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讲义]创造力=人×(信息+知识)?!
撰文:费得里克·阿恩员工中最缺乏的是什么?99%的领导者的答案是缺乏创造性思维。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你的公司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吗?
创造力并不复杂,只要你具有知识和信息,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就有可能随时发生。
你是否认为你的员工缺乏创造性思维?你的创造性思维又有多少?你的公司是否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领导者怎样创新?
价格战的爆发源于产品同质化,而产品同质化的根源就在于众多企业雇佣的员工具有同样的知识和信息。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能想象出十个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吗?
在我做过的25个国家1400多场同样的测验中,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是飞翔、时光倒流、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等。这些答案虽然正确,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因为这是知识,但这并不是想象力。
具有知识和信息量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知识和信息量的价值正在呈下降趋势。而相反,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价值正在上升。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价格战在各种行业中频繁打响,根源在于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在雇佣员工的时候,看中的是他们的知识和信息量,但别忘了,对手也看中的是具有信息量和知识的员工,有何区别?反映到市场竞争中,就只能以价格取胜。
1950年,美国空军做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测验,这个测验的目的就是要决定你适不适合成为一个美国的空勤人员。同样,在雇佣员工的时候,领导者也可以用这个测验去察看候选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能用砖来做什么?”
战争较量的不是知识和信息,因为你能获得这些,别人也可以获得。真正较量的是战斗中灵活的创造力,企业也是如此。
创造力=人×(知识+信息)
创造力,等于一个人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两个旧的事物。
几乎每个领导者都认为具有创造力非常重要,具有创造力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创造力?实际上,创造力并不复杂,一个人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两个旧的事物,就是创造。
你能想象一条船和一个降落伞结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答案是带降落伞的船。也许听起来很可笑,但实际上,这已¾被发明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了,目的就是为了节省船的耗油量。
有时看上去二者似乎的确不可能结合,但往往就是这样的看似不可行,才显现出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创造并不复杂也并不一定高深,创造就是以新的方式结合两个旧的事物。
我们常说要大胆创新,但实际往往受到习惯和群体意识的限制,别人做什么我们做什么,而且老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事情。
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个普遍的问题:不擅长用新的创意结合两个事物。尤其是在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创造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但我们却往往受制于习惯和群体意识的限制,别人做什么我们做什么,而且老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事情,没有大胆的创新。
如果你看到空无一人的游泳池中,有一个人横冲直撞,随心所欲,完全不按照规划好的线路去游,你会觉得别扭吗?
想一想,为什么不可以打破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的游来游去?
你在何时何地得到最有创造力的想法?没有一个人的答案是在办公室。
你在何时何地得到最有创造力的想法?
最普遍的答案是在床上休息、卫生间、旅行。爱迪生每次有好想法的时候都是在他钓鱼的时候。但是没有一个答案是在办公室里。
领导者一面要求员工有创造力,要大胆创新,另一面却没有给员工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而更多企业甚至鼓励员工加班加点,让员工疲惫不堪,认为员工只要在企业中工作,通过时间的延长自然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际上,这只会让员工的创造能力下降。
一个疲劳的人哪有时间和精力去产生灵机一动?
因此,培养员工创造力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包括企业要真正具有推广创造力的思维,鼓励员工创新,不要扼杀员工的新想法,第二就是给他们一个思想的时空。
只要你的企业你的员工比竞争对手多一点创造力,你还需要为如何提高竞争力而发愁吗?(作者系《灵感》作者,瑞典2006年年度演讲第一人)
延伸阅读:瑞典管理顾问Stefan Engeseth关于“提高企业创造力的10个建议”
1. 雇佣某方面的奇才:将能力类似的人放到一起的风险是,没有新玩意出来。
2. 建立新的交流平台:日本一公司在厕所放空白建议单,为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找到落脚点。
3. 活水养大鱼:一个公司应该是开放的,不断接纳新人、新思想进来。
4. 把孩子带到班上:简易才是好生意。而孩子们恰恰可以帮助你发现简单的解决模式。
5. 请客户参与项目:企业忌讳的是不理会客户实际需求的闷头发明,这种发明是没有用的。
6. 街道智慧:与无业务关系甚至不相识的人进行一次会议,或许是获得灵感的好方法。
7. 混合不同部门人员参加会议:不同的声音充分交流,产生竞争气氛。
8. 变化会议安排:在客户环境中举办会议,看客户所看,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9. 制造不平衡:问题只出现那些稳定站立、静止不动的公司身上。
10. 使用简单的语言 :辞藻有时是沟通的障°,有创意的理念也非来自辞藻。
页:
[1]