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align="left" style="padding-right:10px;padding-left:10px;font-size:10.5pt;color:black;line-height:100%">[replyview] 巧用牛刀,中层管理者决胜名利场 <br /> 人到中年,职场生涯发展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坎,迈过去,就又是一片蓝天;迈不出这一步,将会是前途和“钱途”黯然无光。那些中层管理者在为公司打拼多年后,该考虑如何正确地整合自己的资历看准职业前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一席之地。这个时候如果判断失误会使职业很容易陷入中年困境。 <br /> 案例: <br /> 8年前,Mark怀着年轻的憧憬,带着饱满的热情,进了一家国内知名的药业集团公司的保健品分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因为自己是医学专业出身的,Mark觉得工作还蛮对口,除了自己对医药领域有很大兴趣之外,他对医药行业的前景也非常看好。8年的时间里,Mark从一个一线销售人员,一直做到了现在国内地区分公司销售部经理的位置。在别人眼里Mark也算小有所成,可是一次失败的跳槽让他感到前途一片漆黑。 <br /> 原来的药业集团虽然效益各方面比较稳定,但是因为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垄断性质,Mark升到了经理之后,他感到几乎失去了发展机会,职业成就感和价值感很低,因为没有更多的新的东西补充,Mark担心自己的能力停滞不前,又不愿意像其他同事那样混到退休。但是他的跳槽却把他从一个温水池扔到了火坑。 <br /> 受到另一家医药公司的高薪邀请,Mark到该公司担任副总,主要负责市场开拓。虽然他以前的工作主要是销售管理,但是也负责过很多的市场开拓项目,况且自己也对市场策划与管理有兴趣,所以他到这家公司来任职还是信心百倍的。上任半年来他任劳任怨地工作,从组织架构、产品推广方案到销售队伍的建立等等,他倾注了很多心血。正当他期待着市场复苏的时候,和公司上层的一次对话让他失去了所有工作动力。公司首先对他任职半年来销售业绩的不见起色提出质疑,并且暗示他高薪请他过来的核心不是进行什么调整、战略,而是希望他能利用自己业内的资源短期内为公司创造业绩,上层还明确告诉他今后将不打算再在他的调整项目中给予更多投入。Mark的心一下子凉到脚底,觉得自己选择这家公司是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同时也很困惑难道自己的价值就只有客户资源和人脉资源?难道自己的管理能力存在问题,或是没有上升空间了吗? <br /> 案例关键词: <br /> 争取发展机会、职位上升、与企业高层期望不符、跳槽失误 <br /> 要提高职业含金量,拿到满意offer,应该从以下几点来通盘考虑。 <br /> 首先要把好职业气质的脉搏 <br /> Mark正处在向新的管理平台发展的契机,如何选择正确职业方向是当务之急。因为他有可能往销售管理、市场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发展,还能在培训师、分析师等领域涉足,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很大程度上和他的职业倾向性有直接联系。他的职业倾向性适合在销售管理、营销管理领域持续发展,并且有向经营管理发展的潜质。 <br /> 从工作经验找病理 <br /> Mark的行业、产品经验,以及他已经建立的稳定客户资源,是企业看好他、最愿意花钱雇他的地方,也是很多职业人一不小心就进入挥发型高薪职位的原因。但是根据对Mark相关行业背景和行业动态信息的研究,发现他的经验、资源的分享周期在缩短,如果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挂靠在这些内容之上,恐怕两年内就失去职业晋升竞争力。 <br /> 抓住核心病症,牛刀用在牛身上 <br /> 通过对Mark职业能力体系的解剖,职业顾问专家构建出他的职业竞争模型,从而挖掘出他潜在的职业价值点。Mark的职业能力优势在于:制定公司年度销售规划、预算和执行,制定产品价格策略和销售策略;服务重点客户,发展与协调公司经销商和客户之间关系;整合销售渠道;销售成本管理和回款;有效、活跃地开发销售渠道。这些是他的职业能力优势。但是他有几个模块存在缺陷:建立、组织与管理销售团队实现公司产品销售目标;负责品牌的推广;负责实施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和市场分析,对销售数据分析研究,产品趋势预测。这些地方他的能力还没有锻炼成型,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他进入更高平台。 <br /> 根据职业价值点的精确定位,Mark开始在整个职场搜索适合他的职位信息,再在信息中按照对方职位描述进行筛选。要知道,工作内容本身才是增值的地方,而非头衔。所以牛刀要用在牛身上,才能物尽其用,才能充分发挥其长远的价值,不是有机会遇见老虎就用在老虎身上,没机会就用来杀鸡。 <br /> 锁定了职位目标后,简历关横亘眼前 <br /> 职业顾问在对公司和职位岗位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职位信息帮助Mark修改简历,包括简历中对个人绩效的描述、对技能的表达、对从业经历先后次序的结构调整等等。对每一份简历都专业认真地投入,这样的10份简历要比统一格式的100份、1000份简历来得高效。 <br /> 13份简历,7个面试通知,和面试官掰手腕的时刻到来了。针对每一个面试机会的辅导紧锣密鼓地开展了:面试官会根据职位要求核心挑战我们哪几块专业能力?如何在云里雾里的刁难问题中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充分体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如何和对方交战敏感问题,实现薪资待遇利益最大化? <br /> 在不同的面试中,Mark记着每个面试过程,对不足改进,对优势更加强化。后来Mark几乎变成了面试行家,对付面试驾轻就熟。随着面试的深入,他再也不敢小看面试和简历包装这样的细节。在他的思想中,“做过就是做过,没做过就是没做过,何须美化”和“包装就是欺骗”的陈腐观念也去之干净。 <br />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Mark在两周内一举拿到两个offer。就机会选择和成本问题以及个人发展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的平衡之后,怀揣满意的offer,Mark迈进了职业生涯的新空间。 [/replyview] <p></p></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