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 发表于 2006-1-13 09:05:58

[交际讲堂]如何与猜忌型上司相处

<STRONG>案例研究:有攻有守,改变主从关系</STRONG>
<DIValign=left>    小黄在英国取得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应聘到一家民办技术学院担任讲师。这家学院除招收高中毕业生外,也针对社会大众开班授课,算是学校另一笔财源。
<P>    这项招生业务由学院的少东家抓总,下设执行长,负责召集学校内比较有业务`行销经验的教职员参与招生工作。小黄因赴英留学之前搞过行销工作,在业界颇有名声,所以便被任命为副执行长,实际负责招生业务。
<P>    业务开展之初,少东家为鼓舞士气,口头宣布了一项奖励办法,表示如达到业绩目标,将提出营业额5%作为全体奖金。另外,他还私下答应发给小黄一笔红利。
<P>    结果,在以小黄为首的团队努力下,第一年便创下惊人业绩,业绩达成率120%。少东家非常高兴,按约定发下5%的全体奖金。但是原答应小黄的额外红利却严重缩水,给不到三分之一。
<P>    对于少东家的爽约,小黄心中有气,但也明白这是大多数老板的作风,多说无益。因此,表面上未露出不悦之色。
<P>    少东家也未把爽约当成一回事,而且还经常到小黄办公室走动,夸赞小黄出手不凡,独当一面不成问题。有次,少东家明白告诉小黄,说他觉得执行长功能不彰,如果小黄有意接任,他可以找个理由把执行长拉下马来。
<P>    小黄心想:少东家答应给红利的事都缩水了,现在又示意我可以接执行长位子,这其中必有文章,恐怕是在试探我有无野心吧?
<P>    再者,纵使少东家真心要他来干执行长,自己羽翼未丰,难保其他同事不眼红,也难保那天不被拉下马来。毕竟,有老执行长在,就多了一管避雷针;自己虽居老二,只要二人相安无事,还不是跟干老大一样。
<P>    心念一转,小黄除感谢少东家对他的厚爱外,特别强调现任执行长颇孚人望,具统合、协调能力,是现有团队最理想的领袖人物。而自己尚待学习之事仍多,肯定不能胜任,还是让他先把份内时做好再说吧。
<P>    少东家听罢,大为赞扬小黄的谦虚,嘱咐好好干,将来一定不亏待他。有关执行长换人一事,也就不再提了。
<P>    后来,少东家不知在那里结识了一位美女博士,对方自诩拥有丰富的教育行销经验,人称「招生皇后」。
<P>    这位美女与少东家过从甚密,不久就被安插到学校的招生团队来,而且还以常务副执行长身份,居高临下直接主导下半年的招生业务。
<P>    小黄一下子由老二降为老三,但他以不变应万变。在招生工作上,虽已看出美女博士绣花枕头一个,并无真才实学,他也唯她马首是瞻,不表异议。
<P>    有进有退,胜券在握
<P>    果然不出小黄所料,在美女博士主导下,下半年业绩严重滑落,几乎不到上半年的二分之一。
<P>    首战失利,美女博士只好请辞,小黄又恢复老二地位了。
<P>    眼见这一连串的事件发生,小黄发现职场如战场,险象环生,老是为人打工终非良途。于是利用自己在英国的人脉,取得了几家英国学院在国内招生办留学的代理权。
<P>    之后,小黄一手拿辞呈一手拿留学招生的计划书,去见少东家,表明自己有意创业,特来请辞。少东家觉得目前正待小黄临危受命,当然极力挽留,并问起小黄的创业计划。
<P>    小黄乘机递出计划书,分析市场远景及前三年的预估营业额,并强调本小利大,没甚麽风险。
<P>    一番分析下来,少东家大为所动。小黄见状,话锋一转,指出自己其实也舍不得离开少东家,也有心继续为学校效劳。如果少东家有意的话,他愿意让出一半股份,和少东家合伙搞留学招生业务。而他,自然也可以留任原职,公私两便。
<P>    最后,二人达成合作协议,新公司资金全由少东家负责(也算是补偿先前的爽约),各占50%股份。小黄除负责新公司业务外,并继续担任原来的副执行长一职,当然学校讲师职务亦照常。
<P>    由于,与少东家有着老板伙计、合伙人的双重关系,而且各项业务又都推展不错,如今二人几可谓哥们般平起平坐,用不着伴君如伴虎,担心受怕了。 </P>



<P><STRONG>职场老鸟有话说</STRONG></P>
<DIValign=left>    为防功高震主,不居功之外,也要懂得适时明志,让老板、长官去掉防心,对你没戒心。
<P>    尤其是相处不久,「周泽未渥」---上头还不是很信任你时,更应该注意明志。
<P>    本案例中,小黄一战成名,老板先是克扣红利,继又诱之予执行长一职。这里面有老板的小气习性,也有老板的试探之心。小黄对老板的小气能隐忍不发,对老板的试探之心能有所洞悉,进而做出合乎情理的举措,实在难能可贵。
<P>    不追索应得的红利,表示他不居功;不得意忘形觊觎老大位置,更是一种明志。通过这两关,老板自然对他有不同评价。
<P>    接着,老板难过美人关,加上以为外来和尚会撞钟,找来美女博士凌驾于小黄之上。一般有才之士碰上这种事,大抵拂袖而去。但小黄却坚此百忍,不露声色冷眼旁观,从容以对,让时间和业绩决定谁该去谁该留。
<P>    只是,对有才华、有资源的人才来说,单纯扮演打工族,帮人作嫁衣裳,的确没保障。
<P>    因此,小黄棋高一着,像陶朱公范蠡一样,两手准备做好「身退」创业的规划。同时掌握老板亟需用他之际,抛出新事业的大饼,让老板衡量公、私利益后,欣然答应小黄的建议。
<P>    其实,这样的结局对双方来说都是赢家。老板留住了人才,并开展了新事业;小黄呢,又是伙计又是老板,完全跳出打工族的梦魇。
<P>    他改变了职场中的主从关系,退中有进,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的事业空间。这一切皆来自他知进退,把自己搞定、把人搞定的智慧。 </P></DIV></DIV>

徐老师 发表于 2006-1-13 09:07:20

——搞定猜忌的上司
<P>    历史名将韩信帮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后,功成名就受封楚王。但不久,被诬谋反,遭刘邦打入囚车,最终屠灭三族(父、母、妻)。
<P>    当时,韩信说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死。」这一千古名言。他的下场提供后世一个「功高震主」活生生示范,证明为人部属、伙计者,其「职业灾害」与「职业荣耀」成正比。
<P>    其实,韩信从无谋反之心,而刘邦也明白这点。因为真正的原因是,韩信的军事天才令刘邦寝食难安,他不敢保证韩信将来不会搞垮他。
<P>    清人曾国藩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处大位、大权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几人「善其末路」(好下场)者?总需设法将权位二字退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方有善终)。
<P>    拂衣归钓五湖春
<P>    曾国藩说的就是「退」的修养、「退」的艺术。
<P>    所谓功成身退,有时候要像陶朱公范蠡一样「拂衣归钓五湖春」,偕西施泛舟五湖弃官从商去了,不再跟越王勾践打工,等着「共享荣华」,以避免招来人主之忌,制造杀机。
<P>    范蠡是专业经理人自行创业的古代版典型人物,为勾践打工时早做好两手准备,复国大业一完成,即递出辞呈。带着老板的无限感激和一笔离职金,飘然远引作生意去了。
<P>    范蠡懂得看相,他知道像勾践那样长着鹰钩鼻和尖嘴巴的人,可共患难不能共享荣华。再为他打工,早晚死路一条。
<P>    范蠡也懂得人性,他知道攻坚任务既已完成,自己已无太多被利用价值。所谓共享荣华,在老板眼中形同揩油。
<P>    试想,当你不断往他身上提款,花他银子时,老板会一直觉得无所谓吗?这种看人脸色的日子,范蠡不想过,所以选择经商,自己当小老板快活些。
<P>    如果你缺乏创业条件,就想当个稳定的打工族。那麽最好学宋朝名将曹彬一样,于率领大军讨平南唐李后主之后,从江南归来,向皇帝老板呈递的报告书内容很简单,只有「您派我去江南办事,我办完回来了」这几个字。把一场丰功伟绩的军事胜利,轻描淡写带过,不居功自夸。
<P>    换言之,对企业、对单位有贡献,仍表现像没事一样。如此,老板、长官满意,其他同事也不致眼红。
<P>    像曾国藩带领湘军攻打太平天国时,每有捷报上奏,经常与其他官员会衔,内文谦逊自抑不居功。及至攻陷南京取得根本胜利时,不但劝退弟弟曾国荃,学陶朱公泛舟五湖。自己亦怕引起朝廷猜忌,除自请裁减湘军,还扶持李鸿章另立淮军以为制衡。
<P>    而这也是曾国藩「退让少许、减去几分」的具体表现,所以他不论生前死后,所享权位、恤典几达人臣之最。
<P>    韩信的四大死因
<P>    反观韩信,之所以被诬谋反,落个族毁人亡的下场,除了能力高强引起人主猜忌外,另有四点根苗加重了刘邦不安,以致萌生杀机。其事例足供现代人参考。
<P>    第一:趁火打劫,要求升官加薪。
<P>    刘邦、项羽相争于成皋之间,形成拉锯战时,韩信甫平定齐国就派人要求刘邦封他「假齐王」。刘邦气得七孔冒烟,大骂韩信:我被困在这里,日夜盼望你来救我,你却打算当王。
<P>    张良、陈平在旁边,立刻踩了刘邦一脚,小声说道:我们被困在此,阻止不了他当王。现在他主动开口,最好顺水推舟,至少让他保持中立。不然,将生巨变。
<P>    刘邦心领神会,赶紧改口说:好小子!甚麽假齐王?大丈夫男子汉要干就干真的!
<P>    说完,就派张良带印信去布达这项人事命令。
<P>    但「蹑足封时虑已深」,在被踩了一脚不得不封韩信为齐王的同时,刘邦心中已烙印下这笔帐。因为,没有一位老板面临公司危机之际,能忍受业务经理趁火打劫要求升官加薪。
<P>    第二:不加发奖金不办事。
<P>    刘邦与项羽鸿沟为界,订下互不侵犯盟约后,刘邦背信追击正向东撤退的项羽军。当追到河南省淮阳县时,刘邦要求齐王韩信、魏国宰相彭越这两位分公司经理前往会师,可是二人都没去。
<P>    刘邦问张良该怎麽办,张良说:项羽覆亡在即,而韩、彭二人还没有明确可见的封地,他们不来,意料中事。
<P>    刘邦立刻依张良建议,划地封王。韩、彭二人才分率大军,投入追击项羽的行列。
<P>    至此,刘邦已有干掉韩信的打算,只是力量不足未敢动手。
<P>    第三:收留老板的仇人。
<P>    项羽的部下锺离昧素与韩信交情不错,项羽兵败后锺投靠韩信。但刘邦深恨锺,知道韩信窝藏他,非常生气,立马要求韩信逮捕锺。
<P>    第四:派头太大。
<P>    韩信于项羽兵败后论功行赏,改封楚王。韩信初到封国,巡查各地区时每次都排场浩大,率领大批武装部队。这等行为岂不引人生疑,解读韩信有异心。刘邦那不想除之而后快?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际讲堂]如何与猜忌型上司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