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采购管理】中国经济管理大学《采购管理学》授课讲义《采购成本管理》

2022-5-28 15:51| 发布者: 徐老师| 查看: 130| 评论: 0|原作者: 徐老师

摘要: 【采购管理】中国经济管理大学《采购管理学》授课讲义《采购成本管理》 采购成本管理学习目标●了解采购成本的定义和构成。●了解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了解采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掌握如何在实际 ...
【采购管理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采购管理学》授课讲义
《采购成本管理》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jpg


采购成本管理

学习目标

●了解采购成本的定义和构成。

●了解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

●了解采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掌握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降低采购总成本的方法。

知识点

采购成本的定义、构成,采购管理的基本方法

【案例导入】

胜利油田

在采购体系改革方面,许多国有企业和胜利石油境遇相似,虽然集团购买、市场招标的意识慢慢培养起来,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却给革新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胜利油田每年的物资采购总量约85亿人民币,涉及钢材、木材、水泥、机电设备、仪器仪表等56个大类,12万项物资。行业特性的客观条件给企业采购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然而最让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裘国泰头痛的却是其他问题。

胜利油田目前有9 000多人在作物资供应管理,庞大的体系给采购管理造成了许多困难。胜利每年采购资金的85个亿中,有45个亿的产品由与胜利油田有各种隶属和姻亲关系的工厂生产,很难将其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同类产品比较,而且价格一般要比市场价高。例如供电器这一产品,价格比市场价贵20%,但由于这是一家由胜利油田长期养活的残疾人福利工厂,只能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接受他们的供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同样,胜利油田使用的大多数涂料也是由下属工厂生产的,一般只能使用3年左右,而市面上一般的同类型涂料可以用10年。还有上级单位指定的产品,只要符合油田使用标准、价格差不多,就必须购买指定产品。

在这样的压力下,胜利油田目前能做到的就是逐步过渡,拿出一部分采购商品来实行市场招标,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胜利油田的现象说明,封闭的体制是中国国有企业更新采购理念的严重阻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薄弱,计划经济、短缺经济下粗放的采购管理模式依然具有强大的惯性。采购环节漏洞带来的阻力难以消除。

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中国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中,采购成本占到60%左右,可见,采购环节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影响非常大。一些企业采购行为在表面上认可和接纳了物流的形式,但在封闭的市场竞争中,在操作中没有质的改变。一些采购只是利用了物流的技术与形式,但经常是为库存而采购,而大量库存实质上是企业或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库存积压的又是企业最宝贵的流动资金。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正是造成许多企业资金紧张、效益低下的局面没有得到本质改观的主要原因。

5.1 采购成本概述

5.1.1 采购成本的定义及构成

1)采购成本的定义

采购作为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它的成本高低对于整个生产的总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也是构成企业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

采购成本指与采购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采购成本的含义有广义采购成本和狭义采购成本之分。狭义采购成本包括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订购成本(包括取得商品、物料的费用,订购业务费用等)以及因采购而带来的库存维持成本和采购不及时带来的缺料成本。狭义采购成本不包括商品、物料的价格。广义采购成本即整体采购成本,又称为战略采购成本,是指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中在所发生的与商品、物料(如原材料、零部件)采购相关的全部成本,包括采购市场调研费用、自制或采购决策成本、产品预开发与开发中供应商参与的成本以及供应商交货、库存、生产、出货测试、售后服务各阶段因供应商的参与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导致的成本或损失,还包括供应商的参与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达到最好水平而造成的二次成本或损失。广义采购成本考虑的是企业采购引发的全面成本,即战略成本,本章重点讨论广义的采购成本。

2)采购成本的构成

根据采购成本狭义和广义的区分,通常来说狭义的采购成本包括订货成本、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即:

采购成本=订货成本+持有成本+缺货成本

而广义的采购成本还包括商品、物料的价格:

采购成本=材料成本+订货成本+持有成本+缺货成本

(1)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又称进货费用(order cost),是指从发出订单到收到存货整个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如订单处理成本(包括办公成本和文书成本)、运输费、保险费以及装卸费等。

订货成本一般可分为两部分:

固定成本:订货成本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采购人员的工资等,称为订货的固定成本,用F1表示;

变动成本: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发出采购订单向外部供应商购买物料而发生的成本,主要有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话电报费、运输费、检验费、入库搬运费等支出等成为订货的变动成本;向内部工厂发出订单而发生的成本,如向工厂定制一批物料时,所发生的文书工作的成本、机器调整费、新调整后首次生产带来的开工废品以及其他取决于订货或生产的批数的一次性费用。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用K表示;

计算公式:

(2)库存持有成本

库存持有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ost)是指为保持商品而发生的成本。它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的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员工的固定月工资等;变动成本与持有数量的多少有关,如物料资金的应计利息、物料的破碎和变质损失、物料的保险费用等。

库存持有成本的发生主要由库存控制、包装、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引起。它是与库存水平有关的那部分成本,其组成包括库存商品所占用的资金成本、库存服务成本(相关保险和税收)、仓储空间成本以及库存风险成本。

在年销量一定的条件下,库存周转率越高,单位商品在仓库停留的时间越短,它们成反比关系,相应的资金成本、保险以及库存风险成本也与库存周转率成反比。库存周转率越低,持有成本越高,在坐标中呈双曲线状。

(3)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shortage cost;stock-out cost)又称亏空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还应包括需要主观估计的商誉损失)等;如果生产企业以紧急采购代用材料解决库存材料中断之急,那么缺货成本表现为紧急额外购入成本(紧急额外购入的开支会大于正常采购的开支)。

缺货成本能否作为决策的相关成本,应视企业是否允许出现存货短缺的不同情形而定。若允许缺货,则缺货成本便与存货数量反向相关,即属于决策相关成本;反之,若企业不允许发生缺货情形,此时缺货成本为零,也就无须加以考虑。

如果以TC表示储备存货的总成本,以C s表示缺货成本,则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D存货年需要量;Q为每次订货批量;U为单价;F为固定性储存成本;K为变动性储存成本。

(4)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又称材料采购成本(material procurement costs),是指企业从外部购入原材料等所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购入材料支付的买价和采购费用(如材料购入过程中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赘,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等)。

①买价(供货单位的发票位为价格);

②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

③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④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资支出和必要的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

⑤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和其他费用。

5.2 采购成本管理

5.2.1 采购成本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对于生产制作企业而言,采购成本是构成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采购成本同样也是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中,利润的增加需要通过提高收入或降低成本来实现,成本管理就是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控制成本使其降到最低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1)采购成本管理的含义

采购成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采购业务总过程的成本进行管理,在满足适当的产品质量、适当的产品数量、适当的价格、适当的供应商,在适当的时机交货的前提下,对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并降低成本的方法。它是对采购业务从计划、组织、实施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采购成本管理的对象不仅是采购中的物品的成本,还包括与实施采购业务相关的所有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包括物品的单价、采购谈判的费用、供应商选择的费用、采购方式的选择、运输方式的选择、相关的文件处理费用等,这些都属于采购成本管理的范畴。采购成本管理的实施者不仅是企业某个高层、采购部门的领导,而且它还需要所有采购相关的业务人员树立成本最优化的理念,才能在各个环节做到开源节流,实现企业总成本最优的目的。

采购成本管理属于成本管理的分支,与成本管理一样,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传统的采购成功管理,属于事后管理,当所有费用都发生之后,在会计核算得出采购成本的总费用,并且会计科目核算中只有材料费用、包装费、在制品、半成品和低值易耗品属于采购成本这个科目的核算范畴,而企业实际对采购成本管理时,它的范畴远远超过了这里的5个内容。这种传统的事后管理模式不能起到成本控制和节约的作用。目前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而现代的采购成本管理更注重事先的计划,做好采购预算以及运用先进的采购方式和成本管理的方法,例如集中采购、联合采购、战略采购等,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实现总成本的最优。

2)采购成本管理的内容

(1)采购制度和流程管理

采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主要与供应商和物流公司打交道。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使采购工作有章可循,尽量避免发生采购风险而导致采购成本虚高的现象。同时,制度的制定还可以规范采购人员的操作,有效抑制采购人员的徇私舞弊。

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建立健全的采购制度。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在规范企业采购活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健全的采购制度主要包括采购权限的划分、职责的界定、报价的审批、采购方式的选择、采购物料的规定,等等。制度应该全面、准确,要符合国家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度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并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对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②建立供应商制度。供应商的选择是采购活动在实施过程的关键一步,供应商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采购成本产生影响。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供应商选择和考核流程。首先,企业需要制定一个供应商准入的标准,只有达到企业标准的供应商才能列入可选择的范畴;其次,建立一套标准的供应商选择制度,以客观标准作为衡量的主要依据,减少人为的主观性以避免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最后,建立供应商管理系统,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实时记录供应商的绩效,并对采购人员进行反馈。对于表现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于有不良记录的供应商,视情节严重,让其改进或直接淘汰,重新选择。

③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主要针对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两方面。采购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要根据采购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让采购人员体会到个人利益和企业采购成本有直接关联,让采购人员在实施采购的过程中时刻以成本最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同样对供应商有着激励作用,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把企业的采购成本高低与供应商的绩效考核挂钩,实现最终的双赢。

采购流程是指企业选择和购买所需各种物质的全过程,采购流程的规范首先可以为企业的采购业务过程提供一个执行的标准,一个好的流程是经过反复的论证和推敲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改进的,流程的规范不仅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业务,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使得采购更有效率从而降低采购总成本。

(2)采购人员管理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繁荣,采购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采购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繁多,采购业务对于采购人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主要体现在:第一,采购人员对业务知识的熟悉,只有对采购业务熟悉了才能够了解采购环境,运用先进的采购方法实施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优化,对采购过程提出改进,实现成本的控制和降低。第二,采购人员职业素质的持续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操守、应变能力、执行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都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影响企业运转效率性的关键。在企业内部,对采购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和强化学习,除了采购之外,相关部门的业务和流程也需要了解。第三,采购人员实行轮岗制,定期对采购人员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换,可以杜绝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防治采购的腐败现象,保证合理的采购价格;同时也可以让采购人员熟悉部门的不同职位,做到自身的全面发展,不同的采购人员对同一岗位所遇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改进意见,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节约。

(3)结算方式的管理

在实际采购过程中,企业要按照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方式支付货款,如预付货款、货到付款、凭单付款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付款方式的选择也成了一种竞争手段和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卖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往往以优惠的付款方式变相给买方融资。合理选择银行结算方式对加速资金周转、抑制货款拖欠、加强财务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之间的贷款结算一般以银行为中介,可供企业单位选择的结算方式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支票、信用卡、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国内信用证等。

各种结算方式各具特点,各有其适用范围,客观上要求企业单位进行结算方式的选择。进行结算方式的选择是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4)信息管理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公司建立起完备的物料信息网络,通过网络来进行供应商的筛选、了解采购商品的详情以及网上支付等方式来减少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由专人负责市场行情的调查和网站资料的更新,公司的采购人员、采购经理、管理部门都可以在内部网络上看到实时更新的物料信息,包括采购价格、市场规模、供应商信息等,管理部门通过物料信息网络提供的资料,制订采购计划和编制采购预算,并根据行情的变动,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及早回避市场风险。另外,价格的透明化,还可以抑制不正当的采购行为,对材料成本的降低起到了保证作用。

(5)材料成本管理

材料成本是构成采购总成本的主要部分,材料成本中材料的价格又是决定材料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现行的市场价格影响因素较多,价格波动也较大,所以采购人员应该经常及时地了解并掌握物资市场价格,实时了解国内、国外的相关政策和行业动态,把握材料价格的市场走势,在物价上涨前,低价购进,以减少因为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造成的损失。另外,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以及产品供应的季节性,企业需要储备一定量的库存。因此,企业为了保证充足的货源和实现采购成本最低的目标,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供求变动规律,避免高价采购,控制和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运输方式的选择产生的运输费用,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都是材料成本的组成部分。

5.2.2 采购成本管理的现状

1)采购成本管理的国内外现状

(1)我国传统采购成本管理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主要针对物料采购价格、运杂费和仓储费、数量(批量和批次)进行控制。

为了控制物料采购价格,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采购过程中通过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协商,利用购货方在市场供求关系中的主动性,迫使供应商妥协、退让,以达到降低采购价格的目的。

对于采购物料的运杂费,一般采取选择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物料供应来源地选择和包装选择,满载荷运输、保险以及利用购货方在谈判过程中的主动性降低运价等对策。对于仓储费用,一般考虑仓库使用成本、物料管理成本等。对批量采购的,用控制采购批量的方法以降低资金占用成本和仓储成本,主要根据相应生产条件,通过定量订货模型、定期订货模型、数量折扣等,以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来实现。

我国传统的采购成本控制的方式主要有:

①比价采购。物料比质比价采购管理的含义是在物料的采购过程中,货比三家;在采购物料时,必须在同等条件下对三家或以上的供应商,同样的物料进行比质量、比价格、比服务。

②招标采购。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单位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形式。

③经济订货批量法。以库存总费用最小的原则来确定物料订货批量的方法。物料的买价相对固定,与订货次数和订货批量关系不大。而订货费用和库存保管则是企业追求库存总费用最小时相互矛盾的两种费用。订货费用是随订货批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而库存费用则是随订货批量的增大而增大的。两种费用之和最小时,才是物料的最经济订货批量。

④增加库存法。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即在市场价值较低时购入预计要上涨的物料,来减少因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成本。此法的关键在于对市场信息的搜集、正确分析市场的变化。

⑤寻求替代材料降低采购总成本。产品生产用的原料和燃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寻求更经济的可替代性物料进行生产,如水泥生产企业可以用铝粉、煤矸石替代石膏,用砖坯替代烘干用黏土,既减少工艺损耗,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采购总成本的降低。

(2)我国采购成本管理的误区

采购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成本项目之一。目前企业对采购成本控制只注重个别成本项目的控制,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是显性的,比较容易被识别,可以进行针对性分析,相应的控制对策也易于制订,成本控制的效果也容易看到。我国企业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一般比较重视物料的采购价格、运杂费、仓储费用等成本项目,并运用最佳采购批量或经济批量等分析方法,试图对采购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但采购成本控制的总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是因为成本控制的观念具有局限性,一般是针对性强而系统性不足,缺乏对采购成本进行系统性的有效控制,因而效果并不理想。

①误区一:顾此失彼。成本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组织在实施采购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管理思想,也没有把采购成本管理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去全面地实施控制,想起什么就是什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拆了东墙补西墙,结果还是补不上,成本降不下来或效果不明显。如:

例一:企业重视采购商品的成本控制,忽视了管理层对于决策成本的控制。结果导致决策失误,损失了大量的机会成本。

例二:企业制订了原材料消耗定额,但未制订原材料储备定额,结果控制住了原材料的消耗,却多占用了储备资金,既损失机会成本又损失利息。

②误区二:秋后算账。组织在实施采购成本管理过程中,有的企业只注重成本核算,甚至有的企业以成本核算为采购成本管理的核心,一味地要求财务人员或成本核算人员把成本费用归集好、计算准;也有的企业领导只重视财务和成本报表,利用报表中的数字去管理成本。

这种做法无疑是有正确的一面,成本核算的结果也是对采购成本管理业绩和成本水平的一种测量,利用成本核算的数据开展分析,找出差异,对降低采购成本也起一定的作用。但终其根本还是事后控制,对成本没有做到预先控制和发生过程中控制,不能以成本核算来代替成本管理。因为成本核算的结果和报表中反映的数字只能说明这些采购成本已经发生了,损失已经存在了,多了也就多了,少了也就少了。只好再研究下一步如何控制,对本期所发生的采购成本没有任何可以挽回的余地,所以这种“亡羊补牢”“秋后算账”的做法不可取。

③误区三:依赖财务。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依赖财务人员去管理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设计、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过程的运转都会发生成本。由于财务人员管理的涉及面小,只能对一部分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不能深入到所有过程和整个系统中,导致出现管理盲区,如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采购人员控制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是由生产人员控制的等,这些过程是财务人员无法控制的,财务人员核算的数据往往是和作业联系不上的,所以单纯地依赖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是有局限性的,成本是降不下来的。所以企业只依赖财务人员去进行成本管理是不够的,各类人员都应具有成本管理的职责和意识,只有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④误区四:忽视供应商。供应商提供产品的价格是影响采购成本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采购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供应商提高产品的价格是其成本加上利润之和,所以供应商用价格的形式把其自身的成本转嫁给了采购方,也就是说供应商的成本也是采购总成本的一部分。

⑤误区五:追求时髦。很多企业认为采用了先进的采购成本管理方法,采购成本就能管好,采购成本就会持续地降下来,在选择管理方法时盲目地追求先进方法,不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忽视了基础管理,不考虑采用的时机,比如美国的作业成本法,这种管理方法要求企业有很好的作业基础数据和作业管理能力。任何一种管理方法都是有基础的,都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盲目地追求先进管理方法,不考虑自身的基础和适应性,不循序渐进地实施成本管理,到头来不但没有很好的效果,反而增加了降低采购成本的成本,这样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3)国外采购成本管理的现状

①美国。竞争性招标(密封投标制)是美国传统的政府采购方式,要求投标人以密封的方式进行投标。1809年通过立法要求政府采购采用密封投标的方式,使密封投标制成为政府授予合同的基本方式。此后,公开竞争采购方式一直是美国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

竞争性谈判1972年美国国会政府采购委员会报告指出,竞争性谈判应当被确认为一种正常有效的方式。此后,竞争性谈判在采购货物和服务中被广泛运用。采购人通过“报价邀请书”,要求潜在的承包商提出计划,采购人单独和每一个报价可接受范围内的承包商进行谈判,选择成交承包商。这种方法在采购高科技设备或者系统,或者采购其他需要考虑价格以外因素的材料或者系统时被认为是最恰当的,同时为采购人评价承包商的技术实力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其他采购方式在获得专业人员的服务和科研开发方面,采购机关采用的是另外一种竞争性方式,因为在这种范围内,对服务质量和专家专业水平的考虑要比竞争报价多一些。此外,采购人证明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是一般公司不能提供的,并且在报请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实行单一来源采购。

②法国。法国的政府采购方式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是优先采用的采购方式。

公开招标法国的政府采购制度规定,凡金额超过70万法郎的项目都必须采取全国招标形式,超过130万的项目必须在欧盟范围内进行招标。采购人应在规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所有有兴趣的供应商均可参加投标,公开招标的开标家数没有限制,即使只有两家供应商报名,也可开标。

邀请招标又称选择性招标、限制性招标,是对潜在供应商的预先选择。法律规定,采购人应拥有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名单,该名单至少每年公布一次,并说明其有效性和条件。采购人必须邀请5家以上供应商,招标方为有效。

③俄罗斯。俄罗斯政府采购实行的是统一政策、分散采购的管理模式。政府采购范围包括所有政府所需的货物、服务和工程,小到办公用的笔、纸,大到铁路、奥运会项目都要实施政府采购。采购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中央联邦政府规定,25万卢布(约8 000美元)以上的项目必须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低于此标准的,要至少找三家供应商询价谈判。

2)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趋势

随着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采购被视为企业挖掘潜在利润的“第三利润源”,控制采购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和采购从业者的工作重点,以下三方面将会得到深入研究。

(1)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

目前国内对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提出的一些控制方法和措施,多是出自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可以数量化衡量的决策体系。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What getsmeasured gets done”,相信采购成本控制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将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2)中小企业如何实施采购成本控制

很多文献在研究采购成本控制时,或不对企业类型加以区分,或以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为例,很少关注中小企业。国外许多研究者,比如Maher A.Parikh等(2005)分析了一个针对小型企业采购的转化模型以及在实际中成功应用案例;Andreas R.Holter等(2008)提出了多种能够增进中小企业采购运输服务的工具,以扩大中小企业的采购决策力量;John Ramsay(2008)直截了当地提出在采购供应管理中应该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关注。另外,从规模上看,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约有4 200万家,采购成本可节约的潜力巨大。因此,研究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管理会计在采购成本中应用研究

目前使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和所有权总成本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尽管所有权总成本法逐渐得到认可和使用,但它的具体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因此,对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的深入研究,一方面需要改进现有的会计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引进新的管理会计来推动采购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5.2.3 采购成本的影响因素

采购成本由多方面构成,但主要还是由订购成本、库存成本、缺货成本等构成。同样,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也很多,不仅包括采购次数、采购批量、采购价格,同时还受企业采购战略、企业产品成本结构和供应商成本结构、采购谈判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因素还是采购的批量、批次和价格。

1)采购批量和采购批次

物料采购的单价与采购的数量成反比,即采购的数量越大,采购的价格越低。企业间联合采购,可合并同类物料的采购数量,通过统一采购使采购单价大幅度降低,使各企业的采购费用相应降低。因此,采购批量和采购批次是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

2)采购价格及谈判能力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谈判能力的强弱是影响采购价格高低的主要原因。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不同市场形态在供应、需求等方面的要素也不同,企业在实施采购谈判时,必须分析所处市场的现行态势,有针对性地选取谈判议价手法。根据市场形势呈现的卖方市场、中性市场和买方市场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议价策略以达到降低采购价格的目的。

3)企业采购战略

对于一个企业,它的采购战略对采购成本的影响是根本性的,采购战略决定着采购成本的控制力度和控制措施、方法。毕竟,相对于采购部门来说,采购成本仅仅是采购活动中的一方面,而采购战略却统筹着采购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采购战略不仅直接影响着采购成本,而且,也会间接影响到采购成本。格兰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低成本采购战略对采购成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4)产品成本结构和供应商成本结构

企业产品成本结构由于行业或产品类别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它包括原材料成本、制作成本、管理费用等。在一定程度上,采购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会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因此,它们必然会相互影响。

供应商会影响企业的采购活动,这一点毫无疑问。具体到采购活动中,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采购企业的采购成本。

5.3 采购成本管理方法

5.3.1 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ABC法则、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一般来说,企业采购物质的种类繁多、规格不等、价格不同、物资的品种、数量不同,有的物质数量多但总量很小;有的物资少但价值很大,是企业应重点控制采购成本的对象。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采购物资一视同仁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为了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运用,企业应当对采购物资进行分类,区分主次,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进行科学的采购成本管理。ABC分类就是采用分清主次的方法对采购成本进行管理的方法。

采用ABC分类法完成后,对不同重要程度的物资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如表5-1所示。

表5-1 ABC分类管理法

5.3.2 TCO总体拥有成本

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是一种用来提供消费者或企业经理人在作采购时,评估某项IT产品的效益,以及直接、间接成本的算法。最后所呈现的数据可反映加入各种因素后的实际采购成本。当你决定要买一台电脑时,你可以使用TCO来进行分析:例如,首先考虑到高端电脑价格不菲,但也应考虑到购买便宜的品牌还要加上维修费用和更新费用。

TCO分析会将所有延伸成本都纳入计算,这些则统称为完全负担成本。消费者采购一台计算机时,完全负担成本将包括购买时的价格、维修保养、升级等;企业采购计算机时,完全负担成本则包括服务与支持、网络、安全、员工训练、软件授权等。TCO通常要再与ROI(投资报酬率)与TBO(完全拥有优势)作比较才能看出采购的可行性。

1)总体拥有成本定义

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是一项帮助组织来考核、管理和削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组织某项获得资产相关联的所有成本的技术。这些资产可能是:厂房建筑、交通工具、设备或软件系统。TCO可以被描述为资产购进成本及在其整个生命服务周期中发生的成本之和。TCO绝不等同于资产的购买成本,它还要包括资产购进后运营和维护的费用。

小贴士:总体拥有成本的起源:“总体拥有成本”概念的问世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Garnter公司的一项研究,Garnter想要知道购买、配置和使用一台PC到底要投入多少成本。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拥有每台PC的年度成本接近$10 000,这个数据不仅帮助PC拥有者认清了PC整个服务生命周期中的总成本,更在财务人员和IT管理人员中间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此后,总体拥有成本便被定义为一个概念或者一系列技术来持续地定义和度量成本,以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2)总体拥有成本的计算

在实践中,并没有普遍接受计算TCO的公式,下面列出的是包含在TCO中的典型项目:购买成本、安装成本、财务成本、佣金、能源成本、维修成本、升级成本、转换成本、培训成本、支持成本、服务成本、维持成本、当机成本、安全成本、生产力成本、风险成本、处理成本。实际中具体哪些因素应该考虑到你的TCO中,这取决资产的行业用途以及资产的自身属性(软件、计算机、建筑、汽车、设备、厂房,等等)。

(1)总体拥有成本的运用

对于组织购置的任何重大资产,对其长期的真实成本都要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购买成本之外的潜在成本。

(2)总体拥有成本的优势

①TCO认真量度与资产相关联的所有成本。

②TCO作为一项长期量度法,致力于减少资产服务周期内的总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3)总体拥有成本的局限

①需要做TCO分析。

②执行TCO分析本身就会发生成本。

③没有普遍公式。

④不适用于无形资产。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6-20 19:43 , Processed in 0.03012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