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耶鲁大学副教务长Michael Crair:国际合作和思想交流重要性日益凸显 ...

2025-3-31 21:06| 发布者: 徐老师| 查看: 5| 评论: 1|原作者: 徐老师

摘要: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美华管理传播网 耶鲁大学副教务长Michael Crair:国际合作和思想交流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5年3月30日,第十一届耶鲁中美峰会举行。本届峰会以“汇聚岸边:未来之桥”(Gathering on the Shore: ...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美华管理传播网


耶鲁大学副教务长Michael Crair:国际合作和思想交流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5年3月30日,第十一届耶鲁中美峰会举行。本届峰会以“汇聚岸边:未来之桥”(Gathering on the Shore: The Bridge to the Future)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中美两国在学术、商界和科技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未来发展的关键议题。新浪财经作为合作伙伴出席报道。

  开幕致辞中,耶鲁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教务长、耶鲁大学神经科学、眼科学及视觉科学教授Michael Crair回顾了耶鲁与中国之间175年的深厚渊源,并指出,当前全球不确定性与挑战并存,国际合作与思想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Michael Crair教授指出,“中国学生与学者是耶鲁校园里数量最多、贡献最突出的国际群体之一。他们不仅丰富了耶鲁的学术生态,也推动了深层次的文化与思想交汇。此外,耶鲁在中国也拥有活跃的校友网络。耶鲁在中国各地的校友会成员超过 1000 人,既包括来自中国的耶鲁毕业生,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现居中国的耶鲁人。”

  Michael Crair教授表示,耶鲁作为一所全球性大学,始终致力于推动全球教育与科研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在本次论坛上,我们将探讨的一些话题包括: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确保可持续能源获取;如何在最大化人工智能的同时,确保其伦理性;以及如何改善医疗保健,同时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优质的健康服务。在现代社会,显然,对这些问题最有效的答案将通过与全球伙伴交换观点和想法在深度互联的社会中实现。(At this forum, some of the topics we will explore include: how to ensure sustainable access to energy while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how to maximize the potenti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hile ensuring its ethical use; and how to improve medical care, while ensuring access to quality health services for all. In a modern society, it seems clear. The most effectiv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will be achieved by exchanging ideas and perspectives in a deeply interconnected society with partners around the world.)”

  Michael Crair教授同时表示,耶鲁与中国的合作充满活力,“我相信,像今天这样的论坛将继续促进伙伴关系的深化与拓展。“

  最后,Michael Crair教授也寄语在场师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混乱的时代。国内政策分歧加剧,国际关系日益紧张,世界各地的人民正遭受气候变化与武装冲突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伙伴关系与开放对话的承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We live in challenging and chaotic times. Disagreements about domestic policies buffet us.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are strained.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re suffering from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armed conflict. For all these reasons and more, our commitment to partnership and open dialogue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往届嘉宾及拟邀嘉宾


耶鲁大学峰会.png


    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的专业管理类传播网站,面向全国首创了全国MINI-MBA职业经理系列版权课程,旗下工商管理MBA专业教学资源库,拥有海量MBA工商管理课件、教材免费开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徐老师 2025-3-31 21:06
任宇翔与耶鲁专家对话:全球能源转型关键在于市场驱动

 论坛期间,碳生万物公司执行董事、特斯拉前全球副总裁任宇翔与耶鲁大学能源研究学院客座教授、可持续金融研究所所长 Cary Krosinsky 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围绕全球能源转型、碳材料替代、产业逻辑等议题展开探讨。
  任宇翔指出,在当前全球碳中和语境中,“碳源”问题被严重低估。现代社会并不仅仅依赖煤、油、天然气作为能源,更依赖它们提供碳原子构建基础材料。他强调:“从地板、建筑材料到衣服、塑料、药品,我们所依赖的一切,都或多或少源于化石碳。如果它们明天消失,现代生活将难以为继。”
  他认为,真正可持续且规模足够的替代碳源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解决路径在于“直接空气捕集”(Direct Air Capture, DAC)。碳生万物正致力于将 CO₂ 直接转化为化学品、合成燃料等可用产品,为现代工业提供绿色碳原料。
  “我们不只是把二氧化碳封存到地底换碳信用,而是要将它转化为构建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二氧化碳是新的石油。”任宇翔同时表示,企业应跳出碳信用和补贴路径,真正通过商业逻辑实现闭环。
  Cary Krosinsky 指出,这一趋势恰恰是全球气候科技风险投资所聚焦的核心之一。过去几年间,全球已向各类气候科技初创企业投入了约 1500–2000 亿美元,涵盖农业、交通、制造、能源等多个领域。他指出,虽然技术创新多发生于美国,但应该面向全球。
  “我们看到很多初创公司只关心如何获取美国本土的政策补贴,根本没考虑如何将技术在全球落地。”Krosinsky 表示,在参与美国能源部关于氢能的研讨中,他注意到在 70 人的会议中,居然没有人关注中国在氢能上的进展,“这太不可思议了”。
  两位嘉宾还不约而同对当前全球治理结构表达了失望。Krosinsky直言,现行的气候多边机制效率低下,“联合国气候大会(COP)依赖一致决议,而一致从未真正发生。我们年复一年在浪费时间。”
  他主张应建立由国家、企业与机构组成的“愿意者联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以共识先行、行动导向方式替代僵化的全球机制。“我们需要底层共建,而非自上而下的形式主义。”
  他表示自己已不再等待政策或政府资金,而是用自己的资源推动技术落地。他说:“作为工程师,我更愿意脚踏实地去构建一个真实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再参与没有实效的讨论。”
  附部分对话实录(有删减):
  任宇翔:除了寻找替代能源,更紧迫的是要找到替代碳源。当人们提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时,通常是将它们视作能源来源,但它们远不止于此。它们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碳材料的来源。 你环顾四周,从地板、建筑材料,到衣服、包装甚至食品,这一切几乎都依赖化石能源直接或间接提供的碳。如果煤和油明天从地球上消失,我们的生活方式将根本无法维持。
  所以,在我们说要“彻底摆脱煤炭和石油”之前,我们必须先找到一个可持续、足够大的替代碳源,并开发出能够把这种碳转化为现代工业材料的技术。
  这正是我们碳生万物所基于的核心理念。我们相信,唯一可持续且足够规模的替代碳源,就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与其相连的海洋中的碳。但我们聚焦于空气中的直接捕碳,因为相对容易部署。而我们不选择把捕获的 CO₂简单地封存到地下换取碳信用,而是要把它转化为可用的碳原料,用于支撑整个化工行业。这听起来非常宏大,但它是现实而且迫切的任务。
  Cary Krosinsky:其实这正是过去几年我们所看到的一个更广泛的趋势——有时被称作气候科技风险投资(Climate Tech VC)。你可能并不完全认为自己是在做 VC 支持的项目,但事实上,你完全是这个潮流中的一部分。
  我们估算有 1500 到 2000 亿美元 投入了从可持续农业、电动交通、绿色制造到碳管理等各类初创企业当中,其中很多都是美国主导的技术和创新。
  但我们始终面临一个缺口:供需的缺口。这些技术如何真正走向世界?这个问题不只是最近几年存在,早在前一届政府时期就已经非常明显。
  我们现在致力于打造一个有助于全球部署创新技术的环境,包括研究私募股权如何更积极地参与气候解决方案。我们也和很多资产所有人合作,比如纽约州政府养老基金,他们已经承诺投资 400 亿美元到可持续金融中,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而放缓步伐。
  任宇翔:我非常认同你刚才的判断。整个行业不能再依赖政策驱动。如果你现在想创办一家碳科技公司,你必须要有不依赖补贴也能跑通的商业模型。否则,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根本撑不下去。
  我想鼓励新一代学生和创业者,认清现实,机会是有的,但确实会非常难。你需要拼尽全力,把财务模型真正跑通。我始终相信,这事能做成。
  我的目标就是把空气中的 CO₂ 转化成我们可以使用的产品——比如航空燃料、船运燃料、化工原料——成本和性能都能与传统化石燃料竞争。
  Cary Krosinsky:这很关键。我想分享一个个人经验。我们曾与美国能源部合作,参与直接空气捕碳、氢能和先进制造的评估。氢能的研究非常前沿,但目前来看,非常贵、非常难,要到 2030 年代才可能规模化。
  更让我震惊的是,在一个有 70 人参加的会议室里,没有人提及中国在氢能领域的进展。没有人愿意看看别的国家在干什么。这太奇怪了。
  《通胀削减法案》虽然是一项重大政策,但它完全专注于国内问题。我们接触的很多初创企业唯一关心的是怎么拿到补贴。全球市场根本不在他们视野里。
  即便到了今天,美国能源部的高级官员还在发推,说美国“必须主导技术”。完全没有全球协作的视角。所以问题是:我们如何走到那一步?如何鼓励彼此,创造真正的双赢合作机制?
  任宇翔: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全球统一的市场机制,让市场逻辑成为主导,那整个产业才有可能真正走向理性发展。
  Cary Krosinsky: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最该做的:把讨论变成现实,把创新部署起来。
  观众提问:现在看起来每个国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有没有什么真正的共同使命感?在这些越来越紧迫的问题面前,我们是否还有协作的可能性?
  Cary Krosinsky:你提得很好。其实我在类似场合已经说了很多年了。我们去年底在 NYU 举办了一个有 200 人参与的论坛,讨论的结论也是:目前的国际合作机制是完全失效的。联合国系统,比如 COP 大会,需要所有国家一致同意才能推动事项,这是根本不现实的。我们反而被这些形式主义分散了注意力。我认为我们应该停止那种顶层设计的全球治理尝试,转而采用“愿意行动者联盟”的方式,从下往上推动。
  我们需要的是:找一批国家、机构、企业,达成共识,共同投入资金,直接做事。像 SDG 可持续发展目标其实是好的,但没有任何执行路径。另外,也需要跳出以西方为主导的视角。
  任宇翔:我完全同意。
  过去几年太多空谈,实干太少。我作为一个工程师,已经受够了。我决定自己投钱,亲自去做。我们团队现在进展非常快,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实现 CO₂ 捕集制品的商业化。我们不能再指望政策去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在时间紧迫的当下。


查看全部评论(1)

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