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案例课堂]中山大学营销硕士MBA专用案例分析与指导
东方爱婴咨询中心案例摘要
在一次聚会与朋友闲聊时贾军偶然发现了婴儿早教的市场机会:年轻的妈妈们缺少抚育幼儿的经验,现有的渠道却很难给她们提供适合的帮助。经过认真的调查了解,她毅然辞去了风险投资公司副总裁的职位,充满激情地创办了东方爱婴咨询中心。她经过细致的调研,精心准备了中心的服务内容和宣传活动,但现实却让她大失所望,中心开业半年,亏损一直在持续。
现实的压力让她陷入苦苦的思索,问题究竟在哪里?
东方爱婴咨询中心
中心的会计走出办公室的门之后,东方爱婴中心的总经理贾军抑制不住心里的烦恼,拄着自己的额头,陷入了沉思。
会计小李刚向她汇报了中心成立近半年的财务情况。从1999年3月开业到1999年9月的半年时间,中心的营业额不到6万元,而每月支出就有6万元,如果算上加上成立前的前期投入(新闻发布会、办营业执照、注册服务商标等),中心已经亏了69万元。其实她何尝不知道中心目前的经营困境,早已是心忧如焚,但在员工面前还尽力保持着镇定。
贾军的镇定让走出门的小李悬着的心放下来了些。先前进门时她心里一直七上八下,毕竟自己带来的不是什么好消息。很不想报告这个消息,但开业半年了,总得向老总汇报一下啊。不过贾总似乎对目前的情况有所准备,看起来中心还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自己原想顺便提出辞职要求,但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小李当然无法体会到贾军此刻的烦恼,她都没有时间感叹创业的艰难,就开始苦苦思索中心的经营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才造成今天的局面,一年来创业的一幕幕象放电影般在她脑海中掠过。
一切都缘于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朋友聚会,吃饭时女宾们坐在一起聊起了共同的话题,一位刚刚做了母亲的朋友向她倾诉了育儿的一肚子苦水。先讲起他们家孩子怎么可爱,说着说着就讲起困难的时候:小孩子生病的时候,或者有一些东西不明白,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讲到动情处,眼泪就落了下来――带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的事。
怎么就没个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帮帮这些年轻的妈妈呢?风险投资工作的直觉告诉她这个事可以做。一定要尝试尝试,一回家就兴奋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而丈夫余宁还以为她在开玩笑。
她为这个想法而欣喜,忍不住把这个“偶得”告诉了朋友们,但这个想法并没有激起大家普遍的认同。
她的性格就是认准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朋友的意见没有动摇她创业的决心。但她也很明白,对于婴儿早教领域她还是门外汉,真正能不能做,也还需要再考察考察。于是她先上网查询了国内外的相关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国外早已经有系列而科学的婴儿早教方法了,而中国的早教水平和欧美国家相比相差了近20-30年。国人素来重视文化教育,哪个母亲愿意她的孩子从出生不久就落后啊,幼儿教育确实有得做。
想起当时查到中国的出生人数统计数字――每小时有2000名婴儿出生――时的兴奋心情,贾军嘴角泛起一丝笑意。那么多的孩子出生,这几年中国家庭收入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对孩子的投入也会加大,该是多大的市场。
她算了一笔帐:北京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家庭,用于孩子的支出是1135元,如果1个月花300元用于孩子的早期教育,1年就将近4000元,北京有28万个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比例是1/5左右,仅仅北京就不得了。
这么大的市场难道就没有人注意到,兴奋之余她也有些不放心,于是专门抽时间走访了市场上的育儿机构。越看她心里就越激动。市场上已有的育儿机构基本上都是代人看孩子的托儿所、幼儿园,并不是真正能给妈妈们育儿帮助的地方。还记得当时在海淀,有人给了一个育儿的机构地址,当她按着找到地方敲开门的时候,看到只是一张桌子,一个电话,两个老者。
走访过程结束,她越来越感到机不可失,于是立即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从产生这个创业念头到辞职,还不到两个月。亲友们都不理解,放着大公司的副总裁不做,非要做什么听都没听过的幼儿教育。
10月份成立公司,11月份注册东方育婴的商标,她风风火火地开始创业。公司成立了,摆在面前的当然是下一步该怎么做?显然不能再拷贝老式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形式和服务。
要知道怎么做,就要了解妈妈们的需求,她亲自访问了39位妈妈。妈妈们对于她当时问到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如:怎么样得到幼儿的知识,或者幼儿的帮助等等,第一反应都是说,看书,第二个就是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提到育儿机构的,也只把它排在第六第七。对妈妈们的访问给出了一个明确信息,如果有一个机构能够解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提供育儿帮助,她们当然愿意来找这个机构。
是不是妈妈们普遍都这么想呢,还得再广泛了解一番。她又去一些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发了一千多份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妈妈们需要什么样的育儿帮助,她们真正想要的服务是什么?问卷一份一份输到电脑里面,结果令人兴奋,差不多90%的人都说,如果有能解决她们育儿问题的的咨询机构,那她们一定要去看一看,或者去尝试尝试。
妈妈们现在有问题都查书,书中能给她们提供什么帮助呢?得先了解看看,贾军花了4000多块钱,把书店里跟幼儿教育有关的书全都买了一套。还记得那天书店里的营业员看得眼睛都直了,这个“妈妈”真舍得投资啊。
看看书才发现,书并不能很好解答妈妈们的疑难。书中的说法差别可大了,可能讲同一个问题,比如小孩子为什么吃手,几本书给出的答案可能有些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一样,而且冲突特别大。如果是一个妈妈同时拥有这几本书,到底听谁的?
要让她的中心更专业,更能满足妈妈们的需要。贾军请了一群专家,用了4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育儿资料,整理成妈妈们能接受的各种方案。她自己也全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99年春节除了睡觉的时间以外,贾军几乎每天都坐在电脑前整理这些资料。
她花了17万元将这些资料精心制做成套,一个月一册,从出生到3岁共有36册。很科学、很精致。按印制时的预测,这些资料可以服务5000个家庭。另外,她还花大价钱请来婴幼儿教育专家做中心的教师。
中心营业的场所的准备也倾注了她很多的心血。贾军在北京奥体中心租好了房,精心布置爱婴中心的环境。在她的理想中,爱婴中心是非常干净,温馨整洁的婴儿乐园,给孩子提供的就应该是最好的。为保证卫生,中心安装了紫外线消毒设备;为适合孩子的需要,中心购买了儿童专用的垫子,还精心购置了一批昂贵的家具和好多的玩具。第一批的所有家具都是在宜家买的,宜家每一件合适孩子们玩的都买了回来,仅一个小木头凳子就要79块钱,而她一次就买了很多。
这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开业的宣传了。之前她就花了很多时间和钱请人做好网站。现在又花10万元精心策划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她将公司新闻发布会选择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许多媒体的记者都应约而来,邀请的专家和朋友也到了,80多人场面也算热闹。
但从新闻发布会开始,她就开始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尽管她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积极推介中心的服务:专家上门访问、专家讲课、24小时咨询电话,反应却很平淡。新闻发布会满打满算也就开了半个小时,会后上来咨询的客户却只有一个――还是一个对中心感兴趣的记者。
新闻发布后实际取得的效果也微不足道,远没有她期望的那样“轰动”。她满心期待地开始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公司,恭候顾客上门。第一天没人来,第二天还是没人来。一天又一天,朝九晚五,盼啊等啊,老没有人,就连咨询的电话也很少。
她大投入设立的24小时热线电话,没有电话打进来,她也派专人值守。晚上,又将电话转到值班人员的手机上,手机费用由公司报销。好容易有电话来,结果也让人沮丧。从接电话开始,要跟对方解释清楚爱婴中心的服务,可能要30分钟到40分钟,而常常接一个电话,人家连到访都不到访。费用花了不少,却未取得贾军期望的吸引顾客访问中心的效果。贾军开始有些头疼。
电话中顾客的反应让贾军倍感困惑。
“东方爱婴,听说你们有个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什么啊?”…“你们有什么服务啊?”…“你们是哪办的?有哪个专家啊?”…“你们权威吗?”一些来电人对中心的权威性、专业性表现出置疑。
“哎呦,你们不是幼儿园啊!”工作人员告诉对方是早期教育机构,对方说我们给我们孩子找幼儿园,你不是啊,一下就给挂掉了。…“多少钱啊?”“你们365元!”,“提供什么啊?”“咨询啊…给我们提供资料…,我们家有的是书。”电话又挂了。
中心开业的主要服务是贾军颇费心思地想出的“365天花365块钱”的教育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让年轻的父母们,每天花一块钱,便可以得到东方爱婴中心的4项服务:
A.为家长们提供一套教育方案,这些方案有教育的共同经验,也有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建议;
B.为这些方案的实施,提供跟踪指导;
C.24小时开通热线电话,为家长们提供咨询服务;
D.每月为家长们寄一本“东方爱婴”编辑的育儿杂志。
中心专门在报上做了广告推广这个计划,贾军没想到这个她精心准备的教育计划竟然反应平平。
中心另一项主要服务是为孩子们提供的早教课程,这项服务招生人数也大不如期望,收了有限的孩子,还主要是熟人朋友送来的。课程开起来也遭遇了尴尬。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宽大的教室,本意是希望孩子们在宽敞的空间里玩得高兴,让家长们了解中心照顾孩子的良苦用心,体现东方爱婴在服务设施上舍得投入。但贾军没想到她的良苦用心却导致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孩子们毕竟不到3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一个宽敞的空间刺激了他们玩耍的欲望,他们在教室里四处奔跑,爬动,老师根本无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上课。由于收费不低,一个季度下来要600-2000元,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一时进步不明显,就打起了退堂鼓。
其他的服务如上门访视,专家演讲大会等也没有得到家长们认可。现实让贾军陷入了困惑。
贾军拄着额头,回想起当初妇儿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教授在她去咨询时对她说的话。张教授一听她的创业计划,第一反应就是“哎呀,这事你还做什么,甭做了,我知道,***都做过,最近有两三家来找过我,全都没有做起来。”“你看他们都改行了,不做早教机构,都去做幼儿园了。”“你没有专业背景,连妈妈都还不是,最好还是别做这个。”
自己真错了吗?难道先前的调查和市场分析都不对?还是自己哪里没做好?她苦苦思索着,自己究竟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请回答如下问题:
课程中的问题引导
中心的新闻发布会和报纸广告为何效果不好?
妈妈们都从哪些渠道获取信息?(视学生对前一问题的解答情况)
为什么一个电话往往需要接三、四十分钟?而且还没有效果?
为什么顾客会了解中心的主办单位,问中心有什么专家?
顾客来电咨询后为何匆匆挂断电话?这类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顾客想尝试东方爱婴的服务,她们会有些什么顾虑?
东方爱婴目前提供的服务对于妈妈们的消费评价会有何影响?
如果你就是贾军总经理,你如何破解当前面临的难题?
MBA导师教学参考案例解析 教学指引
1、案例解析**** Hidden Message *****
hao a 谢谢徐老师!
不错
希望了解相关资料 非常感谢 好资料,谢谢徐老师! 谢谢徐老师谢谢
谢谢徐老师啊 好东西啊 dddddddddddd中山大学营销硕士MBA专用案例分析与指导
中山大学营销硕士MBA专用案例分析与指导 老师谢谢啦 东方爱婴咨询中心案例摘要
在一次聚会与朋友闲聊时贾军偶然发现了婴儿早教的市场机会:年轻的妈妈们缺少抚育幼儿的经验,现有的渠道却很难给她们提供适合的帮助。经过认真的调查了解,她毅然辞去了风险投资公司副总裁的职位,充满激情地创办了东方爱婴咨询中心。她经过细致的调研,精心准备了中心的服务内容和宣传活动,但现实却让她大失所望,中心开业半年,亏损一直在持续。
现实的压力让她陷入苦苦的思索,问题究竟在哪里?
东方爱婴咨询中心
中心的会计走出办公室的门之后,东方爱婴中心的总经理贾军抑制不住心里的烦恼,拄着自己的额头,陷入了沉思。
会计小李刚向她汇报了中心成立近半年的财务情况。从1999年3月开业到1999年9月的半年时间,中心的营业额不到6万元,而每月支出就有6万元,如果算上加上成立前的前期投入(新闻发布会、办营业执照、注册服务商标等),中心已经亏了69万元。其实她何尝不知道中心目前的经营困境,早已是心忧如焚,但在员工面前还尽力保持着镇定。
贾军的镇定让走出门的小李悬着的心放下来了些。先前进门时她心里一直七上八下,毕竟自己带来的不是什么好消息。很不想报告这个消息,但开业半年了,总得向老总汇报一下啊。不过贾总似乎对目前的情况有所准备,看起来中心还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自己原想顺便提出辞职要求,但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小李当然无法体会到贾军此刻的烦恼,她都没有时间感叹创业的艰难,就开始苦苦思索中心的经营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才造成今天的局面,一年来创业的一幕幕象放电影般在她脑海中掠过。
一切都缘于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朋友聚会,吃饭时女宾们坐在一起聊起了共同的话题,一位刚刚做了母亲的朋友向她倾诉了育儿的一肚子苦水。先讲起他们家孩子怎么可爱,说着说着就讲起困难的时候:小孩子生病的时候,或者有一些东西不明白,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讲到动情处,眼泪就落了下来――带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的事。
怎么就没个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帮帮这些年轻的妈妈呢?风险投资工作的直觉告诉她这个事可以做。一定要尝试尝试,一回家就兴奋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而丈夫余宁还以为她在开玩笑。
她为这个想法而欣喜,忍不住把这个“偶得”告诉了朋友们,但这个想法并没有激起大家普遍的认同。
她的性格就是认准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朋友的意见没有动摇她创业的决心。但她也很明白,对于婴儿早教领域她还是门外汉,真正能不能做,也还需要再考察考察。于是她先上网查询了国内外的相关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国外早已经有系列而科学的婴儿早教方法了,而中国的早教水平和欧美国家相比相差了近20-30年。国人素来重视文化教育,哪个母亲愿意她的孩子从出生不久就落后啊,幼儿教育确实有得做。
想起当时查到中国的出生人数统计数字――每小时有2000名婴儿出生――时的兴奋心情,贾军嘴角泛起一丝笑意。那么多的孩子出生,这几年中国家庭收入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对孩子的投入也会加大,该是多大的市场。
她算了一笔帐:北京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家庭,用于孩子的支出是1135元,如果1个月花300元用于孩子的早期教育,1年就将近4000元,北京有28万个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比例是1/5左右,仅仅北京就不得了。
这么大的市场难道就没有人注意到,兴奋之余她也有些不放心,于是专门抽时间走访了市场上的育儿机构。越看她心里就越激动。市场上已有的育儿机构基本上都是代人看孩子的托儿所、幼儿园,并不是真正能给妈妈们育儿帮助的地方。还记得当时在海淀,有人给了一个育儿的机构地址,当她按着找到地方敲开门的时候,看到只是一张桌子,一个电话,两个老者。
走访过程结束,她越来越感到机不可失,于是立即向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从产生这个创业念头到辞职,还不到两个月。亲友们都不理解,放着大公司的副总裁不做,非要做什么听都没听过的幼儿教育。
10月份成立公司,11月份注册东方育婴的商标,她风风火火地开始创业。公司成立了,摆在面前的当然是下一步该怎么做?显然不能再拷贝老式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形式和服务。
要知道怎么做,就要了解妈妈们的需求,她亲自访问了39位妈妈。妈妈们对于她当时问到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如:怎么样得到幼儿的知识,或者幼儿的帮助等等,第一反应都是说,看书,第二个就是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提到育儿机构的,也只把它排在第六第七。对妈妈们的访问给出了一个明确信息,如果有一个机构能够解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提供育儿帮助,她们当然愿意来找这个机构。
是不是妈妈们普遍都这么想呢,还得再广泛了解一番。她又去一些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发了一千多份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妈妈们需要什么样的育儿帮助,她们真正想要的服务是什么?问卷一份一份输到电脑里面,结果令人兴奋,差不多90%的人都说,如果有能解决她们育儿问题的的咨询机构,那她们一定要去看一看,或者去尝试尝试。
妈妈们现在有问题都查书,书中能给她们提供什么帮助呢?得先了解看看,贾军花了4000多块钱,把书店里跟幼儿教育有关的书全都买了一套。还记得那天书店里的营业员看得眼睛都直了,这个“妈妈”真舍得投资啊。
看看书才发现,书并不能很好解答妈妈们的疑难。书中的说法差别可大了,可能讲同一个问题,比如小孩子为什么吃手,几本书给出的答案可能有些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一样,而且冲突特别大。如果是一个妈妈同时拥有这几本书,到底听谁的?
要让她的中心更专业,更能满足妈妈们的需要。贾军请了一群专家,用了4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育儿资料,整理成妈妈们能接受的各种方案。她自己也全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99年春节除了睡觉的时间以外,贾军几乎每天都坐在电脑前整理这些资料。
她花了17万元将这些资料精心制做成套,一个月一册,从出生到3岁共有36册。很科学、很精致。按印制时的预测,这些资料可以服务5000个家庭。另外,她还花大价钱请来婴幼儿教育专家做中心的教师。
中心营业的场所的准备也倾注了她很多的心血。贾军在北京奥体中心租好了房,精心布置爱婴中心的环境。在她的理想中,爱婴中心是非常干净,温馨整洁的婴儿乐园,给孩子提供的就应该是最好的。为保证卫生,中心安装了紫外线消毒设备;为适合孩子的需要,中心购买了儿童专用的垫子,还精心购置了一批昂贵的家具和好多的玩具。第一批的所有家具都是在宜家买的,宜家每一件合适孩子们玩的都买了回来,仅一个小木头凳子就要79块钱,而她一次就买了很多。
这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开业的宣传了。之前她就花了很多时间和钱请人做好网站。现在又花10万元精心策划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她将公司新闻发布会选择在亚运村的国际会议中心,许多媒体的记者都应约而来,邀请的专家和朋友也到了,80多人场面也算热闹。
但从新闻发布会开始,她就开始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尽管她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积极推介中心的服务:专家上门访问、专家讲课、24小时咨询电话,反应却很平淡。新闻发布会满打满算也就开了半个小时,会后上来咨询的客户却只有一个――还是一个对中心感兴趣的记者。
新闻发布后实际取得的效果也微不足道,远没有她期望的那样“轰动”。她满心期待地开始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公司,恭候顾客上门。第一天没人来,第二天还是没人来。一天又一天,朝九晚五,盼啊等啊,老没有人,就连咨询的电话也很少。
她大投入设立的24小时热线电话,没有电话打进来,她也派专人值守。晚上,又将电话转到值班人员的手机上,手机费用由公司报销。好容易有电话来,结果也让人沮丧。从接电话开始,要跟对方解释清楚爱婴中心的服务,可能要30分钟到40分钟,而常常接一个电话,人家连到访都不到访。费用花了不少,却未取得贾军期望的吸引顾客访问中心的效果。贾军开始有些头疼。
电话中顾客的反应让贾军倍感困惑。
“东方爱婴,听说你们有个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什么啊?”…“你们有什么服务啊?”…“你们是哪办的?有哪个专家啊?”…“你们权威吗?”一些来电人对中心的权威性、专业性表现出置疑。
“哎呦,你们不是幼儿园啊!”工作人员告诉对方是早期教育机构,对方说我们给我们孩子找幼儿园,你不是啊,一下就给挂掉了。…“多少钱啊?”“你们365元!”,“提供什么啊?”“咨询啊…给我们提供资料…,我们家有的是书。”电话又挂了。
中心开业的主要服务是贾军颇费心思地想出的“365天花365块钱”的教育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让年轻的父母们,每天花一块钱,便可以得到东方爱婴中心的4项服务:
A.为家长们提供一套教育方案,这些方案有教育的共同经验,也有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建议;
B.为这些方案的实施,提供跟踪指导;
C.24小时开通热线电话,为家长们提供咨询服务;
D.每月为家长们寄一本“东方爱婴”编辑的育儿杂志。
中心专门在报上做了广告推广这个计划,贾军没想到这个她精心准备的教育计划竟然反应平平。
中心另一项主要服务是为孩子们提供的早教课程,这项服务招生人数也大不如期望,收了有限的孩子,还主要是熟人朋友送来的。课程开起来也遭遇了尴尬。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宽大的教室,本意是希望孩子们在宽敞的空间里玩得高兴,让家长们了解中心照顾孩子的良苦用心,体现东方爱婴在服务设施上舍得投入。但贾军没想到她的良苦用心却导致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孩子们毕竟不到3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一个宽敞的空间刺激了他们玩耍的欲望,他们在教室里四处奔跑,爬动,老师根本无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上课。由于收费不低,一个季度下来要600-2000元,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一时进步不明显,就打起了退堂鼓。
其他的服务如上门访视,专家演讲大会等也没有得到家长们认可。现实让贾军陷入了困惑。
贾军拄着额头,回想起当初妇儿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教授在她去咨询时对她说的话。张教授一听她的创业计划,第一反应就是“哎呀,这事你还做什么,甭做了,我知道,***都做过,最近有两三家来找过我,全都没有做起来。”“你看他们都改行了,不做早教机构,都去做幼儿园了。”“你没有专业背景,连妈妈都还不是,最好还是别做这个。”
自己真错了吗?难道先前的调查和市场分析都不对?还是自己哪里没做好?她苦苦思索着,自己究竟是哪一步出了问题。
请回答如下问题:
课程中的问题引导
中心的新闻发布会和报纸广告为何效果不好?
妈妈们都从哪些渠道获取信息?(视学生对前一问题的解答情况)
为什么一个电话往往需要接三、四十分钟?而且还没有效果?
为什么顾客会了解中心的主办单位,问中心有什么专家?
顾客来电咨询后为何匆匆挂断电话?这类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顾客想尝试东方爱婴的服务,她们会有些什么顾虑?
东方爱婴目前提供的服务对于妈妈们的消费评价会有何影响?
如果你就是贾军总经理,你如何破解当前面临的难题? 222222222 谢谢老师 我觉得很无知,很无知 xieixe 谢谢 学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