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连续12年获取政府诚信纪录
【喜报】中国经济管理大学连续12年获取政府诚信纪录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历经1995年起中国经济管理研究院、中国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到今天公司化运营、教育集团化发展。坚持公益教育和国际教育并行的教育模式。中国经济管理大学拥有良好政府资信记录,连续12年顺利通过政府年审,获取《记录证书》。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依法向香港政府注册登记.注册登记号:35893628-00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法定业务范围:学历教育、人才交流培训、学术研究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主管单位: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受HKSAR(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保护,同时接受HKRD(香港税务局)监督管理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2017成人教育
优秀毕业生评选及表彰办法
为促进我校成人教育学生经管实践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专业人才,特制订《2017中国经济管理大学成人教育优秀毕业生评选及表彰办法》。
一、优秀毕业生评选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进步,品德端正,作风正派;能模范地遵守《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敢于同错误思想、行为做斗争;2.能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矛盾,按时参加教学活动,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方法得当、效果显著,毕业时课程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3.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热心为同学服务,努力为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站风做出贡献;在单位工作积极努力,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受到单位的肯定。
二、评选办法及表彰
1.优秀毕业学生应在班主任主持下,由班主任填报《成人教育优秀毕业生审批表》,经站点并签署意见后连同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材料一起报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研究生院(公益院)审批。选出的优秀毕业生人数不要超过毕业人数的10%。2.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可在毕业学期进行。3.校级优秀毕业生由中国经济管理大学颁发优秀毕业生证书。
给自信 更公益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公益教育宣言》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不分民族、性别、宗教、语言、社会出身、财产或其它身份等任何区别。
——MBA/EMBA培训不应该仅仅属于富人的专属特权,更不应该让天价学费阻碍为那些有管理潜力普通大众的求学之路。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EMBA公益研究生院(免费学堂)勇当教育公益事业先行者,继续让公益培训遍结硕果。每月2-4次免费专题培训。
——为有潜力的管理人才、培训合格人才免费颁发合格证书,筹建高端管理人才库,让每一位学员享有金牌猎头服务。
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受益终身
名家谈公益教育:公益教育专家信力建的公益思想 于教育,目前有三种人在办教育:政府、商人和文化人。政府办学优势在资源,但缺乏上进,服务差;商人懂得利用资源,但过分追逐经济利益;文化人能培养出有思想的人,但缺乏资金和资源支持。信力建认为,最理想的状态应是思想家办学、理念办学。
最近,信力建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教育部长换人的博文,一时间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响,支持者众。文中,他大肆抨击了以往教育政策的短视,其中一大罪名是“倡导精英教育,忽视平民教育”。信力建有一句名言:“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人才”。他认为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选择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来读书,那才是公平的,才是满意的。高考制度则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大部分的小孩挡在受教育的门外。
信力建认为,精英教育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错误的,除了20%的精英外,80%的人也需要学习。因此他提出的一个口号是要培养平民。他很早就认为,贵族学校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中国90%以上都是平民。因此,开平民学校,办平民教育,成为信力建努力一生的方向。
名家谈公益教育:教育部副部长 李卫红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大力推进教育发展教育部副部长 李卫红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今天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感谢国内外各界长期以来对中国教育的关心、关注与支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业。 各级各类学校是中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职工总数占全国事业单位的“半壁江山”,直接服务对象涉及千万个家庭和数以亿计的学生。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情况和意见。
一、新世纪中国教育取得伟大成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加快了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伴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教育成就。
(一)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的历史性跨越
2009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0%,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义务教育从基本普及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阶段,普及程度和质量在印度、巴西等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位居前列。
(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187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形成了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三)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高等教育总规模从1998年的786万增加到2009年的2979万,毛入学率也从不到10%增加到24.2%,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
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状况显著改善;特殊教育不断进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民办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五)教育公平进一步推进
从2007年秋季起,优先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国家课程教科书;2008年秋季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秋季起,44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基本解决了1.8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各级各类学校中男女生比例大体相当,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二、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公益性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只有坚持公益性原则,才能保证各级各类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并予以长期坚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一)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教育公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共性,二是公平性。我国教育法律法规通过明确办学要求、强化政府责任、加大优惠力度等方式,确保教育公益性真正落到实处。《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管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等,从法律上确认了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
(二)强化政府责任,坚持政府在教育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公益性的教育事业需要政府来主办、来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不断强化对教育的投入,切实承担起维护教育公益性的主要责任。我国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政府承担着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公共服务职能和主体作用。
(三)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扩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努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在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进程中,着力加强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大力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教育差距,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近年来,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享有教育资源的水平。
(四)加强教育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平等享有良好教育的权益
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增加投入,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费,逐步推行中职教育免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寄宿生生活补助,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着力解决农村和贫困家庭学生学习生活问题。重视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女童和残疾儿童的教育工作,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的政策,健全动态监测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管理,建立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平等受教育的权益。
(五)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建立维护教育公益性的保障机制
政府的有限能力决定了它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因此,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多种途径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中国政府在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扶持和兴办教育事业,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促进形成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年展望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许多国家都在思考和谋划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和繁荣问题。未来十年,是中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决策,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积极谋划教育改革与发展。
今后十年,中国政府将继续秉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遵循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并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一)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二)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创新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制度和考试招生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扩大办学自主权。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合作水平。
(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扶持困难群体,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五)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更好地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使命,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政府在积极致力于本国教育发展的同时,将继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公益机构改革与公共服务发展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祝贺中经大!以中经大的学员为荣!持续关注并支持学校的管理教育的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