两者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看得起自己,是对自己有一份期待,是给自己一份激励,也是给自己一些鞭策。谦虚不自满,是对人的一种态度,让人家乐于亲近,更愿意帮忙。


对自己有信心,还要谦虚地不断充实自己,才是真正看得起自己。


让别人来赞扬你


有些话,只能说别人而不能说自己。比如,说别人“你是最棒的”,没关系;说“我是最棒的”,那你就完了。我们恭维别人可以,千万不要捧自己,最好是让别人来捧你。真正会吹牛的人,都是通过别人来吹,而不是用自己的嘴巴来吹。


有个老板,把所有干部召集起来开会,说:“我比你们辛苦,知道吗?你们以为老板好当?你们下了班还可以看电视,还可以陪小孩做作业,我没有时间。你们看电视时我在制订计划,你们陪小孩的时候我还在处理公务……”


可是,这话一说出来,所有的干部都不以为然,心里想:“既然你那么辛苦,干脆不要做了。你那么辛苦干什么?”甚至有人想:“你那么辛苦,那换我当老板好了,我不会像你那么辛苦的。”


聪明的老板要想表扬自己,要通过得力干部的嘴。比如在会上,一个得力的干部站起来说:“各位,我告诉你们,我偶尔有事情去找老板,不管是晚上几点,他都在处理公务,不像我们在家里看电视,照顾小孩,老板比我们辛苦多了。”而老板还要谦虚地说:“那只是偶尔一两次而已。”这样,所有人都说这个老板了不起。


红花要有绿叶配,自吹自擂毫无作用。有些话,别人说可以,自己打死了也不能说,说了只有反效果。朋友时常会起到代言人的作用,就像在家庭里面,爸爸妈妈常常互为代言人一样。如果爸爸对儿子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儿子听了一般不会感动,而妈妈说的反而有效:“你看我们可以轻松地聊天,而爸爸还在忙,爸爸这么辛苦是为谁啊?为我们。”爸爸对孩子说:“你看,妈妈整天在家,好像妈妈没有什么能力,实际上,妈妈处理家事比我办公还辛苦。”这样,小孩子会很感动。如果妈妈说:“我做家事很辛苦。”小孩子会想:又开始唠叨了,真烦。


一个会吹捧自己的人,往往通过自己的好朋友来达到目的。诸葛亮从来没说过自己料事如神,都是他的朋友帮忙宣传的。一个人要自己吹嘘自己,就说明他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吹牛,一定要预计好程度,过头了就会产生反效果,那就闹笑话了。


如果你到别人家里,主人请你吃饭,你就不要老谈自己的事情,那表示你目中无人。吃饭的时候最起码讲两句恭维话:“哎呀,我本来是来谈事情的,想不到让嫂子多劳了。”这样,女主人就很开心。如果你说:“这个菜太好吃了,在饭店绝对吃不到。”这就有点像挖苦了。有时候,恭维话说得太过分,就会变成挖苦。


现在很多人一看到男的就喊“帅哥”,看到女的就喊“美女”,那就表示中国没有帅哥和美女。本来一个人长得不错,你说她美若天仙,那别人看了,会觉得不过如此。这就是期望太高产生的心理落差。


我们捧别人,要捧到大家都不会感觉到难过;捧自己,要使自己能够被别人所接受。


吹牛要适可而止,吹过头了,“牛皮”就会破掉。不要动不动就给自己加个“最”字,这种“牛皮”最容易戳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分努力
九分努力就是不断地精进,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就可以,不用做过多解释。


努力没有用


有人曾问我,到底是运气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我回答说:“当然运气比较重要。运气一来,挡都挡不住,否则你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你不努力,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运气好不好,所以还是努力比较重要。”这话听起来似乎不知所云,其实很简单:努力只是人的本分,努力并不能保证成功,否则人生太简单了。但是,努力还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所以我们还是要九分努力。


我每次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都会说:“努力没有用。”当我说这句话时,最开心的就是企业的老板。企业老板认为,就是要强调努力没有用——员工都很努力,努力浪费时间,努力制造问题,努力打小报告……有什么用呢?


一个人要用心,而不是努力。什么是用心?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没有办法一概而论,所以我只能强调努力。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叫做“年轻不留白”,我认为这句话害人不浅。


一个人不留白,就是整天忙碌,没有时间思索,学习知识也不消化。所以,人一定要留白。每天最少留20分钟给自己,什么都不做,只想想自己今天的得失,这样你才会有收获。现在,很多人一有时间就玩电脑,电脑是死的,人是活的,用活人去跟死的东西拼,那是愚蠢的做法。机器是让我们使用的,不是让我们跟它拼命的。每个人都要留白,这样才会开悟,智慧才会增长。留一些空白,你才有想象的空间,才能发挥智慧,才能开发潜力。


运气很重要


努力只是对自己的一种交代,不要期望它一定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有很多人否定运气,因为他们不懂什么叫运气。人生下来就有一口气,气要去运,不运等于零,你怎么运你的气,就是你的运气。人生有很多苦恼,不要怕挫折,你要接受它们的磨炼,即好好地运你的气。


那运气怎么能运得好?很多人运气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祖上有德。什么叫做德?中国人很重视德,德其实就是“得”,就是说,跟你在一起的人,都得到一些好处,你就是有德。跟你在一起的人,都损失了一点,你就是缺德。千万记住,有钱没钱是一回事,当不当官是一回事,发不发财又是一回事,最根本的就是别人跟你在一起时,是有所得还是有所失。所以说,当领导的,最要紧的就是做到让你的下属,第一能赚到钱,第二能学到东西,第三能不断长进,这样,你就是有德。否则,你就是缺德。


别人为什么对你好?就是因为你祖上有德。中国人是崇拜祖先的,认为不努力就对不起祖宗。中国的家庭里小孩不听话时,家长会说:“你这样不听话,我倒没什么,不过你想想看,如果你爷爷泉下有知,会怎么想?”小孩会想,我这样做,我爷爷要是知道肯定会很伤心,下次他就不这样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2: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忍耐
九分努力之后,还要十分忍耐。什么叫做忍?“忍”是心上插着一把刀。想想看,一把刀插在心上,你还若无其事,你就很会忍。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长期的拥戴,非学会忍不可。因为人们之间经常有暂时性的误会,暂时性的不了解,凡是忍耐过去的,后面才有好日子过。


会忍才能赢


成功者永远是忍耐力强的人。你的基础越好,表现越好,各方面给你的打击就越大。我觉得中国人是重道义的,你表现不好,别人就没有必要打击你。当很多人都打击你的时候,就说明你很了不起。有人把你当对手你才有价值,没有人把你当对手,就是根本不把你当一回事,这是最糟糕的。


为什么企业竞争到最后都演变成价格战?价格战的结果往往是同归于尽。你卖8块,我卖7块……结果企业利润尽失,只能走向灭亡。那怎样避免价格战?就是要忍耐。如果你的报价别人嫌贵也没办法,要坚持住,不能随便降价,否则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某生产企业生产的零件一般市场价格在120元左右,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同类企业纷纷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买家,结果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少。这家企业不想陷入降价的陷阱,一直把价格稳定在120元。当然了,买家每次来询价,都会因嫌贵而打退堂鼓,但这家企业坚持不降价。


过了一段时间,企业的销售人员会写一封信给买方,说:“您上次到我们这儿询价,距现在已经有两个星期了,您没有再来找我们,就说明您已经买到比我们更便宜的产品了,所以我们特别写信恭喜你。同时,我们内部也检讨,为什么我们的价格始终下不来?检讨的结果是我们没有办法降价,因为我们生产的产品材质与同类产品不一样,工艺也不一样……如果您买的产品适用,您就继续购买那种产品;如果有需要的话,欢迎您随时回来。”


买方收到信后往往会再次光顾这家企业。


在没有营销学这门学问的时候,生意都很好做;有了营销学以后,生意越来越难做。以前企业管理只是针对生产部门,比如怎样挑选材料,怎么控制流程,怎么确保质量等,对顾客都是以诚相待,没有其他的花样。现在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往往设计出很多花样,渐渐失去了顾客的信任。我有一次到某地去旅游,购买的景点门票附了一张抽奖券,我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营销学没有盛行以前,这种抽奖活动都是真的,多少让你得到一点奖品;营销学盛行之后,这种活动完全是噱头。果然不错,有人中了奖,奖品是一张购物的八折券。结果发现,没有使用八折券的人,用五折的钱就可以买到商品,使用八折券的人不但花钱更多,并且还限购商品,基本上是一般人不愿意购买的商品。


今天的顾客对一些企业失去信心,往往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太热衷于这种“现代营销学”。顾客上过一次当以后,就不会再上当了。顾客并不是傻瓜,如果企业把顾客当傻瓜,那企业也就成了傻瓜。凡是把别人当做傻瓜的,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瓜。聪明和笨的差距,只有5分钟而已:聪明的人5分钟以前就想到了,笨的人5分钟以后才想到。玩任何噱头,最后都是自己倒霉,大家逐渐失去对你的信任感,你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艰难,完全是自作自受。


欲速则不达


要想忍耐很简单,先要想想你为什么急。今天整个社会有一个毛病,都强调快,说速度就是生命,任何事都要捷足先登,但我不这么认为,单纯求快,只会死得更快。方向绝对比速度优先,方向错了,越快就越倒霉;方向对了,才能放心地加快速度。


另外,急事要缓办,否则就会忙中出错,而且越错越忙,越忙越错。急是没有用的,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一个过程,欲速则不达。


当你把一件事情说到绝对的时候,就开始有错误了。因为我们是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里面,只要我们活着就没有“绝对”这回事。死了以后是绝对的,出生以前是绝对的,出生后就是相对的。爱因斯坦也只是提出了相对论,没有提出绝对论,因为一个是本,一个是道,本立而道生。每一句话多少都有一点道理,但不能强调,一强调就错。比如说当学生要努力,结果有的学生过分努力,只会毁了自己的身体。一个人不用功,你要告诉他用功一点;一个人很用功,你要让他放松一下。


所以一个人要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不会错。对于不同的人要讲不同的话,这是高度的智慧。真理是永远说不清楚的,因为它范围太广,每个人只能探究到一部分。因此越聪明的人越需要忍耐,否则会活活被气死。真正高明的策略都是饱受攻击的,因为一般人看不懂。等到一般人都看懂了,已经时过境迁、毫无意义了。所以忍耐是对有才能的人来讲的,对于没有才能的人,忍耐与不忍耐根本没有什么不同。懂得越多的人越需要忍耐,一个懂得多的人,讲话不会铁口直断,因为凡事充满了变数,随时有改变的可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27 17: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徐老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30 14: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1-26 11:18 , Processed in 0.03543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