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训练]破解余世维
<p>解码余世维现象 破译余世维个人品牌的产品策略</p><p></p><p>现阶段,在营销界和企业界领域,余世维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很多人追捧的偶像,甚至有了自己的“鱼丝”(余世维的粉丝),关于余世维个人商品价值、个人品牌传播、推广策略以及市场运作等热点话题一度倍受关注。尤其近一段时间有关余世维,有关这位“超级明星”成长背景、成长历程相关深度话题的深入讨论,更史无前例成为了业内人士新闻话题的舆论焦点,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了目前的“余世维热”,在这里我们暂且称之为“余世维现象”。 </p><p> <br/> </p><p>但是,伴随着网络、博客上关于余世维敏感性话题的深层次讨论,期间不断升温和加剧、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里,笔者无心参与其中,面对余世维今天的市场表现和市场规模现状,周瑜顾曲之余,只想站在专业营销技术的客观角度,对“余世维现象”以及“余世维个人品牌”产品策略做一个全面的认知和梳理。 </p><p>下面,就让笔者同各位读者一起共同走近这位传奇英雄—“余世维”。 </p><p>余世维是谁? </p><p>今天的余世维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或是标志,当我们浏览网页、打开个人邮箱、收到DM快递、看到各类广告、步入新华书店以及走进A级写字楼电梯,都可以看到余世维的终端产品形象在四处传播、无孔不入,我们在任意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中进行随意搜索,即可感受到他的终端产品—“培训商业风暴”的生动化陈列效果和强烈视觉冲击。 </p><p>此外,在全国很多城市的机场候机楼书店里,经常发现有大批旅客围观的情形:很多人围着正在播放的DVD小电视机,在驻足悉心聆听,里面有一个培训老师在那里激情演讲、阐述他的“管理心经”,有人评价电视里的余世维,“普通话说的不是十分标准,讲话的时候眼睛不喜欢看人,授课善用排比语句,每隔两分钟就会讲一个好笑或不好笑的故事。。。”没错这个名叫余世维的台湾人,据悉现在是中国大陆目前身价最高的管理培训师,甚至赢得了“中国第一培训师”的赞誉。 </p><p>余世维,在今天的中国企业界、营销界和经济领域已经妇孺皆知了,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个人品牌知名度。余世维,美国佛州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国际经理人协会特邀讲师,目前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曾任美爽爽·美国雅诗兰黛公司(驻美)副总经理、日本航空(台湾地区)副总裁,泰华土地开发公司(泰国工业区)总经理,谊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服务的客户有日本航空、上海贝尔、统一、安泰保险、德国莱茵、飞利浦、柯达、联合利华、ABB、APP 、史克、立达制药、三得利、3M、西门子、摩托罗拉、中国电信等国内外著名企业,被媒体誉为华人最权威、最资深的实战型培训专家。。。 </p><p>什么是余世维现象? </p><p>首先,笔者援引一段余世维所属的市场推广商对外发布的终端宣传材料中的原文资料:“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笑先闻”是很多受众对余世维的第一印象,这是很多领略过他现场课堂培训风采的朋友的评价, 更有人这样进行评价:“余世维,具有企业家的魅力、演说家的风度、战略家的高度、学者型的广度、思想家的深度。。。”、“案例丰富生动,讲解深入浅出,往往‘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有人说,他的一场讲座通常会涉及数百个案例,平均2分钟就会剖析一个鲜活的案例,平均5分钟就会掀起一个小高潮,让在场听众兴奋起来,平均10分钟让在场听众情不自禁地鼓掌,平均15分钟让镁光灯闪烁一回。。。” </p><p>不明就里,为了充分感受、见证一下大师级人物的功力和个人风采,并保持与时代同步的进取精神,笔者此前也曾参加了两次余世维博士的现场培训课。回来以后同周身的朋友聊天时才知道,原来笔者身边的朋友也都对余世维博士非常关注,大概有80%的人都在过去的两年当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聆听过余世维博士的培训课。更有在职场的朋友以参加过余世维博士的现场培训课为谈资、引以为荣,并当作控制话语权的资本。 </p><p>究其原因,今天的余世维不仅仅是一个姓名符号或是标志,他更是一个商品品牌,因为他具有着浓烈的知识经济的韵味和时尚的气息。时下,在一些企业里,有管理人员出错了,老板或者上司教训下属的时候,都是在讲:“余世维的执行力是怎么听的?听了都白听了?怎么还是出问题?下班以后去把余世维的执行力的讲课笔记整理一遍交上来。。。” <br/></p> <p>余世维这个年近60岁的台湾商人(1948年出生),靠着自身丰富的学识和前半生的阅历,进行着独特的个人培训产品的推广、短短几年时间红遍了全中国、享誉培训界,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咨询培训界的奇迹。 </p><p>在公众的视线里,今天的余世维已经成了培训产业市场的大鳄,他已经在培训产业领域同饮料业的宗庆后、乳品业的牛根生、汽车业的李书福、艺术界的陈丹青、学术界的郎咸平、IT业的李彦宏与马云以及地产业的王石与潘石屹等等成功人士一样出名了。自古以来英雄不问出处,毕竟他成功了,所以余世维当属时代的营销大师和传世英雄。 </p><p>余世维为什么会成功? </p><p>我们在了解“余世维现象”的同时,先不妨转换一下视觉,认真回想一下在中国大地上过去两年的流行时尚主题和原素是什么?简单回顾之后,我们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无论IT领域的时尚人物代表李彦宏和马云,体育界的时尚明星代表姚明和刘翔,还是娱乐业的时尚先锋超级女声李宇春,以及站在传统相声艺术风口浪尖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他(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击中了全民的“情结文化”的命门,适时迎合了全民的广泛兴趣与草根喜好,反映了全民受众的共同意志。所以,这些代表人物才会在顷刻间名扬天下,有了知名度、成了明星的同时,相关深度话题的新闻挖掘、自然被媒体和舆论所关注和讨论。所以,“余世维现象”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 </p><p>余世维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脱颖而出,红遍祖国大江南北、倍受行业人士的瞩目和认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余世维(准确地说是余世维个人品牌产品)的成功实属不易,因为他兜售并致力推广的产品本身,从根本上讲属于无形产品,所以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前端打包、产品导市、渠道发展和市场培育,以及促销推广等一系列营销基础层面的链接工作,纵观“余世维产品”在区隔产品策略差异化竞争、优化产品群结构的市场表现的同时,笔者更认为其企划平台的营建质量(产品形式感和产品价值感的资源整合输出),以及以细分缝隙市场为背景的产品推广策略着实可圈可点。 </p><p>反映在具体过程中,包括“余世维产品”对目标市场的分析、把握和切入,寻求出最具差异化利益背景的诉求途径,有效地锁定试点市场人群(目标顾客),聚焦系统资源、主要针对目标市场的高端需求,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的市场宣传、直复式的消费者教育和前期推广以及市场运作,直指核心受众,通过细致地对执行力的多元化理念、职业经理人修身理念以及3Q理念的深度演绎,从而博得了全中国企业家、老板、商人和各阶层职业经理人的眼球经济。 </p><p>“余世维产品”锁定高端消费群体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能够迎难而上、采取高位蓄水的市场战略,高落点、高质量地作用于目标人群,从而培育出了基础人群的全民意见领袖。周而复始,产品的购买价值(产品的利益点)和使用价值(产品的疗效点)就被在各阶层潜在目标群中,开始进行一对一的口碑推广和价值效应传播。笔者就常常听到职业经理人精英群体中时常有人振臂高呼:“余世维知道吗?”、“余世维太厉害了。。。”、“余世维的现场课门票,可是1680元/张啊!”、“余世维,现在在中国是No.1。。。”、“我们公司现在都在听余世维的讲课光盘资料呢。。。”、“我们上市公司大老板不仅自己听,还组织整个公司高层都专程去听他的现场课了。。。”、“我们企业也准备请余世维到公司授课呢。。。”形成了这样口传效应导致了规模的快速扩张,由于全民意见领袖群体的偏爱和引航,促使产品的价值感和产品形式感的用户体验和品牌传播效应振聋发聩,即而在这一细分市场里快速、有效地树立起了自己的领先优势。<br/></p> <p>分析余世维为什么会成功,在这里,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他和传统相声文化的时尚代表人物郭德纲进行一下类比分析: </p><p>1. 市场环境: </p><p> <br/> </p><p>1.1传统相声的市场环境: </p><p>传统相声作为一种传统的平民艺术,拥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自100多年前传统相声诞生于北京天桥之际,传统相声就以一种平民艺术的姿态存在于我国的艺术舞台上。戏笑怒骂间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也给劳苦大众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欢笑。至上世纪80年代,抱着收音机听相声依然是普通百姓获取快乐的重要方式,放眼大江南北,相声的忠实爱好者数以亿计。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兴娱乐文化的纷纷产生,更由于相声艺术脱离生活、精品匮乏,传统相声转向小品发展,似乎难以在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当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人们对相声的喜爱并未减弱,真正优秀的相声演员、相声依然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毕竟,相当多有良知的中国人都知道,相声是我国的国粹,不应该让它就此消亡! </p><p>1.2培训产业的市场环境: </p><p>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替频率空前加快的今天,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加速发展的法宝。商业竞争日趋激烈,从企业领导、中高层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面临着更新观念、提高技能的挑战。员工情况的多样性、管理逐步制度化、企业迅速成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都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也都加剧了企业对培训的需求。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对各级员工的培训需求都异常旺盛,很多企业每年拨专款对员工进行培训。 </p><p>培训业在我国国内尚是一门新兴职业,可以说,几乎没有历史人才积累。一个出色的职业培训师,一定要有相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太年轻了不行,从某种程度上说,优秀的培训师是在贩卖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因为他面对的学员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价值观,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一套方法和习惯。对这些人,你不能用死板的理论说教,也不能简单的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管理体会向受众进行强行灌输,这些都会适得其反,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优秀的职业培训师,要把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融会贯通,巧妙的传递给培训对象。 </p><p>2.产品品质: </p><p>2.1郭德纲的产品品质: </p><p>郭德纲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捍卫国粹艺术的精神令人钦佩。1996年,郭德纲和一群热爱相声的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北京德云社,目的是抢救和挖掘我国的国粹艺术——相声的精品节目。郭德纲和他的朋友们不分寒暑,近十年如一日,在德云社茶馆演出,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尤其是在早期,观众寥寥无几,演员食不果腹,其困难处境可想而知。郭德纲并不是国家政府承认的正式演员,也不是所谓的艺术大家,但他以一介布衣身份,不为困难和贫寒所动,将全部的热诚投身于其所热爱的相声事业,这种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p><p>聚沙成塔,滴水穿石,郭德纲的走红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一位成功的民间艺人,郭德纲的艺术功底可谓深厚。他自幼学习相声和评书表演,并广泛涉猎各种曲艺和戏曲项目。郭德纲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切合民众的心声,敢于将广大民众的真实想法运用到其相声段子创作中,因此在他的相声作品中,没有刻板的说教,没有过时的笑料,网络话题、街头笑谈都能被他当作包袱。赵本山曾这样评价郭德纲:“郭德纲能深入最底层,所以把相声说活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郭德纲发掘和创作了传统及现代相声段子600余篇,德云社也从原先的门可罗雀发展到现在的一票难求。应该说,郭德纲的走红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超凡实力和艰苦努力的必然结果! </p><p>2.2余世维的产品品质: </p><p>形成口传效应,“余世维产品”最大的卖点就是余世维绘声绘色的课堂文化、幽默风趣的案例故事以及口语化的沟通方式,几乎成了“余世维产品”的标签和个性化招牌,可以让人在轻松和笑声中学习。有人这样指出,“余世维产品”的核心理念是洋为中用、信息升级,适时引进和导入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所用,借以他的管理思想更加强调人性化、本土化,所以会受到目标受众的极力追捧。 </p><p>余世维今天的成功,与他对事业的积累和付出是分不开的,他能够坚持学习、事必躬亲、注重细节,每年大量的演讲课程给他带来的工作量与压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承载的,但是余世维在每一次课堂表现出来的激情,其实是其不断受到欢迎的源泉与动力。余世维非常善于保留、收集生活素材与资料,及时进行课程经典模块的教材充实和编辑。他随身还携带有数码相机,积累自己的素材,增加课程的现场感和即时性。 </p><p>同时,余世维情感丰富、爱憎分明,时时不忘民族情结,表达批判的课程内容则非常尖锐、具体,直击要害,表达赞许的课程内容者则十分丰满、有力,能够激起共鸣。 </p><p>3.市场推广: </p><p>3.1郭德纲的市场推广: </p><p>媒体的多元化宣传,成为了郭德纲迅速走红的必要条件。熟悉郭德纲的人都了解,郭德纲最先发迹于网络。郭德纲个人创办的网络论坛——相声公社,目前已拥有注册会员2万余人,这些人大都是狂热喜爱郭德纲的忠实票友(网络上戏称为“纲丝”),他们在全国各大网站上频繁转帖郭德纲作品的视频、音频节目,使无数的网民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和喜爱上了这位民间相声奇才。更有甚者,还将郭德纲的经典段子编成手机短信,制作成手机彩铃,使之更加广泛的流传。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提到的这些狂热“纲丝”们,基本都是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可见,不是年轻人不喜爱相声,只要有真正符合他们口味的笑星,他们会以更加狂热的态度来追捧!所谓一呼而百应,继郭德纲于网络迅速窜红之后,电视、电台、报刊等各类媒体纷纷开始报道郭德纲和他的相声作品,郭德纲也能够真正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频繁出现在各主流媒体上。因此,媒体的多元化宣传,成为了郭德纲迅速走红的必要条件。 </p><p>3.2余世维的市场推广: </p><p>余世维对于其本身的产品市场推广,应该称得上是比较成功的,对于整个产品的前端打包和系统设计也是非常完善的。在营销的推广形式上在选择了独家代理的经销制模式,上下游的组织分工和业务结构非常严密,在确保代理商足够市场操作空间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和业务协作。 </p><p>“余世维产品”在终端的推广工作主要以“目标市场人群的体验装派发+重点终端售点的体验促销”为业务操作主线,有效针对市场潜在试用人群的逐步挖潜,长期致力于重点终端和促销点的常规促销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地面推广活动使得“余世维产品”的品牌传播效应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 </p><p>“余世维产品”在渠道的推广工作主要以全渠道渗透为经营方向,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线结构形成了“余世维产品”独特的形式感和价值感。各地代理商借以“明星效应+证言广告”的方式进行话题切入,在渠道推广方面主要采取光盘传播、网上炒作、形象包装、独家代理等方式,短短时间内成为中国培训界一位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p><p>4.市场效果: </p><p>4.1郭德纲的市场效果: </p><p>2005年年底,郭德纲三个字频频见诸报端。与国内相声市场的萧条相比,郭德纲的相声显得热火朝天。其接近“超级女声”的曝光度,让他一朝成名天下知。“平民”味浓郁的郭德纲相声从此频频露面。郭德纲带给观众娱乐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草根文化”的盛行倾向。但是,他的“火爆”也引来了许多提醒、怀疑甚至批评的声音。可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知道,郭德纲“火”了,“火”的背后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太需要轻松,太需要笑声了。 </p><p>4.2余世维的市场效果: </p><p>对比国内不稳不火的培训产业市场同行,余世维现在可是一年300天都在忙着各地上课。据说余世维成为互联网当今名人排行榜内唯一一个进入点击率排名前50名的培训讲师。无论这个说法是否经得起推敲,但是今天的余世维和余世维个人品牌产品在市场、网络和媒体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当我们看着余世维培训课门票价格一路看涨、影像作品和书籍热卖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还有人在暗地里窃喜,那就是“余世维产品”在各地区的地区代理商,正所谓“无网不胜”的道理,所以他们也是赢家,大家都赚到钱了。<br/>解码余世维现象? </p><p>如今,有人用“注意力经济”、“感性营销”和“引爆流行时尚”等新名词来解释“余世维现象”。不可否认,最近两年,全中国管理培训界、企业管理培训言必称余世维,余世维培训风暴仍处在爆发期,可谓“忽如一夜春雨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余世维风暴”是怎样形成的?“余世维现象”正常吗?“余世维现象”给中国企业发展能带来什么? <br/></p> <p></p><p>首先,笔者认为透视“余世维现象”,追其根本,目前中国国内的培训产业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师资以及培训课内容设置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国内培训产业市场上的培训师大部分是在企业中成长起来,有一定的实操和实战经验,但是在系统的理论和培训教学方法上却火候不足;而另一部分则是大专院校的大学专业老师,拥有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际经验。所以,在国内培训产业市场上能够被市场所认可所接受的培训师资队伍才是关键症结。 </p><p>培训产业全方位规模化、市场化运作在国内基本上属于一个新兴产业(同10年前的中国保健品行业的起步背景如出一辙),可以说,几乎没有历史人才积累。但一个成熟的培训师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就的,这也是国内有经验的职业培训师严重缺乏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职业培训师的严重缺乏,也为那些新生的优秀职业培训师提供了广阔成长的空间。 </p><p>放眼国内培训产业市场,曾经上演了很多奇迹,从最早的励志大师陈安之到提出“中国式管理”的曾仕强,以及管理专家莫少昆和姜汝祥,再到今天的国内培训第一人余世维,一方面说明了在我国第三产业造就财富的能力和规模效应,从另一方面也客观反映了各领域市场消费的不饱和、呈现着巨大的隐形商机。 </p><p>网络上也有网友戏言:“余世维的受欢迎真是有道理的,他是第一个把深奥艰涩的管理学彻底娱乐化的人。”这句话不禁联想起原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梁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资讯产生焦虑,不如娱乐处之。”的确,那些从办公桌前匆匆离开、买了数百乃至上千元的门票来听余式管理课的顾客,没有一个是想混文凭或做学问的,都是想真正地深入学习或是恶补一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想从大师那里获得一些经营公司的技巧或提升管理绩效的捷径,由于大师区别于正规学院派的光环资历和授课风格,当然更受顾客青睐和折服。 </p><p>有感产品策略的深层次挖掘 </p><p>目前,在中国专业从事培训工作的企业机构、培训专家以及老师队伍很强大,但是,却只有余世维一个人肩负责任改写了中国培训业的“成长史”,广大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在听取完余世维的培训课以后,除了对于余世维个人魅力、案例丰富、课堂生动和内容有趣的诸多感受之外,再询问很多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收获的时候,大部分人在无所适从之余、也都显得异常惊讶。记得以前有位哲学大师说过:成功一定有道理,失败一定会有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静下心来想道理、找原因。因此对于商品消费以后,就余世维的产品策略有必要进行以下深层次的概念挖掘。 </p><p>1. 市场机会: </p><p>在培训产业市场上,授课者的资历往往在国内非常被业界所看重,这样一来有过海外工作背景的余世维就有着天然屏障优势,更关键是余世维曾有过在日航公司中国人最高职位的“辉煌”经历,这正好刺痛了广大本土企业家和知识分子的民族情节,一味好药方,毕竟中国人能站在小日本的头上,这可不是一般的中国人,那些整天在狂喊着民族团结、振奋和爱国的目标顾客,就凭这一点就会前赴后继、争先恐后的争取第一轮的付费埋单资格。 </p><p>2. 核心产品: </p><p>余世维始终都是以个人心态、工作方法、细节管理、有效执行力和自信成功这五个要素为主线,辅助鲜活生动的生意经案例贯穿于他的“管理相声”或是“独角戏”之中的。但是,就是这样的“管理相声”不是中国没有人讲,只不过是由于话语权的分量不够罢了,因为头上缺少了闪亮耀眼的光环效应,更没有“两栖作战”的成功经历,所以谁会去听他的师法自然学说。 </p><p>3. 实体产品: </p><p>由于余世维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所以整个销售过程中,实体产品的质量判断和辨别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为了保证实体产品的质量,所以余世维一再强调自己兜售是管理理念。有管理专家直接指出,“余世维的产品价值不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有人哗众取宠称之为,“使用价值作用于方法和技巧,实用价值强调的则是技术问题,余世维的真正产品价值在于思考和反思。。。”所以,在余世维产品销售和推广的整个过程中,外界颇有微辞的就是其实体产品本身的质地和产品质量了,毕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放下什么都不是”的现实矛盾,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去面对和化解。再次回到自己的现实工作中,突然发现自身的水平没有看到提高,工作中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p><p>4. 周边产品: </p><p>余世维周边产品包括余世维的产品形象和包装输出,正如网上评价的那样,“听余世维的课更像是在看舞台剧,他有着深厚的表演功底,他擅于借助语言及语言以外语调和肢体动作来达到表演的效果,说余世维是一位培训表演大师,毫不夸张。余世维非凡的舞台表演功夫、大量使用彩色图片投影以及传统投影仪展示,使人有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保持思想的高度集中。在语言方面,余世维运用大量口语,很少有管理学的名词,特点是延伸、重复、夸张。” </p><p>此前不久,有一家武汉报纸媒体在采访余世维时,就同样是培训师、同样是台湾人的曾仕强认为管理之道在于东方智慧,让余世维谈谈个人的看法?余世维的回答是:“西方管理与东方智慧不可偏废,有顺序。我们要先学法家行为规范,再才能到儒家的人性与人本。曾先生是管理学博士,国学修养也很深,自然能约束自己、不悖人伦。但在我们许多人身上,东方智慧差不多丢光了。《中庸》云:君子慎独也。都说用人不疑,我主张用人要疑。当前,强调西方制度管理很重要。” </p> <p>小结 </p><p>可见一斑,“余世维产品”的成功主要集中表现在核心产品和周边产品的市场定位上,以及完善的全渠道销售,有效的终端品牌推广。但是,由于成熟产品利益点阶段性的局限效应,产品附加值的挖掘和融入工作还没有及时跟上,即而加速了实体产品本身质量的“短板效应”浮出水面,由于各渠道间终端产品价格战所引发的渠道冲突,已经导致了渠道变形和扭曲,以至于近一段时间“余世维产品”的市场现状和表现令人大跌眼镜。扼腕惋惜之余,不免为“余世维产品”的生命周期担心起来。 </p><p>再次回首2005年,无论是全民普选的大众偶像代表人物李宇春,还是平民化相声艺术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以及被誉为管理相声的演绎培训专家余世维都是时代的产物,唯一的共性就是都是快速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一夜成名,成为了很多人瞩目的明星和公众人物。但是,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就像当年的刀郎一样,迅速走红,迅速沉没,在他还没有真正体会到自己已经窜红的时候,他已经走向了下破路。而刀郎也注定只能成为娱乐圈的一个笑柄。郭德纲现在很红、而且红得发紫,但现在我们已经依稀可以看到郭德纲与媒体炒作之初,已经是完全两回事了,刀郎的现象的警钟已经为郭德纲敲响了,而超级女声李宇春,一直没有男“玉米”的支持,她的沉沦或许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p><p>此时,不禁想起了另一个余姓的成功人士,时代艺术文化大家余秋雨教授,余秋雨在执著追求他个人“文化苦旅”的同时,多年以来在中国文坛第一品牌的地位至今无人所能撼动和替代。笔者认为这倒不全是由于余秋雨,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的身份和现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等等一揽子头衔。更不是他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国际著名学者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的个人成就。这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个人本身的产品知名度到美誉度的无间隙跨越,岁月的积淀所形成的个人品牌,除了被称之为余秋雨“典型式傲慢”的周边产品瑕疵外,余秋雨被国人和行业学者所广泛认可的实体产品、核心产品以及其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已经深入人心了。。。 </p> 很不错的分析 老师分析的很透彻!受益匪浅!
谢谢老师! xieix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