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 发表于 2010-4-29 11:52:00

【生产管理】焊接生产安全管理

焊接生产安全管理 焊接生产现场中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机、料相对集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属于事故多发的作业现场。焊接生产安全管理,就是任务项目在生产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其主要通过对生产因素(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具体的状态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为事故,尤其是不引发使人受到伤害的事故,使生产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得到充分保证。
安全生产是焊接生产、尤其是焊接结构安装工程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是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把实现安全生产当作组织生产施工活动时的重要任务。其中,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是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型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和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
焊接生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安全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分别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行为与状态进行具体的管理与控制。为有效地实施安全管理,必须正确处理五种关系,坚持六项基本管理原则,采取正确技术措施。
一、正确处理五种关系
(一)安全与危险并存
安全与危险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是相互对立、相互依赖而存在的。随着生产的推进,安全与危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进行着此消彼长的斗争。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存在绝对的安全或危险。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则安全;反之,则危险。
(二)安全与生产统一
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如果生产活动中事故不断,生产势必瘫痪。“安全第一”的提法,绝非把安全摆在生产之上,但忽视安全绝对是一种错误。
(三)安全与质量相互包涵
质量包涵安全工作质量,安全概念也包涵着质量。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并不矛盾。生产过程中丢掉哪一头,都会陷入失控。
(四)安全与速度互保
安全与生产速度成正比关系。速度应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速度。我们追求安全加速度,竭力避免安全减速度。
(五)安全与效益的兼顾
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定会改善劳动条件,焕发职工劳动热情,带来经济效益,足以使原来的投入得以补偿。安全促进效益增长。
但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适度,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单纯为了省钱而忽视安全生产,或单纯追求不惜资金的盲目高标准,都不可取。
二、坚持安全管理六项基本原则
(一)管生产同时管安全
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目的看,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和完全的统一,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管生产同时管安全,是向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明确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管理责任的落实,是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具体表现。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都必须参与安全管理并在管理中承担责任。认为安全管理只是安全部门的事,是一种片面、错误的观点。
(二)坚持安全管理的目的性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实现效益。因此,必须真正做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消除或避免事故。
没有明确目的的安全管理是花架子,只能纵容威胁人的安全与健康的因素,向更为严重的方向发展或转化。
(三)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进行安全管理不是事故处理,而是在生产活动中,针对生产特点,对生产因素采取管理措施,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的、坚决的予以消除,是安全管理应有的鲜明态度。
(四)坚持“四全”动态管理
前以述及,安全管理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共同的事。同时,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设计到从开工到竣工的全部过程,涉及到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到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此,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管理。
只抓住一时一事、一点一滴,简单草率、一阵风式的安全管理,是走过场、形式主义。
(五)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的关系最为直接。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运动轨迹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的交叉。因此,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是动态安全管理的重点。我们不能把约束当作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因为约束缺乏带有强制性的手段。
(六)在管理中发展提高
既然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其管理就意味着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
焊接生产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企业为了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任务顺利完成,从技术上采取的措施。通常,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方法、使用的机械、动力设备及现场环境等具体条件,制订相应安全技术措施以及确定各种设备、设施所采取的安全技术装置。如2000m3储罐的制作安装工程,由于罐壁焊缝的焊接是高空作业,则相应采取架设脚手架、铺设作业平台、搭置安全平网和立网、捆绑安全带等技术手段防止人、物坠落。
安全技术措施是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与消除危险因素对人产生的伤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手段。
一、常用安全技术措施
1.根除和限制危险因素

根除和限制生产工艺过程或设备的危险因素,就可以实现安全生产。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焊接结构设计方案、工艺过程、合适的原材料来彻底消除危险因素。例如,道路采用立体交叉,防止撞车;去除物品的毛刺、尖角或粗糙、破裂的表面,防止割、擦、刺伤工作人员皮肤等;采取通风措施,限制可燃性气体浓度,使其不达到爆炸极限等。
为了根除和限制危险因素,首先,必须识别危险因素,评价其危险性,然后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生产工艺,选用理想的原材料和安全设备。如乙炔发生器较乙炔气瓶更易发生回火,则优先选用瓶装乙炔。
2.隔离

隔离是最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一旦判明有危险因素存在,就应该设法把它隔离起来。预防事故发生的隔离措施包括分离和屏蔽两种。前者是指空间上的分离,后者是指应用物理屏蔽措施进行的隔离,它比空间上的分离更可靠,因而最为常见。如射线探伤,宜在采取物理隔离技术(铅房)的室内进行;而大型构件需在生产现场开展射线探伤时,则必须设立隔离区,杜绝非操作人员进入。

3.为设备进行故障——安全设计

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称为故障——安全设计。一般来说,通过精心地技术设计,使得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量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例如,设备电气系统中的熔断器就是典型的故障——安全设计。当系统过负荷时熔断器熔断,把电路断开而保证安全;又如,使用冲床进行大批型钢的冲剪下料,工人操纵冲床,每班喂料近万次,一旦某次操作失误.就会冲伤工人的手,而在冲床上设计装上光电感应等安全装置,当工人的手进入危险区时,冲床自动断电停机,就能防止冲手事故的发生。

系统或设备故障——安全设计方案的选定,应优先保证人的安全,依次是保护环境、保护设备和防止机械能力降低。
4.减少设备故障及失误

机械、设备故障在事故致因中占有重要位置。虽然利用故障——安全设计可以使得即使发生故障时也不至引起事故,但是,故障却使设备、系统或生产停顿或降低效率。另外,故障——安全机构本身发生故障会使其失去效用而不能预防事故发生。因此,应努力使故障最少。一般来说,减少故障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实现:采用安全监控系统;增大安全系数;增加可靠性。


5.警告

警告是生产中最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经常注意到危险因素的存在,以引起注意,提高安全意识。警告是提醒人们注意的主要方法。通过警告提醒,把人的各种感官注意到的各种信息传达到大脑,来强化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事故。根据所利用的感官之不同,警告分为视觉警告、听觉警告、气味警告、触觉警告及味觉警告。

⑴视觉警告
视觉是人们感知外界的主要器官,视觉警告是最广泛应用的警告方式。视觉警告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面几种:

1)亮度
让有危险因素的地方比没有危险因素的地方更明亮以使注意力集中在有危险的地方。明亮的变化可表明那里有危险;障碍物上的灯光可防止行人、车辆撞到障碍物上。
2)颜色
明亮、鲜艳的颜色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设备、车辆、建筑物等涂上黄色或桔黄色,很容易与周围环境相区别。在有危险的生产区域,以特殊的颜色与其它区域相区别,可以防止人员误入。有毒、有害、可燃、腐蚀性的气体、液体管路应按规定涂上特殊的颜色。国家标准规定,红、蓝、黄、绿四种颜色为安全色。
3)信号灯
信号灯经常用来表示一定的意义,也用来提醒人们危险的存在。一般地,信号灯颜色含义如下:

①红色
表示有危险,发生了故障或失误,应立即停止。

②黄色
表示危险即将出现,达到了临界状态,应该注意缓慢进行。

③绿色
表示安全,现在是满意的状态。


④白色
表示状态正常。



信号灯可以利用固定灯光或闪烁灯光。闪烁灯光较固定灯光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警告的效果更好。反射光也可用于警告。在障碍物或构筑物上安装反光的标志,夜晚被灯光照射反光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4)旗帜
利用旗帜做警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可以把旗固定在旗杆上或绳子上、电缆上等。如探伤作业时,在隔离栏挂上红旗以防止人员进入。在开关上挂上小旗,表示正在修理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合上开关。

5)标记
在设备上或有危险的地方可以贴上标记以示警告。如指出高压危险、功率限制、重负荷、高速度或温度限制等;提醒人们有危险因素的存在或需要穿戴防护用品等。
6)标志
利用事先规定了含义的符号标志警告危险因素的存在,或应采取的措施。如防火标志、道路急转弯标志、交叉道口标志等。


国家标准规定,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及说明标志四类。
7)书面警告
在操作过程、维修规程、各种指令、说明手册及检查表中写进警告及注意事项,警告人们存在着危险因素,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应采取的行动,如应配戴的劳动保护器具等。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伤害或破坏,则应该把一些预防性的注意事项写在前面显眼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

⑵听觉警告

在有些情况下,只有视觉警告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当人们非常繁忙时,即使视觉警告离得很近也顾不上看或者人们可能走到看不见视觉警告的地方去工作等等。尽管有时明亮的视觉信号可以在远处就被发现,但是,设计在听觉范围内的听觉警告更能唤起人们的注意。有时也利用听觉警告唤起对视觉警告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视觉警告会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如吊车启动,操作人员会按响电铃,提醒其他工作人员注意避让。

一般来说,在下述情况下应采用听觉警告:
1)传递简短、暂时的信息,并要求立即做出反应的场合。
2)当视觉警告受到光线变化的干扰、操作者负担过重、操作者移动或不注意等限制时,应采取听觉警告。
3)唤起对某些信息的特别注意。
4)进行声音通讯时。


当要求对紧急情况做出反应时,除了采用听觉警告外,还要有其它必要的补充信息或警告信号。常用的听觉警报器有喇叭、电铃、蜂鸣器或闹钟等。

⑶气味警告
可以利用一些带特殊气味的气体进行警告。气体可以在空气中迅速传播,特是有风的时候,可以传播很远 。由于人对气味能迅速地产生退敏作用,用气味做警告有时间方面的限制。只有在没有产生退敏作用之前的较短期间内可以利用气味做警告。
必须注意,吸烟会降低对气味的敏感度。因此,工作场所应当禁止吸烟。

⑷触觉警告
振动是一种主要的触觉警告。交通设施中广泛采用振动警告的方式。突起的路标使汽车振动,即使瞌睡的司机也会惊醒,从而避免危险。温度是触觉警告的另一种,当接触到较高温度时,人会本能地迅速脱离。
二、焊接生产安全技术与劳动保护
我们国家对焊接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一直非常重视。《安全法》规定:对于电气、起重、焊接、锅炉、压力容器等特殊工种的工人,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训练。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准许操作。还有“工厂安全卫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等,对焊接安全技术也有具体的规定。
焊接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在建筑、桥梁、造船、化工及机械制造等许多主要生产部门都得到广泛应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焊接技术发展迅速,诸如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等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使焊接在生产上的应用范围日趋扩大,随之会出现了新的不安全与不卫生因素。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焊工人数在不断增加。因此,使广大焊工和其他生产人员深刻了解焊接安全技术,熟知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幸事故和职业病的原因,掌握消除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各项技术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一)气焊与气割的安全防护技术

气焊主要应用于薄钢板、有色金属、铸铁件、刀具的焊接,硬质合金等材料的堆焊,以及磨损、报废零部件的焊补。气焊所用的乙炔、丙烷、氢气和氧气等都是易燃易爆气体,氧气瓶、乙炔瓶、液化石油气瓶和乙炔发生器全部属于压力容器。
气割是利用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的预热火焰,将金属加热到燃烧点,并在氧气射流中剧烈燃烧而将金属分开的加工方法。气割主要应用于各种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材的备料。气割所用的可燃气体与气焊相同。可燃气体与氧气的混合以及切割氧的喷射是利用割炬来完成的。气割时应用的设备和器具,除割炬外均与气焊相同。

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还会遇到其他许多易燃易爆气体及各种压力容器。由于气焊与气割操作中需要与可燃气体和压力容器接触,同时又使用明火,如果焊接设备或安全装置有缺陷,或者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就有可能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在气焊火焰的作用下,尤其是气割时氧气射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容易造成灼烫事故。而且较大的熔珠和铁渣能飞溅到距操作点5米以外的地方,引燃可燃易爆气体造成事故,所以,必须加强对气焊与气割的安全管理及防护。
1.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


⑴燃烧
根据化学定义,凡是使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强烈的氧化反应,并伴随有热和光同时发出,则称为燃烧。物质不仅与氧的化合反应属燃烧,在某些情况下,与氯,硫的蒸气等的化合反应也属燃烧。但是物质和空气中的氧所起的反应毕竟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也是焊接操作不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⑵燃烧的必要条件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质、氧或氧化剂和着火源。即发生燃烧的条件必须是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性物质共同存在,构成一个燃烧系统,同时要有导致着火的火源。火源是指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的小能源。例如小火焰、电火花、灼热的物体等。
根据燃烧必须具备上述条件的道理,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之不同时存在,就可以避免燃烧的产生,即是防火技术的理论依据。在扑灭火灾时,可采取冷却、隔离或窒息的方法消灭已产生的上述燃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⑶爆炸极限
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发生爆炸。发生爆炸时可燃物具有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例如,乙炔的爆炸极限为2.2~81%。
2.防止和抑制爆炸的措施

意外爆炸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灾害,如人身伤亡,设备及建筑物毁坏等。而且爆炸后还会带来火灾,有时还会发生二次爆炸,因此,最重要的是预防爆炸。其次,一旦发生爆炸,尽量把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尽量减少损失。防止和抑制爆炸的主要措施有:
⑴对爆炸性物质加强管理
通常把爆炸性物质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上限以上,或利用惰性气体代替空气,降低爆炸性混合物中的氧浓度,使爆炸性物质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之外。
⑵控制点火源
一般要避免冲击、摩擦、明火、高温、绝热压缩、自燃发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热辐射、光辐射、雷电等,在爆炸性物质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处理过程中,应避免火源。 ⑶安装安全装置
抑制爆炸事故,通常应在贮存容器,反应器皿、破碎粉碎系统、锅炉、过滤分离器,收尘除尘装置,压力容器等系统及装置上安装安全阀和爆破膜,达到设定温度和设定压力后能立即动作,向外部泄放压力,从而避免设备和容器受到破坏。一般可采用爆炸抑制装置,当器内压力上升到小于爆炸最大压力时,装置动作,自动喷撒干粉灭火剂抑制爆炸的发生。

⑷其他措施
通过防止可燃物在爆炸危险场所堆积,设置防爆墙,放大安全距离,采用不燃性建筑材料和加强通风降温等措施,以避免爆燃事故的发生。 3.气焊与气割的安全防护措施
⑴一般要求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氧气瓶、减压器均应状态良好,整个供气系统密封良好,若发生着火,应采用干砂、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 ⑵各类气瓶应定期检验,保证承压时合乎技术要求,并远离火源。 ⑶胶管长度推荐以10~15米为宜,使用时不得有残气、气孔。 ⑷焊炬、割炬应保证气路畅通、射吸能力良好、气密性合格,禁止用火柴点火。 ⑸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容器的焊补,防止火灾和爆炸。 (二)电焊的安全防护技术 电焊是焊接工艺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设备简单,操作灵活,焊接质量较好。可是,电焊操作时接触电的机会很多,如移动和调节电焊设备及焊钳、电缆、焊件、工作台等,或更换焊条,电就在焊工的手上、身边和脚下。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一般都高于安全电压,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较高的电压通过焊钳等部件直接作用在焊工的身体,出现触电的危险。此外,电焊操作还可引发电气火灾、爆炸、灼伤等工伤事故,登高作业的电焊操作,也可引发高空坠落事故。
1.焊接发生电击事故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
1)在更换焊条、电极和焊接操作中,手和身体某部位接触到带电物体,而脚下或身体其它部位对地和金属结构没有绝缘防护。
2)在接线、调节焊接电流和移动焊接设备时,手或身体某部位接触带电体。
3)登高焊接时接触高压电网,或低压电网联线不当。
⑵间接原因:
1)焊接设备、电缆、机罩等漏电。
2)焊接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
3)电焊操作不当,带电体与人体形成回路。
4)焊接设备、电缆与厂房内的金属结构形成焊接回路。
2.电焊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
⑴电焊设备和线路过热。
⑵线路发生短路。
⑶焊接操作时线路超负荷。
⑷焊接操作时接触部位的电阻过大。
⑸工作面通风、散热不良引起设备过热。
⑹电火花、电弧、熔融的家属飞溅物落在易燃物上
3.电焊的安全防护措施
⑴焊接电源必须独立使用,而且要有足够的容量,能保证与焊接操作匹配。
⑵焊机外壳必须有完好的绝缘保护,接线接头不裸露,焊机各部分连接老靠,不得松脱。
⑶焊机必须保护性接地,必要时设置接零装置。
⑷焊机空载一定时间后应能自动断电。
⑸焊机周围应通风、散热良好。
⑹焊钳应经常检查,是否简便牢靠、接触良好、连接正确,焊条是否能够在规定的角度内夹紧。
⑺接电缆必须柔软、耐油、耐热、耐腐蚀、合乎规格,长度以20~30米为宜。
⑻焊工要加强个人防护,工作服、绝缘手套、绝缘鞋、垫板等必须使用并保持完好。
⑼焊接时,焊接点周围应与易燃易爆危险品进行安全隔离,如无间隔物,则空间距离应达25米。
⑽焊接操作前应制定工作预案,照明良好,空气流通。
⑾若发生触电事故,第一,要断开电源,第二,要立即进行救助包括人工呼吸,切不可轻率中止。
(三)焊接电弧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弧辐射主要产生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三种射线,而不会产生对人体危害较大的X射线。其中,波长范围在180~290纳米的紫外线,具有强烈的生物学作用,可以被皮肤深部组织真皮吸收,可以造成严重灼伤。
1.电弧辐射的危害
电弧辐射所发出的可见光比人眼所能安全忍受的光线要强上万倍。过强的可见光会使人的眼睛眩目、流泪,甚至造成视力暂时性失明。
红外线是热辐射线,眼睛受到辐射,会使眼球晶体变化,常时间照射会导致白内障发生。
中短波紫外线能强烈地刺激和损害眼睛、皮肤。只要受到短时间的辐射,也可以引起眼睛发炎形成电光性眼炎。发病程度要看受紫外线照射的程度如何。一般数小时后即出现症状。首先是眼睛疼痛,有沙粒感,多泪、畏光,怕风吹;接下来眼睛发炎,结膜受到感染。常常是半夜里眼睛突然剧痛,不能入睡。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先是奇痒、发红、疼痛,不能触及,以后起泡、发黑、脱皮。使用惰性气体保护焊、等离子焊接、切割等电流密度高的焊割方法时,其辐射程度尤为厉害,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可使眼睛、皮肤受到损伤。
2.焊接电弧辐射的防护
⑴在焊接作业区严禁直视电弧。
操作者和辅助工都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应配戴有专业滤色玻璃的面罩或眼镜。面罩上的滤色玻璃即电焊护目镜片,应该根据不同的焊接方法及同一焊接方法的电流,还有母材种类及厚薄等条件的差异选择不同的编号,护目镜片的编号,是按护目镜片颜色深浅程度而定的,由淡到深排列。目前电焊护目镜片的深浅色差共分7、8、9、10、11、12号数种,淡色为小号,深色为大号。
为防止面罩与护目镜片之间漏光,可在中间垫一层橡皮,同时在滤色玻璃外面可镶一块普通透明玻璃,避免金属飞溅而损坏护目镜片。
⑵施焊时焊工应穿着标准规定的防护服。
焊工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工作服应是白色的,可以防止光线直接照射到皮肤及防止飞溅物落到身上。
⑶施焊场地应用围屏或挡板与周围隔离。
为保护焊接工地其它人员的眼睛,一般在小件焊接的固定场所,主要的防护措施是设置围屏和挡板。围屏或挡板的材料最好是用耐火材料,如石棉板、玻璃纤维布、铁板等,并涂以深色,其高度约1.8cm,屏底距地面留250~300mm,以供空气流通。
当周围有其它人员时,焊工有责任提醒他们注意避开,以免弧光伤眼。周围工作人员应佩戴一般防护眼睛。
⑷注意眼睛的适当休息。
焊接时间较长,使用的焊接规范较大时,应注意中间休息。如果已经出现电光性眼炎症状,应及时治疗。焊工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简易可行的治疗办法,如滴用人奶汁,或用黄瓜片覆盖眼睛,都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⑸施焊场地必须有较强的照明。
一方面,便于焊接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弧光对眼睛的刺激。
(四)焊接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危害及防护
焊接电弧的高温将使金属产生剧烈的蒸发。使得焊条和母材金属在焊接时会产生各种金属烟气,形成金属有毒气体;同时,它们在空气中凝结、氧化形成粉尘。在高温电弧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形成臭臭氧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严重危害焊工的身体健康。
1.焊接粉尘与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焊接粉尘与有毒气体进入人体的途径可以分为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呼吸道。从呼吸道吸收的毒物,不先经过肝脏解毒,而是直接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因此,有害作用比较强而且迅速。粉尘与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强烈刺激呼吸道。当金属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毒物进入呼吸道后,受这些毒物刺激,会出现咽喉干痛、发痒、咽部充血、发炎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急性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⑵引起慢性中毒。当长时间工作在含有金属蒸汽的环境中,会引起慢性中毒。如锰引起锰中毒,铅会引起哮喘和血液病,氧化铁会引起焊工尘肺等。
⑶引起“金属热”病。“金属热”是由于人体大量吸入金属蒸汽以后发生的一种发热反应,患者可能高热或低热数天才能消退;而且,骨及关节疼痛,口内异味,恶心呕吐,寒颤等。其中,锰蒸汽和铜粉尘的危害尤其明显。
2.焊接粉尘与有害气体的卫生防护
电弧焊接区的通风是排除粉尘和有毒气体的有效措施。通风的方式有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两种,一般局部通风效果比较显著。
⑴焊接场地全面通风。在专门的焊接车间或焊接工作量大、焊机集中的工作地点,应考虑全面机械通风,可集中安装数台轴流式风机向外排风,使车间经常更换新鲜空气。 ⑵焊接场地局部通风。局部通风分为送风和排气两种。局部送风只是暂时地将焊接区域附近作业地带的有害物质吹走。虽然,对作业地带的空气起到了一定的稀释作用,但可能污染整个车间,起不到排除粉尘和有毒气体的目的。局部排气是目前采取的通风措施中,使用效果良好,方便灵活,设备费用较少的有效措施。 局部排气通常是在焊枪附近安装小型通风机械,如排烟罩、排烟焊枪、强力小风机和压缩空气引射器等,这样就可以将粉尘和有毒气体排出车间以外。 ⑶在封闭容器或仓室里焊接的通风。在封闭容器或仓室里焊接最好上下都有通风口,使空气对流良好,除了使用排气机外,必要时可用通风管把新鲜空气送到焊工身边,但是,严禁把氧气送入,防止发生燃烧。在特殊情况下,可使用焊工用的可换气防护头盔。 ⑷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焊接车间必须有一定的面积、空间和高度,这样,若能正确的调节侧窗和天窗,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通风。能在露天焊接的工件,尽量在露天焊接。一般情况下,只要保证焊接场所的自然通风,适当采用通风装置,焊工操作时在上风口,就能起到防毒、防尘的作用。 ⑸合理组织、调度焊接作业。避免焊接作业区过于拥挤,造成粉尘和有毒气体的聚集,以免形成更大的危害。 ⑹积极采用焊接新工艺、新技术,扩大自动焊和半自动焊的使用范围。 ⑺加强研制和推广使用低尘、低毒焊条。 另外,目前在机械零件中使用的某些塑料制品,受热后要分解产生有毒气体。因此,在对零件进行焊接前,应把塑料消除。若无法消除焊接时,应该使用专用防毒工具,同时应保证把焊接烟尘排出,防止中毒。 (五)高温热辐射的防护 焊接电弧可产生3000℃以上的高温。手工焊接时电弧总热量的20 %左右散发在周围空间。而且,电弧产生的强光和红外线还造成对焊工的强烈热辐射。红外线虽然不能直接加热空气,但在被物体吸收后,辐射能转变成热能,使物体成为二次辐射热源。因此,焊接电弧是高温强辐射的热源,尤其夏天,必须采取措施防暑降温。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影响下由于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或繁重体力劳动所致的急性疾病。发病时常常表现为突然昏倒,意识丧失,严重的还伴有发烧、抽筋等症状。

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把中暑人员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他安静地躺着,解开衣扣,用冷水擦身,用湿毛巾冷敷额部。如呼吸停止,需要施行人工呼吸。病情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焊接工作场所加强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是防暑降温的重要技术措施,尤其是在锅炉等容器或狭小的舱间进行焊割时,应向容器或舱间送风和排气,加强通风。 在夏天炎热季节,为补充人体内的水分,给焊工供给一定量的含盐清凉饮料,也是防暑降温的保健措施。

第三节
焊接结构生产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焊接结构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开展的管理活动,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
一、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
焊接生产施工项目部承担控制、管理施工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责任。因此,必须同时承担进行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责任。
⑴ 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
⑵ 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报告。
1)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2)各级职能部门、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
3)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经理到工人的生产系统做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到横向到边,人人负责。
⑶ 施工项目应通过监察部门的安全生产资格审查,并得到认可。
一切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依照其从事的生产内容,分别通过企业、施工项目的安全审查,取得安全操作认可证,持证上岗。
焊工、气割工除经企业的安全审查,还需按规定参加安全操作考核,取得技术监察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上岗证》,坚持“持证上岗”。生产施工现场出现特种作业无证操作现象时,项目部必须承担管理责任。
⑷ 项目部负责施工生产中物的状态审验与认可,承担物的状态漏验、失控的管理责任。接受由此而出现的经济损失。
⑸ 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逐级向上级签定安全协议,做出安全保证。
⑹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做认真、详细的记录,做为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之一。
⑺把安全生产目标实现与项目部、项目部各级人员的经济收入和荣誉挂钩,严格考核,兑现奖罚。
二、制订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在项目生产施工组织设计中,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安全负责人、生产技术负责人、工长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并以表格的形式编制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上报本企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审核通过。表4-1为20m3汽油储罐制作、安装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表4-1
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表 编制单位
项目名称:20m3汽油储罐制作安装工程
编制时间:2004年3月15日
分项任务 措施内容实施单位 实施进度 计划经费(元)执行负责人 备注
容器制作
气割、焊接
①进行安全操作培训与考核;
项目部 3月20日~3月30日 3000元 项目 总工程师
②现场每30m安设4个灭火器,共8个;
冷焊 车间 3月30日 1000元 安全员
③乙炔瓶安装回火器;
冷焊 车间 3月31日 100元 冷作班长
④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项目部 3月31日 800元 仓库 保管员
⑤配置通风用的风扇、空压机;
冷焊 车间 4月2日 调配 车间主任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三、安全教育与训练
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安全教育、训练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进行安全教育、训练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⑴ 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应具有基本条件与较高的素质。
1)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临时性人员须正式签定劳动合同,接受入场教育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
2) 没有痴呆、健忘、精神失常、癫痫、脑外伤后遗症、心血管疾病、晕眩、以及不适于从事操作的疾病。
3)没有感官缺陷,感性良好。有良好的接受、处理、反馈信息的能力。
4)具有适于不同层次操作所必须的文化。
5)输入的劳务,必须具有基本的安全操作素质。经过正规训练、考核,输入手续完善。
⑵ 安全教育、训练的目的与方式:
安全教育、训练包括知识、技能、意识三个阶段的教育。进行安全教育、训练,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正确、认真的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安全的行为。
安全知识教育。使操作者了解、掌握安全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安全技能的训练。使操作者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
安全意识教育。在于激励操作者自觉坚持实行安全技能。
⑶ 安全教育的内容随实际需要而确定。
1)工人入场前应完成三级安全教育。三级教育就是入厂教育、车间(或项目部)教育和岗位教育,入厂教育是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形式和一般情况进行的基本教育,车间(或项目部)教育是对生产性质、生产任务、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设备的安全特点进行的安全规范教育,岗位教育是对操作规程、生产工具、安全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的具体教育,通过三级教育,能够使操作者自己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
2)结合施工生产的变化、适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工期很长的生产施工项目一般每10天组织一次安全教育较合适。
3)结合生产组织安全技能训练,干什么训练什么,反复训练、分步验收。已达到出现完善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划为一个训练阶段。
4)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不易确定,应随安全生产的形势变化,确定阶段教育内容。可结合发生的事故,进行增强安全意思,坚定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信心,接受事故教训的教育。
5)受季节、自然变化影响时,针对由于这种变化而出现生产环境、作业条件的变化进行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强安全意识,控制人的行为,尽快地适应变化,减少人失误。
6)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推行新工艺之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安全教育,激励操作者施行安全技能的自觉性。
⑷ 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1)教育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系统性强,抓住关键反复教育。
2)反复实践。养成自觉采用安全操作方法的习惯。
3)使每个受教育的人,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受教育者树立坚持安全操作方法的信心,养成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
4)告诉受教育者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而不是不应该做什么。
5)奖励促进,巩固学习成果。
⑸ 进行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都应把教育的时间、内容等,清楚的记录在安全教育记录本或记录卡上。
四、生产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生产开工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填写安全交底卡,并同施工组织设计或生产工艺卡,向参加生产施工的职工进行认真的逐级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广大职工都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并说明其重要性。每个分项工作或重要工序开始前,须重复交待该分项工作、重要工序的安全技术措施。坚决纠正只有编制者知道,施工者不知道的现象。
安全技术交底应针对生产项目作业的特点和危险点,内容包括危险点的具体防范措施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应执行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一旦发生事故时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表4-2为20m3汽油储罐制作、安装项目中焊接安全技术交底卡。
表4-2
安全技术交底卡 项目名称:20m3汽油储罐制作安装工程
填写时间:2004年4月6日
分项名称:筒身与封头的环缝焊接
任务单编号:20040040601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⑴筒身所有人孔、接管开孔完成后,方可进入容器内施焊;
⑵容器内使用压缩空气、风扇进行强制通风;
⑶容器必须安放在支架或滚轮架上,避免自行滚动;
⑷焊工进入容器施焊,须戴上防毒面具,穿绝缘胶鞋;
⑸容器外设安全监护人,无监护人不得进行施焊操作;
⑹严格执行焊接安全操作规程。

交底人签字:
讲解时间:



接受任务负责人签字:
检查执行情况:


安全员签字:
本卡管理办法:
1.凡下达生产任务,必须填写本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本卡一式三份。Ⅰ,工长留存用白色纸印;Ⅱ,附任务单上用黄色纸印;Ⅲ,安全员用绿色纸印。

五、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
⑴安全检查的形式:
1)定期安全检查。指列入安全管理活动计划,有较一致时间间隔的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的周期宜控制在10~15天。各班组必须坚持日检。
2)突击性检查。指无固定检查周期,对特殊部门、特殊设备、特种作业、小区域的安全检查,属于突击性检查。
3)特殊检查。对预料中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新设备、新工艺、新项目进行的,旨在“发现”危险因素为专题的安全检查。
⑵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1)焊接生产项目的安全检查以自检形式为主,是对项目经理至操作,生产全部过程、各个方位的全面安全状况的检查。检查的重点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发现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时,必须果断的消除。
2)各级生产组织者,应在全面安全检查中,透过作业环境状态和隐患,对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检查对安全生产认识的差距。
3)对安全管理的检查,主要是:
安全生产是否提到议事日程上,各级安全责任人是否坚持“五同时”,即企业或项目领导、主管部门或项目工作负责人在策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生产经营的同时,是否同时策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
业务职能部门、人员,是否在各自业务范围内,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在位、在岗。
安全教育是否落实,教育是否到位。
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是否结合为统一体。
安全控制措施是否得力,控制是否到位,有哪些消除管理差距的措施等。
⑶安全检查的方法:安全检查表法。表4-3、表4-4即为检查表格式的示例。
六、隐患处理
⑴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进行登记,不仅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而且是提供安全动态分析的重要信息渠道。如多数单位安全检查都发现同类型隐患,说明是“通病”,若某单位在安全检查中重复出现隐患,说明整改不彻底,形成“顽症”。根据检查隐患记录分析,制订指导安全管理的预防措施。
⑵安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应及时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对凡存在即发性事故危险的隐患,检查人员应责令停工,被查单位必须立即进行整改。
⑶对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检查人员可以当场指出,立即纠正。
⑷被检单位领导对查出的隐患,应立即研究制订整改方案。按照“三定”(定人、定期限、定措施),限期完成整改。
⑸整改完成后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派员进行复查验证,复查合格,方可销案。
七、伤亡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伤亡事故调查的主要目的如下:
(1)揭示伤亡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认识其规律性;
(2)寻找事故发生原因,研究各种原因间的相互关系;
(3)为采取防止伤亡事故重演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4)为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提供数据;
(5)评价伤亡事故发生倾向,预测伤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评价安全防范措施的实际效果;
(7)查明事故的责任者。

应该注意,进行伤亡事故调查时,不应把查明事故的责任者做为首要目的,而应当全面调查。否则,往往容易错判事故的原因,以致不能采取恰当措施防止以后类似事故的发生。
对于发生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的单位,要将事故的情况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发生使工作中断的事故,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者应立即报告班组长、车间主任,并逐级报告安全技术部门及厂级领导。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时,单位领导人应立即将事故概况报告主管部门、当地劳动、公安部门、工会和检察院。对一次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事故,上述部门要迅速分别逐级转报到省有关部门。对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伤亡事故,省劳动部门要上报省政府、国家劳动监察部,不得瞒报和漏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产管理】焊接生产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