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工厂宁养一批闲管理者,却不愿多养一个普通员工? 导 读: 在工厂做过工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工厂明明效益已经很不好,却还养着一帮闲管理,不上班不干活,喝着小酒抽着香烟,偶尔逮个正着,还能弄个零花钱。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工厂宁养一批闲管理,也不多养一个员工? —1—养员工的危害比管理者大很多首先,员工是单独的点,管理者却是网中的结,抓起一个带出一片,干掉一个,打的是一堆人的脸。 其次,养一个闲着的员工的危害要比样管理者来得大,因为员工直接创造效益的,一堆人干活,边上一个看热闹的,很快就会出问题。 —2—普工人人都能做,管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好 普工是个人都能做,做管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好。 别看人家闲,人家管理得当的话一年能为老板多赚好多钱。 普通员工最多是一双手在干活帮老板赚钱,有头脑的管理可以一个办法就能帮老板赚更多的钱或者省更多的钱,相比这下,普工的作用就不太明显。 —3—有了管理者后,工人干活更积极 管理有他们的价值,工人也有工人的价值,在福利一般的工厂,工人的干活积极性就很一般,基本没有监督是不会好好干的。 而有了管理者之后,他们就会去管理这些工人,让老板省心省力,所以一般老板都会多招一些管理去管理工人。 ![]() 管理者和员工比例多少正常? 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的比例,与企业的规模、经营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的比例比较小,而小型企业由于部门设置并不能减少,所以比例可能要高一些,一般的比例是1:5至1:10之间。 1、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比例通常来讲,在日资或台资企业中,人员管理有以下两个参考原则: ①间接人员、直接人员比例:间接人员—指除从事生产一线工作以外的员工 直接人员—指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员工,主要包括操作工、品管员等,间接人员:直接人员=1:20~50。 ②每人的管理人数:每一层的主管直接管辖的部署人员,一般认为:高层主管:4~8人。 2、加工型企业的脱产人员是占的比例要大一点,因为这主要就是比例的问题,不过建议必须要符合生产才行。 脱产人员越多,对企业来说就是在增加成本,适当减少脱产人员,这才是真正决定成本之道。 同时脱产人员的工资必须要比正常的生产员工高,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也主动性。 你们是怎么看待工厂宁养一批闲管理,也不多养一个员工这个现象的呢?你们工厂有这样的情况吗?欢迎大家来评论区聊聊。 招生电话:13684609885 微信号:122285053 微信公众号: MHJY1999 教师邮箱:xchy007@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