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 发表于 2010-7-30 12:51:43

【管理杂谈】《布置任务是一门学问》

有了好的战略决策,还要有效部署、认真执行才行。想想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是正规军校毕业,接受过国际上最先进的军事教育,国民党的军队也都是新式装备武装,有精良的武器,还有老美的财力支持。为什么就让“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给赶走了呢?其中原因,一方面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的作战方略出神入化,另一方面也是手下人把战略部署执行得好。
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做评委的时候曾经说:三流的执行加一流的创意,远远不如一流的执行加三流的创意。战略也是如此,毛主席想得再好,如果手下的官兵不好好打,这仗没法赢;反过来,即便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将士们各个听从指挥英勇杀敌,同样可以打个漂亮仗。
所以,制定战略决策是一门学问,部署任务又是一门学问。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下属,如何让他们完美地执行出来,是你应该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战略制定得好,不如命令下达得好
向下属布置任务,有个通行的“5W+1H”方法。“5W”分别指:WHY(目的、意图、理由和背景等);WHO(主体、客体及人物);WHEN(时期、时刻、状况或场合);WHERE(场所);WHAT(对象、内容、事项);HOW(方法、手段)。一般而言,这5W和1H涵盖了命令的全部内容,领导套用这个模式,把自己的战略部署阐述给下属就行了。
但是,这个方法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它的“西方血统”植入中国之后多少会有点儿水土不服。受人文因素和文化背景影响,中国人还不太适应这种机械教条的管理方法,很多领导一时转不过弯儿来。而且,自古有云:兵不厌诈。有很多东西虽然属于战略的一部分,但是落实到具体事情上,还是不应该跟下属说得太明,所以,领导应该斟酌取舍。根据中国的特有办事规则,我们可以把这“5W+1H”方法本土化一下,分成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说明这次战略部署要实现的目标,并且告诉他们完成任务好坏的标准 前提条件是这个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好坏的标准要具体,要量化。比如:这批货要达到国标A级标准,这就很具体,因为A级标准有具体的量化数据,如:表面硬度,拉伸度,柔韧度等,都有数据标准。达不到就是不好,只有达到了才是好。让人一目了然。再比如:今年的销售额要比去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这样也很具体,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也不能否认。高层领导在阐述战略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像这样实打实地做要求,千万不能留给下属钻空子的余地。
第二,责任一定要分担到具体人身上,一件事一个人负责。指定一个人负责,即:主帅。你可以派其他人协助,但是绝对不可以让两个人共同“做主”,否则,就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你指望他,他指望你,拖延推诿,最后出了差错没有人负责,造成了损失也找不出根源。战略要实施,就必须指定一个人主抓一件事。你可以让他同时抓其他的事,但是绝不能让其他人同时插手这件事。这就好像带领一个球队打球的主教练只能有一个,副教练、助教可以有很多,但是主教练永远只有一个。
第三,限定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间,即便是错误的判断得出可能错误的完成时间,也比没有日期限定的效果要好。限定时间时一定要具体,不可以笼统地讲“尽快完成”、“近期到位”,这些用语太模糊,给下属留出了太多拖延的空间。在这里,我们还需要重点强调“量化”,尽量用数字说话。如:“你今天下午三点之前把三十份装订好的文件送到会议室”。短短一句话,包括了三个“量”。“时量” “下午三点之前”;“数量” “三十份文件”;“质量” “装订好的文件”。这样,你的下属就有了三个“量”的概念,在执行中就可以到位。反之,取消任何一个量,都可能出现偏差。
假如这句话中没有“量”,就成了“你把文件送到会议室”。这件事有可能理解成为送1份也行,送10份也行;上午送也行,下午送也行;现在送也行,明天送也行;草稿也行,印好的文件也行。总之这种不确定的指挥,在不同员工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高素质的员工当然可以尽善尽美地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但对于素质一般的员工,就会产生偏差。
第四,战略执行的地点也要做好详尽的安排。“要黎明之前拿下敌人的59.79高地”,上甘岭的战士们接到的命令就是这样的。现在看来,“黎明之前”这个词是不太准确的,但是59.79高地十分精确,这样的话战士们就知道自己冲锋的方向在那里。用到企业战略部署上来说,高层领导在战略决策时一定要协调好各地区的工作。比如,一个公司的销售部门通常会分片区,如果你定下了500万的销售计划,究竟是华中地区完成,还是华东地区完成,还是两个片区可以机动互补,还是怎样。作为领导人必须做出明确的指令,否则下属蒙着眼睛做事,多卖钱也就好了,万一互相指望都不肯出力,最后头疼的还是你这个当老板的。
第五,执行战略需要的资金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这个无需解释,领导们一看便知。每一项重大举措的实施都必须经过反复计算,确保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像马云那样“不考虑赚钱”的毕竟是少数,企业在成长阶段必须保证充足的资金供给,所以不谈钱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向下属部署战略的时候,“钱袋子”一定要抓在你自己手里。你可以让他报出财政预算,然后考虑是否可行,再留出应急基金以备不时之需。
“人”是战略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
“人”是整个战略执行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所以我们要重点说一说。在这方面,总的原则是“因事选人,视能授权”。因事选人,就是根据此次任务的需要,找到合适的人,给他权力,给他资金,给他时间,让他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做好这件事。所以,因事选人很重要,有道是:“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能否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最能体现一位高层领导高明与否。
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子发发布告示,广纳天下贤才,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来报名,子发都愿意给予重用,一个擅长偷窃的小偷揭了告示前来求见。子发听说后,连衣服都没穿好,帽子也没戴好,就赶忙跑出去迎接。小偷对子发说:“听说大人您寻求有技艺道术的人,我是个小偷,情愿把我的技艺献出来充当您的一个差役。”左右官员侍从们劝谏说:“小偷是天下人憎恶的呀,大人您干吗这么礼遇他呢?您不能够收留他。”子发没有听从左右侍从的劝告,留下了这个小偷,并待之以礼。子发对劝说他的人说:“这不是你们能理会的。”
过了不久,齐国兴兵攻打楚国,子发率领军队去抵挡他们,但是交战三次都失败了,楚国的贤良大夫们都献尽计策以显示他们的忠诚。齐国军队却愈战愈强,楚军还是无法抵挡。
这时,小偷晋见子发说:“我有偷盗的小本事,我愿意为将军效力。”子发就叫那个小偷在夜里溜进敌军营,把齐国将领的帷帐偷来,而后又派一个使臣将帷帐送回去并说:“我的士兵有出去打柴的,得到了将军的帷帐,现特派人送还给你。”第二天,小偷又去齐营,偷回来将军的枕头,子发又派人送了回去。第三天,小偷又取回了将军的簪子,子发再派人送了回去。
齐国军队听说了这件事,大为惊骇,议论纷纷,军心顿时大乱。齐国将军想:“我要是再不退兵,楚军恐怕要取我的人头了。”便下领退兵。就这样,子发用一个小偷退了齐国的大军。这时候,大家才明白过来子发收下小偷的用意,都称赞他善于用人。
小偷本来是众人皆恨的人,子发却收留了他并委以重任。这就和刘邦重用“与嫂私通,收受贿赂”的陈平一样。虽
然这种“只看才不看德”的用人法遭到很多道学先生的批评,但是,它们的效果却是很明显的。所以,应该说子发是位卓越的领导,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处在什么当口,需要什么人做助手来帮自己获得成功。这一点是常人无法望其项背的。
除了因事选人,领导还要注意“视能授权”,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胡雪岩曾说:“一个人最大的本领,就是用人的本领。”他本人就是个把用人本领发挥到极致的奇才,在很多别人眼里的“败家子”,经过他的引导和调教,都能变成他的左膀右臂。用他的话来说,这叫:“取人之长,容人之短,不求完人,但求能人。”陈世龙原本是个整天混迹赌场的小混混,胡雪岩却看到了他的长处:他口齿伶俐,头脑灵活,与人结交从不露怯,打得开场面;他不吃里扒外,不出卖朋友;他说话算数,有血性。胡雪岩发现陈世龙这些优点之后,就让他好好学习洋文,并亲自教他如何跟洋庄做生意,最终让这个小伙子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人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出色,但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差劲,再逊的人总有闪光点。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必须清楚地了解每个下属的优缺点,按照能力去分配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就会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未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型态运作,也不可能永远用“元老”为你卖命,你必须视战略需要有意去培养、提拔一些有特殊能力的新人,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安排适当的任务,并做出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

shilei790928 发表于 2010-8-30 21:57:20

:sleep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管理杂谈】《布置任务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